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6日,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明作了主題發言。
謝明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產業版圖,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關乎廣州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成敗。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召開“新春第一會”,將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戰略之舉、長遠之策,為全市奮進“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時代征程,走好從科技強、企業強、產業強到城市強的科技創新強市路徑堅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勁。
謝明介紹,2024年,廣州市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獲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研發投入首破千億。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重點專項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二;年終央視“科技春晚”4次出現廣州身影。
2024年10月,市委科技委第一次會議召開,提出到2029年率先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強市總目標。對照目標,我們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產業深度融合方面仍存在明顯短板。全市科技系統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市委科技委的統籌指導,堅定目標、細化指標、建構坐標,全力以赴編制好科技創新“十五五”規劃,辦好科技全運,重點從四個方面服務“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答好科技創新這道“必答題”。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廣州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服務保障,將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合作設立全國首個省會城市聯合基金。建設產業導向的創新平臺體系,以產業創新帶動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二是服務產業創新。落實“12218”任務部署,組建未來產業工作組,打造以應用場景為驅動、以科技企業為主體、以創新人才為根本、以重點項目為牽引、以先導園區為承載的未來產業生態。建立起“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前沿技術發現機制,推動概念驗證中心建設,以引領性、顛覆性創新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發展。組建百億規模的廣州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基金,打造百個首試首用示范應用場景,培育百家科技領軍企業;謀劃一批引領性重大產業項目,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推動未來產業規模倍數級增長,助力我市現代化產業體系向高攀登、向新拓展。
三是服務成果轉化。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生物島實驗室等重大成果轉化平臺,籌建穗港澳協同創新中心,圍繞國家戰略科技成果沿途轉化、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大灣區科技成果跨境流動等開展試點,推進“先投后股”等創新機制,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升技術經理人服務能力,探索形成科技成果高效轉化的廣州模式。
四是服務創新生態。構建“創投貸保服”科技金融體系,集聚提升廣州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影響力,完善科技創新領域“補改投”機制,放大科技信貸風險補償效應,出臺科技保險專項支持政策,健全科技金融服務網絡。持續實施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三航”計劃和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便利化試點。
“聚創新之勢,興產業之強!從‘科技的春天’到‘產業的春天’,春天就應該有‘春天的故事’。”謝明表示,接下來,全市科技系統將以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為指引,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只爭朝夕的責任感,真抓實干、砥礪前行,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核心功能,用好用活廣州雄厚的“科創資源”,建好建強面向未來的“科創產業”,加快建設活力創新軸,撐起全市科技創新的“龍骨”和“脊梁”,推動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