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廣州插上數智騰飛的“翅膀”
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即將召開,17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接受媒體集中采訪。代表們從智能制造、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維度破題,提出設立“廣州制造日”、建設低空經濟示范場景等系列創新舉措,通過政策引領、科技賦能與生態構建,重塑千年商都的“新質生產力”產業版圖。面對2025年“智能體元年”機遇,代表們從基礎教育普惠、科學素養培育等維度破題,提出制定中小學AI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構建科學教育區域“教聯體”等創新路徑。
市人大代表張云慨:
建議設立“廣州品牌發展專項補貼”
隨著國內外競爭日趨激烈,部分基于低端競爭的產業將逐漸失去優勢。在市人大代表、中移互聯網有限公司項目管理專家張云慨看來,強化廣州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加強打造廣州品牌勢在必行。
張云慨認為,首先,要加強政策引領、資金扶持,設立“廣州品牌發展專項補貼”,對積極打造品牌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或優惠;其次,以創新驅動品牌升級,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以創新賦予品牌更高價值內涵;同時,要積極引導加強國際市場拓展,提高廣州品牌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占有率。此外,他還建議要推動產業行業標準化,鼓勵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參與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制定。最后,文化融合與品牌塑造也十分重要,要深入挖掘廣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嶺南特色文化等豐富的文化底蘊,并將其有機融入品牌建設之中。
市人大代表駱建云:
建議成立環五山科技創新產業招商運營主體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在《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被明確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當前,廣州開展了通過城市更新推進包括環五山創新策源區在內的重點片區的工作。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城市更新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董事長駱建云建議廣州從頂層設計上明確和加強牽頭職能部門的領銜作用,通過立法支持和保障全市創新主體和創新能力建設。駱建云還建議廣州成立環五山科技創新產業招商運營主體,使其成為集產業載體開發、園區運營、科技金融服務一體化綜合服務商,從而實現“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技術發現轉化機制。
“在對環五山創新策源區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全社會都在高度關注科技創新,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難得的機遇下,廣州的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巨大的優勢和潛在的機會。”駱建云認為,要圍繞如何留住企業、留住研發、留住人才,構建起更開放、更包容、更有創新性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生態環境。
市人大代表李學鋒:
建議將每年12月18日定為“廣州制造日”
今年新春后召開的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指出,要加快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這一總體要求。市人大代表、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集團高級副總裁李學鋒建議,將每年12月18日定為“廣州制造日”,凸顯制造業在高質量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他認為,可在每年12月18日發布制造業發展白皮書,表彰功勛企業和卓越的代表人物,通過將“廣州制造日”打造為集技術交易、文化傳播、要素配置于一體的超級平臺,為廣州建設全球領先的智造樞紐注入持續動能。
如何立足廣州實際,實現發展目標?李學鋒進一步表示,要構建算力基建、數據要素、算法開源“三位一體”AI基礎設施體系,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建設AI模型工廠,實施AI+制造、AI+商貿、AI+服務“三大融合”產業躍升工程,布局如全球制造領袖峰會等核心活動,讓更多科創公司在廣州開花結果。
市人大代表陳騰飛:
加快推進低空飛行綜合試驗基地的建設
2024年是“低空經濟元年”,一系列國家和地方政策的密集出臺讓低空經濟駛入“起飛”跑道。如何讓低空經濟“飛起來”,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市人大代表、廣州億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設計師陳騰飛建言,要加快建設廣州市適航審定和飛行試驗服務基礎設施,積極推進示范應用場景的打造。
“廣州有極好的發展低空經濟的條件和資源,相關法規和制度也逐漸健全,下一步重在落地執行。”陳騰飛表示,要加快推進低空飛行綜合試驗基地的建設,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引進優質企業和人才,確保應用驗證等工作在航空器適航審定、試驗試飛及場景探索等領域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他還建議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低空飛行器應用場景拓展。一方面要支持企業參與低空基礎設施的建設,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快已經相對成熟的低空航空器產品的應用場景拓展,加速企業商業化運營的進程。
市人大代表王潔:
加強低空領域人才培養
廣州市人大代表,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廣州分所黨委書記、分所負責人王潔結合自身專業重點關注廣州低空經濟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王潔建議,充分發揮廣州成熟航空產業基礎的優勢,打造高附加值服務基地及低空飛行器飛行員實訓基地;加強低空領域人才培養,鼓勵本市有條件的高校、職業技術學校積極開設低空相關維修、制造、駕駛操作等專業,培養和輸送行業人才,為行業發展儲備和提供人才資源。
如何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完善?在王潔看來,一方面,可以以無人機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發制造為重點,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充分借助花都區作為汽車產業基地的優勢,實施重點產業規劃,補足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推動整體產業規模發展壯大。
王潔還強調,應積極推動行業應用場景示范建設。“雖然低空經濟在消費市場上逐漸具象化,如低空交通、低空觀光、娛樂飛行體驗、無人機表演等,但整體仍處于起步階段。”王潔建議,積極推動打造相關產業應用場景示范,盡快實現低空經濟產業化發展。
市人大代表蔡清偉:
打好“新型儲能經濟”這張牌
市人大代表,廣東廣儲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工程師蔡清偉認為,新型儲能經濟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更是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宏偉目標的有力支撐。
他建議,廣州應積極推進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引導開發工商業用戶新型儲能應用場景聯動發展。發展新型儲能裝備制造業,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數字能源體系建設;提倡引導樓宇、工廠、園區從“投建營”全周期應用新型儲能技術裝備,降低用能成本,優化過程控制;建設碳足跡監測追蹤系統,實現碳生產、傳輸、消費全鏈路的追蹤監測分析。
“從制造業立市來講,建議打好‘新型儲能經濟’這張牌,這是一個大產業,這張牌也來之不易,廣州一定要打好。”蔡清偉表示。
市人大代表陳武:
加快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
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小學校長陳武認為,廣州要面向AI時代,加快推進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建議構建“人人都受益”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大格局。
她提出,廣州應制定中小學AI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從教育理念、課程開發、師資培訓、設備采購等方面做好階段性目標,繪好人工智能教育的育人施工圖。
如何將“規劃圖”變成“實景圖”?陳武建議設置專項課題,鼓勵一線學校、教師開發人工智能課程,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大學教授、中小學教師與企業專家合作,開發教學資源,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研發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資源。
為推動人工智能教育“人人都受益”,她還指出,要注重對薄弱學校及特殊青少年群體的精準幫扶,加大政策傾向和經費保障力度,實現人工智能教育一個地區都不能少、一所學校都不能少。
市人大代表王勇:
建議構建科學教育區域“教聯體”
科學教育是提升國家科技競爭力、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重要基礎。如何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黨委書記王勇,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提出兩條建議。
第一,建議加強對中小學科學教育和智慧校園的財政支持力度,在校園里增加人工智能的生活場景。通過將人工智能場景與校園生活融合,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擁抱科技、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第二,建議以區為單位,成立一個由教育、科研、文化、企業等相關單位參與的科學教育聯席會議機制,構建科學教育區域“教聯體”,通過對區域內的科學教育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和整合,建立詳細的資源清單,制定資源共享和利用方案,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使用,以支持和促進區域內青少年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