
2024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監督履職主線清晰可見:從《南沙方案》落地生根到綠美廣州生態圖景漸顯,從民營經濟“輕舟破浪”到“百千萬工程”賦能鄉村振興,從劍指交通擁堵“城市頑疾”到整治電動自行車亂象等民生痛點,人大監督工作始終與改革發展“同頻”,與人民關切“共振”。
事實勝于一切:人大監督是又“辣”又“香”的硬核成效——“辣”在揭問題短板的銳度,“香”在推動解決問題的良好效果。
改革攻堅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何降低民營企業用地、用房門檻?”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何實招?”……
2024年夏天,廣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對廣州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開展專題詢問。這場“辣味”十足的詢問,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直面民營經濟痛點,圍繞政策執行梗阻、要素保障短板、政務服務弱項等關鍵問題,向政府部門亮出監督之問,以剛性監督推動政府交出“解題答卷”。
翻開市人大常委會2024年度“監督工作計劃”,處處可見“問題導向”的鮮明烙?。?/p>
建章立制,夯實經濟監督制度根基,制定《廣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經濟工作監督的決定》,推進經濟監督制度化規范化,讓監督的“探照燈”穿透經濟運行肌理。
靶向發力,聚焦經濟運行關鍵環節,盯指標,盯項目,持續關注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強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監督,每季度對列入計劃的843個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監督,逐個剖析市直單位主管項目進度滯后原因并提出改進建議,形成重點建設項目專項監督報告,切實增強監督實效。
深化調研,把脈營商環境優化路徑,堅持調研分析與指標評價并重,全面梳理2023年以來有關營商環境方面調研、執法檢查等工作成果,形成專題調研報告……這些帶著“泥土味”的監督和調研成果,讓“企業呼聲”變為“政策哨聲”。
鄉村民宿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會把“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列為2024年代表集中履職月的專題調研項目,五級人大代表實地走訪民宿,提出高質量的調研報告。報告提到的相關問題,也納入相關部門“任務清單”,列出解決“時間表”。
看緊政府的“錢袋子”,是人大監督工作的“重頭戲”。2024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以預算監督為支點,撬動財政資金精準滴灌新賽道: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對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財政投入與績效管理“精準畫像”,開展預算執行監督;圍繞推動政府全面規范債務“借用管還”各環節管理,聚焦政府重點項目開展監督;圍繞文化類國有資產管理提質增效、國資國企對外投資、國企國有資本收益情況和部分國企經營情況開展“小切口”調研,挖掘問題背后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政府提出改進措施,并首次立足人大監督開展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績效評價,推動國資監督由定性監督向定量評價轉變。
民生為基 傳遞民生溫度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以“監督力度”丈量“民生溫度”,從“幼有優育”到“老有頤養”,從治理電動自行車到激活春節經濟,人民城市的成色愈發鮮亮。
幼有優育,學有良教,是人民群眾的期盼。市人大常委會以托育服務“一街鎮一普惠”為突破口,推進公建民營托育模式發展、支持幼兒園開辦托班、出臺普惠性托育機構補助管理辦法,破題民生痛點。數字見證蝶變——2024年全市新增托位2.78萬個,全市可提供托位數突破10萬大關,為年輕父母解決了后顧之憂。對《廣州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進行執法檢查,推進高中學位攻堅計劃超額完成任務,為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織密生命守護網,托起幸福夕陽紅。市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聽取120院前醫療急救工作情況報告,推進急救站點規劃、院前醫療急救專項補貼標準提升。如今,120呼救電話10秒接聽率突破98%,平均急救反應時間由17分58秒縮短至13分52秒,看似短短4分06秒,卻是無數生命的重生希望。針對人民群眾關注的養老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大力督辦代表重點建議,加強調研成果轉化運用,推動頤康中心全托床位入住率提升至45.24%,建設、改造并驗收養老機構認知障礙照護床位2884張,真正讓代表建議轉化為政策紅利。
電動自行車問題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去年4月至7月期間,市、區人大常委會圍繞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行駛、存放、充電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實施情況聯動開展執法檢查,對全市516個廠家、門店和301個路面執法點開展集中執法檢查,對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專題詢問,讓電動自行車的使用更加規范有序。
立足人民城市,市人大常委會不遺余力,用繡花功夫雕琢品質之城。開展住宅加裝電梯立法調研,解開了老舊小區居民的“爬樓之困”;審議居民裝修垃圾治理情況報告,搬走了困擾市民的“心頭煩惱”;在安全生產法執法檢查引入“代表隨手拍”、安全隱患夜查行動,推動183項整改措施,23個問題得到立行立改;加強對廣州千里鄉村風景道和“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的監督,推動政府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打造精品示范線路9條260公里;針對城中村房東加收水電費亂象,組織開展專題調研,督促政府依法查處一批違規典型案例,并研究出臺相關規范性文件;督促政府建立全市統一的春節活動協調機制,開展煙花匯演、燈光秀等活動,促成2025年春節期間,廣州1634萬人次的游客接待,160.1億元文旅消費,實現接待人數與經濟收入“雙增長”。
數據賦能 重塑生態治理邏輯
打開智慧人大城鄉建設環境資源系統模塊,水、大氣、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等5方面48類數據呈現眼前,一目了然,直觀地反映著廣州市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讓數據說話、以算法預警,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積極建構與國家權力機關相適應的信息數據話語權,加強智慧人大建設,通過創新探索數據賦能監督工作,進一步擦亮人大生態環境監督品牌。
這一做法也入選全省人大環境資源領域2023—2024年度典型監督案例,為各級人大推進監督體系和監督能力現代化作出積極探索。
在傳統的人大監督工作中,信息與數據主要來源于監督對象提供的資料,或來源于人大代表等結合自身工作和調研感受提出的意見建議,缺乏對信息、數據的全面掌握、深度挖掘和客觀分析。
為破解監督工作的“數據困局”,在建立智慧人大系統的基礎上,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不斷拓寬信息數據來源渠道,充分利用i履職小程序、12345熱線、代表聯絡站等平臺,反映代表和市民心聲。例如,居民裝修垃圾治理專題調研收到人大代表的問題線索情況反映315份,排水管網發揮效益情況專題調研梳理了12345熱線的3萬多宗案例。
針對掌握的大量案例、數據,市人大常委會對數據進行解剖麻雀,從“存在問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經驗啟發”層層遞進分析,將每個要素轉化為數據因子,科學找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例如,通過對農污設施運行的3萬多組原始檢測數據進行分析轉化,獲取了各區域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水質監測的比例、進水濃度異常的比例等數據,并科學研究提出了建議,得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取得了成效。
“更重要的是,通過完善的數據要素支撐,使監督對象更加信服,推動建立整改閉環,切實提升了監督的剛性實效?!笔腥舜蟪N瘯青l建設環境資源工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2023年以來,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直接推動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制定實施了污水處理系統提升工作方案、居民裝修垃圾全鏈條治理工作方案等7項整改方案,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環境基礎設施特別是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效能有效提升,獲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住房城鄉建設部推廣了廣州14條治水經驗(全國共38條),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流溪河、增江先后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的歷史坐標上回望2024年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的監督答卷,既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更是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破題示范。從經濟領域的深度改革到民生末梢的精細化治理,再到數據賦能的監督探索,每一步都彰顯著“寓支持于監督”的人大力量,真正讓監督效果又“辣”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