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運、廣交會、“夢想”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夢想”號彰顯廣州海洋特色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
“夢想”號大洋鉆探船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申報立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聯合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完成設計建造任務。去年11月17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正式在“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廣州入列。
“夢想”號科考船。
“夢想”號的正式入列充分彰顯了廣州“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的核心功能定位。
“夢想”號大洋鉆探船于2021年11月啟動建造。為實現11000米的鉆深,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在組建“夢想”號常規項目組之外,還針對該船鉆井系統組建項目組,由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中國船舶集團高級專家、黃埔文沖副總工程師樊斌領銜,并抽調100多名設計、建造骨干精英加入項目組。
為了實現夢想,鉆井系統建造團隊于2022年10月成立了鉆采臨時黨支部,通過黨建引領,大家凝心聚力、比學趕幫超,創紀錄地打贏了船舯總段搭載、井架安裝、高壓管路施工等苦戰硬仗。1100多個日日夜夜,每個人都為能參與“夢想”號的建造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如今,作為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重要一環,船舶和海洋工程是廣州傳統優勢產業,集聚了廣船國際、黃埔文沖、英輝南方等40余家船舶制造企業,是我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
廣州海洋科研實力同樣十分強勁,擁有兩院院士7位,全市共擁有58個涉海科研機構和42個省部級以上海洋科學實驗室,10個國家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全市共有18所高校設立涉海專業。
未來,廣州將持續打造“彰顯海洋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推進國家極地綜合保障基地、深海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平臺建設,積極服務參與南海、極地等資源調查開發,加快發展新一代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電子信息、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等新興產業。
【科技航母】
擁有最大11000米鉆深能力的“夢想”號大洋鉆探船是我國目前噸位最大的科考船,是名副其實的“科技航母”。全船建有基礎地質、古地磁、無機地化、有機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學、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鉆探技術九大功能實驗室,配置有全球首套船載巖心自動傳輸存儲系統,可滿足海洋領域全學科研究需求。
廣交會護航外貿“巨輪”遠航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中國第一展”廣交會再次“亮相”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中提到,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穩外貿穩外資。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其中特別提到,要高質量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消博會等重大展會。
透過2025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我們看到廣交會不斷刷新紀錄的“成績單”——2024年,創新辦好第135屆、第136屆廣交會,共吸引約50萬名境外采購商、創歷史新高,組織各地同步開展采供對接活動1061場,成交金額194.8億美元。
與此同時,廣州也積極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扎實推進“五外聯動”。在持續放大廣交會溢出效應的同時,出臺貿易強市總體規劃,大力發展跨境電商、保稅貿易、市場采購等新業態。2024年,廣州進出口總值首次邁上1.1萬億元的新臺階,同比增長3%。在外貿規模穩中有進的基礎上,廣州進出口的商品正呈現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特征,新產品新業態快速發展。2024年廣州市高技術產品出口增長9.7%,“新三樣”出口增長19.2%,市場采購、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等新業態實現兩位數增長。
第136屆廣交會展館。
新一屆廣交會將于4月再度拉開序幕,作為“東道主”,廣州將如何乘廣交會之風,共同護航外貿“巨輪”跨越經濟周期?
記者獲悉,第137屆廣交會將于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辦,展覽總面積達155萬平方米。據悉,廣州今年將放大“廣交會+”溢出效應,策劃超300場貿易對接活動,實施“一產業一品牌”會展計劃,以展促產、以產帶展;開展“廣貨優品、廣貿全球”“跨境電商+產業帶”“外綜服+市場采購+專業市場”“有服同享”服務外包賦能等活動不少于80場,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獲取訂單。
【廣交會+】
廣州今年將放大“廣交會+”溢出效應,策劃超過300場貿易對接活動,實施“一產業一品牌”會展計劃,以展促產、以產帶展;開展“廣貨優品、廣貿全球”“跨境電商+產業帶”“外綜服+市場采購+專業市場”“有服同享”服務外包賦能等活動不少于80場。
廣州全力打造精彩全運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辦好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即將于11月在廣州開幕的十五運會,是首次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舉辦的全運會。廣東省、廣州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將辦好十五運會列入年度工作安排。
當前,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的籌備工作正在全力有序推進中,將努力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精彩。廣州通過打造精致場館、精致賽區、精致街區,讓老場館煥新彩,匯聚成為精致城區,實現“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彰顯一座城,幸福一座城”。
越秀山體育場完成改造。
廣州賽區承接了十五運會40%的競賽量和殘特奧會30%的競賽量,是粵港澳三地中承辦賽事量最多的一個城市賽區。當前,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全力有序推進中,包括開幕式、場館、競賽、志愿者等。
對于備受矚目的開幕式,廣州將優化落實“體育+藝術+科技”創意方案,精心謀劃、注重細節,全力推動開幕式出新出彩。上月底,20位來自藝術、非遺、黨史、文學等領域的權威專家被廣州賽區執委會聘為開幕式特聘顧問,共同為打造具有國際水準、中國精神、嶺南風韻、灣區魅力的體育文化盛宴注入強大動力。
在賽事組織方面,廣州將構建賽時運行、賽事保障組織指揮體系,高質量完成29個項目競賽組織。廣州將認真籌備各類測試賽模擬賽訓練賽,全力開展備戰訓練,做到辦賽精彩、參賽出彩,同時細致做好服務保障,謀劃做好志愿服務、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醫療衛生、安全保障等工作,提升全鏈條接待服務水平。
繼“十五運·十五城”系列活動火熱開展后,日前,廣州正式發布“城市合伙人”計劃,乘十五運會東風,面向全球公開征集合作企業及機構,創新“市場+資源+應用場景”的資源合作與招商引資模式,攜手加強在穗戰略合作與投資布局,放大“賽事+”效應。
【場館改造】
一流的場館是辦好賽事的基礎。廣州市負責十五運會23個場館改造,目前20個場館已全面完工(已驗收移交11個),剩余3個場館計劃6月底前驗收移交,高標準完成全部競賽場館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