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成的東園文化廣場開闊平整,成為黨員干部和青少年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新陣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規模比之前擴大了兩倍……越秀區2021年二季度重點項目建設正如火如荼。
以這批打基礎、管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為引領,充分發揮賡續紅色血脈、爭當時代先鋒的精神,越秀區為“十四五”開好頭,推動老城區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日前,《廣州市越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下稱《綱要》)正式發布。“老城市新活力創新發展示范區”是廣州市對越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十四五”時期越秀區發展的總定位。“十四五”時期,越秀區將在創新、經濟、民生領域將打造“灣區創新樞紐”“都會產業高地”“美好生活樣板”,助力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展望2025年,越秀將建成具有經典魅力和時代活力的國際大都市核心區,為廣州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醫療中心提供重要支撐,朝著美麗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核心區闊步邁進,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科技賦能打造灣區創新樞紐
在越秀國際會議中心201展廳,兩位演員正從冬季“走進”夏季,從白雪皚皚的背景中轉一個方向,兩人便來到了熱帶雨林。這“瞬間移動”的操作正是2021世界超高清視頻(4K/8K)產業發展大會上的一幕。
在項目一期工程高質量完成的基礎上,花果山特色小鎮立足新起點,全面開展二期工程建設。加快建設花果山超高清視頻產業特色小鎮,培育5G+4K/8K、高清影視、內容制作創新平臺是越秀區“十四五”規劃中加快科技創新重點平臺建設的代表之一。
《綱要》提出,在越秀“十三五”的發展成果基礎上,充分利用鐘南山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南海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等頂尖科研機構的集聚優勢,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灣區創新策源功能,以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4100億元,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創新應用示范區;全面建成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
科技賦能產業體系優化,企業是其中的主體。《綱要》提出,未來五年內,要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實施“科技企業培育百千萬工程”,推動創新政策、創新資源、創新人才向企業集聚;完善“創意—創業—企業—產業”的創新創業生態鏈,深入打造“雙創”升級版,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做強做優主業;完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打造一批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以及一批市級以上“雙創”示范基地。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人才則是首要資源。在促進科技創新賦能過程中,越秀將打造區域創新創業人才高地,鼓勵區內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和人才培育基地,吸引培育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啟動探索活化利用公有物業,多渠道籌集人才公寓房源不少于50套,滿足不同層次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
優化產業體系打造都會產業高地
晚上九點的北京路,人流不息,燈火通明。回顧2020年,越秀特色品牌工程亮點紛呈。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一期“四個結合”改造經驗受到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在項目一期工程高質量完成的基礎上,北京路步行街全面開展二期工程建設,打造“逛北京路,游珠江”的“最廣府”世界級經典文旅線路。
以北京路為代表,越秀“六組團”多點發展戰略支撐,海珠廣場文化金融CBD和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區、黃花崗科技園等產業布點提質擴面,提升產業集聚輻射力。未來五年,越秀區將繼續全面優化“一軸三帶六組團”產業空間布局,堅持“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方向,重點發展“3+3”核心產業。
建設數字經濟創新應用高地。打造產業數字化變革先行地,支持數字經濟創新產品首購首用,在智慧文旅、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管、線上教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建設應用場景,公開發布應用場景項目清單,為企業提供更大市場空間。
打造世界級灣區總部經濟基地。著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企500強、著名跨國公司、上市公司等優質企業招商引資,吸引更多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單打冠軍”企業在越秀區設立區域總部、運營中心、研發中心、結算中心,擦亮總部基地招牌。
《綱要》提出,“十四五”期間,越秀將鞏固提升創新金融、生命健康產業以及現代商貿等三大主導產業,在金融業方面,“十四五”時期越秀金融業發展重點工作提出,爭取引入一批公益金融機構,拓寬普惠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推動成立公益金融聯合會,探索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影響力投資基金,以金融手段反哺公益事業,保障公益資金的保值增值和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力爭基金規模超100億元。
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越秀將建設生命健康超算廣州中心越秀分中心、中山大學知識產權服務基地、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創新服務平臺;建設高水平臨床試驗中心,構建高水平臨床試驗服務體系。
在現代商貿業方面,將加快建設廣州時尚定制中心,以越秀區友誼酷都產業園為啟動點,重點打造廣州“時尚+科技”定制產業平臺,賦能傳統服飾商貿產業升級。
聚焦高質量發展,未來五年,越秀要發揮服務業集聚優勢,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帶動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夯實越秀現代化建設的物質基礎,不斷優化產業體系,打造都會產業高地。
強化民生保障建設美好生活樣板
在大沙頭,一棟兩層建筑成為附近居民新的打卡點。在一層,設計團隊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脈絡,通過對港灣廣場進行重新清理規劃,利用現有長廊打造“沿江驛”黨群驛站,分別建設黨史長廊和科普長廊。而在二樓,觀景平臺營造舒適的望江觀景氛圍,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可以遠眺江景的“城市陽臺”。
沿江東路的變化是越秀不斷優化居民生活環境,推進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體現之一,也是未來五年越秀區切實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工作樣本。
一個舊公園搖身一變成為城市景觀風景線,既能學黨史,也能休閑娛樂。城市空間改造不斷優化,市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未來五年,這也將是越秀的重點工作之一。根據《綱要》,越秀將堅持“政府主導,街道主責,村社主體,市場主力”的原則,優化城市人居環境。2025年底前,登峰、西坑、瑤臺3條村回遷安置房建設基本完成,農林、寺右2條村回遷安置房開工建設。
在舊街區改造方面,《綱要》提出以“三線”下地、“四網”融合為重點,推動老舊小區實現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完成北京街鹽運西老舊小區微改造、傳統中軸線周邊老舊小區微改造、大東街老舊小區微改造、大塘街老舊小區微改造等13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推進高第街地塊保護更新、海珠南—長堤歷史文化街區和沿江西路片區活化利用、昌興街活化利用、傳統中軸線和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活化利用等4個歷史街區微改造項目,完成1個環境品質提升項目、1個舊城全面改造和2個舊城混合改造項目。
居民事,無小事。在公共服務方面,《綱要》提出,構建越秀特色養老服務體系,打造社會保障優質服務區,建設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加快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等9個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進程,全面建成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提出,越秀將探索普通高中“校內走班”和“跨校走班”相結合的分層分類教學改革,建設2—3所拔尖人才培養基地試點校,同時,深化“港澳子弟班”建設,適時開設高中階段港澳子弟班,鼓勵更多學校與港澳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研究組建粵港澳大灣區基礎教育聯盟,探索打造具有大灣區特色的教育示范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