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上級科協的悉心指導下,認真履行“四服務”工作職責,切實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不斷作出服務大局新貢獻,特別是在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和服務科技人才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效。
2024年“科學家故事會”現場(資料圖片)
持續培育服務科技人才品牌 累計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50家
2024年,市科協始終堅持政治引領,聯系服務科技人才更加緊密。市科協持續辦好科協黨校(科技人才學院),舉辦加強科技人才建設等培訓57次、覆蓋3.2萬人次;開設“科協學堂”4期,邀請院士專家圍繞新材料、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授課,引導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和經濟建設主戰場;動員科技工作者圍繞“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主題暢談體會,編發推文52篇,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市科協還不斷“擦亮”服務科技人才的品牌,至2024年12月,累計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50家,柔性引進院士53名,引育各類人才800余人,完成關鍵技術攻關和新產品開發200余項,產生經濟效益超40億元。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選題,市科協深化“國際學術會議之都”建設,全年支持召開36場國際學術會議、國內外高端峰會和科技創新沙龍,吸引約70萬人次參會,收錄論文10200篇,帶動本地科技社團開展學術活動550多場。
同時,市科協不斷擴大“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規模,首次面向港澳,累計支持213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港澳青年10名),培養對象入選國家、省人才計劃20余人次,主持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近300個。
市科協持續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舉辦“科學家故事會——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特別節目”,邀請優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分享科學家故事,吸引100多萬人收看。市委主要領導就廣州“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作出批示,向科技工作者致以節日祝福。
與此同時,市科協《科學家的一平米書桌》宣傳片獲評廣東省廣播電視公益廣告電視一類優秀作品,并選送到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參與全國展播。市科協還編印出版《講好科學家的故事》圖書,聯合市教育局印發《“科學家(精神)進校園行動”實施方案》,開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報告會等相關活動100多場次。
聚焦服務“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成長成才平臺
2025年,市科協將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聚焦總書記、黨中央賦予廣州的使命任務,突出“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這個重點,采取開設學習專欄、舉辦座談會、開展專題培訓等形式,深化科技工作者學習效果,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廣州科技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今年,市科協將持續建強市科協黨校(科技人才學院),聚焦基層科協組織建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技術經理人專業素養提升等開展專題培訓,根據科技工作者和科協系統干部的培訓需求完善課程內容。
市科協將繼續擦亮“科協學堂”品牌,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15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和具身智能、細胞與基因等6個未來產業,每月邀請院士專家舉辦公開課,不斷擴大覆蓋面,著力提升黨員干部和科技人才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市科協還將持續提升科技人才服務水平,深化品牌建設,聚焦廣州“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深化“院士專家工作站”“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等項目,為科技工作者搭建更多成長成才的平臺。
市科協還將加強陣地建設,優化升級“網上科技工作者之家”信息化平臺,提供業務辦理、項目申報、學術活動、政策解讀等“一站式”服務;深化科協界別“政協委員之家”建設,拓展聯系服務科技工作者的渠道;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繼續開展“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深化“科學家故事會”品牌建設。舉辦優秀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院所、進社區、進企業。
市科協還將積極舉薦廣州地區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參評各級杰出人才、科技獎項,推出一批科學家精神宣傳產品,推動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設,營造熱愛科學、尊崇科學家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