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工信函〔2024〕331號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于印發《廣州市互聯網軟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區政府,各有關單位:
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廣州市互聯網軟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4年12月5日
廣州市互聯網軟件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論述,積極適應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的需求,穩步推進“鏈長制”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部署,鞏固提升互聯網軟件產業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核心支撐地位,結合我市發展優勢和產業特色,提質升級中國軟件名城,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圍繞重點產業鏈“固鏈、補鏈、強鏈、塑鏈”,把發展互聯網軟件產業作為經濟社會全面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戰略引擎。堅持固本培元、實力賦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堅持研發先行、技術革新,提質產業發展水平。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打造產業發展新高地。堅持開放合作、安全有序,帶動開源文化發展,強化產業鏈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規模大、產業布局完善的萬億級軟件產業集群,成為輻射大灣區、引領全國、走向國際的世界軟件創新名城。
到2026年,廣州市互聯網軟件產業收入力爭超過5500億元,年均增長7%以上,培育建設1個中國軟件名園,打造鏈條強韌的人工智能、信創、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數字創意、元宇宙等重點產業鏈集群。
二、發展方向
(一)強化技術平臺,助力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重視平臺在互聯網軟件產業中的戰略支點作用,大力推動信創、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模型等關鍵平臺軟件的發展,深化供需結合,沉淀一批優秀的行業解決方案,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依托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高速、互連的算力網,構建通算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三算融合調度的網格體系,賦能數字經濟發展。
(二)攻堅信創發展,提升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
鞏固信創在產業鏈自主創新的核心引擎地位,致力于攻堅基礎軟件領域的“卡脖子”難題,推動產品升級與技術迭代,將信創產品從“可用”向“好用”過渡,實現信息技術可掌控、可研究、可發展、可生產。搭建信創軟硬件聯合創新機制與適配驗證平臺,促進軟件、硬件、應用與服務的融合。推進工業軟件應用推廣,促進自主創新發展。
(三)應用場景牽引,打造產業鏈發展新高地
全面激活應用場景,創新軟件開發模式、展現形態、交互方式、經濟效益、產業生態,孵化一批具有產業引領作用的應用產品。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升級,發展政務、金融、醫療、教育、交通、建筑、能源等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解決方案。面向社交、購物、互動娛樂、文化創意等開展數字化服務,發展“智能交互、沉浸體驗”的新業態新模式。支持數字音樂、網絡直播、數字內容、數字閱讀等產品開發應用。
(四)深化廣域布局,拓展產業鏈發展空間
發揮產業集聚區與公共服務平臺的協同效應,進一步完善“一區四園”的軟件產業空間布局,聚力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提質升級天河軟件園,打造海珠、黃埔、番禺、白云等特色鮮明的軟件園區,積極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形成錯位發展和梯次配套發展格局,擦亮中國軟件名城招牌。
(五)促進開源開放,培育產業鏈創新生態
高度重視開源在構建產業生態與促進自主創新中的關鍵作用,積極培育開源軟件項目,促進開源技術在各行業的廣泛應用,打造以互聯網為特色的開源開放發展城市。引導骨干企業部署一批基礎性、前瞻性開源項目。鼓勵開源產業發展與開源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推動高校開展開源活動,普及開源知識。圍繞操作系統、人工智能、工業軟件、信創、信息安全等重點領域,打造形成一批開源開放、創新融合、安全可靠、全國領先的開源生態產品。
三、主要任務
(一)強基固本,基礎固鏈
1.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建設,在智能制造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芯片、互聯網經濟與智慧金融等行業領域建立發展人工智能應用技術體系。加快白云湖數字科技城建設,推動建設國家網絡和數據安全產業園、省數據要素集聚區,打造一批高質量的技術供給平臺,推動建設一批云計算、邊緣計算、信創軟件及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項目,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基礎設施和重要孵化平臺,支持白云區元宇宙未來世界產業園打造元宇宙示范標桿平臺。(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各區政府)
2.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絡強市建設,加快5G基站、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建鏈、上鏈、用鏈”工程,支持基于具有核心競爭力底鏈技術的區塊鏈產品和應用研發。推動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加快升級改造。推進廣州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擴容工作。指導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及智能算力基礎服務商,共同發起廣州人工智能算力應用及產業發展聯盟。構建人工智能算力運行服務平臺,助力企業高效對接算力供給資源。(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3.提升基礎技術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引導支持各產業領域龍頭科技企業牽頭組建概念驗證中心或企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根據市場需求搭建行業數據平臺、知識圖譜開放共享平臺。推動人工智能骨干企業針對共性技術和重點行業應用,加強面向云端訓練和終端執行的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的研發與共享,打造軟件、硬件、數據、應用協同的人工智能基礎支撐。(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4.筑牢產業安全防護根基。增強開源信創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著力提升隱患排查、攻擊發現、應急處置和攻擊溯源能力。重點突破信息安全關鍵核心技術,支持強化安全網關、評估工具、威脅管理、應用監管、安全保密等信息安全產品的研發能力。推動安全咨詢及集成、安全運維管理、安全測評及認證、安全風險評估、安全知識培訓及新型信息安全服務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完善自身網絡安全保障體系、數據安全管理機制,保障重要信息系統安全,將風險評估和管理工作前置,評估并及時整改潛在的網絡漏洞和攻擊。(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二)攻堅破難,技術補鏈
5.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廣州路徑”,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加強與國家、省工業軟件重大項目銜接,深入推進工業軟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重點突破研發設計類等高端基礎工業軟件,形成涵蓋全生命周期的行業應用軟件及解決方案。加快工業軟件云化部署,引導企業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辦公套件等基礎軟件,研發設計、生產控制、經營管理、工控安全等工業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興技術領域實現源頭創新。(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6.構建工業軟件協同體系。搭建設計仿真工業軟件適配驗證中心,加快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建設,形成工業軟件適配驗證能力體系和行業聯合攻關機制。推進工業軟件在汽車、石油化工、裝備制造、輕工家電、電子信息等行業的應用。依托工業軟件攻關成果開展工業軟件應用示范,促進工業軟件解決方案迭代升級,加快推進規模化應用。開展工業互聯網自主創新樣板工程,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建設微服務資源池。(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7.打造制造數字化服務平臺。探索基于自主可控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底層賦能平臺“廣州方案”,推進“信創+制造”。大力發展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新興產業,促進紡織服裝、皮具箱包、美妝日化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支持有條件的區試點建設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和行業數字化創新中心。建立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智能制造關鍵環節的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平臺和工業人工智能平臺。(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三)創新賦能,融合強鏈
8.加快新興技術應用推廣。組織開展關鍵軟件產品、人工智能應用案例等資源池入庫工作,遴選一批產品技術先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新產品新應用入庫,引導帶動工業軟件、信創基礎軟件、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全面突破和迭代創新。加強與國家、省工業軟件重大項目銜接,深入推進工業軟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9.加速數據要素有效流動。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推動政府部門信息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優化升級。完善數據制度體系,推動《廣州市數據條例》出臺實施。探索部分領域的先行先試,推進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培育公平競爭、多方參與、收益共享的公共數據開發利用生態。培育數據要素產業生態,圍繞產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算力基礎設施及技術創新研發等產業鏈布局,打造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創新高地。(牽頭部門:市政務和數據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各相關部門)
10.構筑開源開放軟件生態。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積極參與開放原子基金會等開源組織,提升對開源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聚焦產業互聯網領域,支持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特別是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汽車制造、能源電力、數控等制造領域的骨干企業和科研院所充分發揮內部軟件研發優勢,部署一批基礎性、前瞻性開源項目。推動共建廣州市開源鴻蒙生態創新中心,搭建生態構建、技術評測、產業聚集、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行業創新等服務平臺。(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1.實施“四化”平臺賦能行動。開展“四化”(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制造、綠色化提升)平臺賦能專項行動,系統引導制造業企業加快業務上云、設備上云,開展工業機理模型、微服務、工業軟件、工業APP等研發部署,推動大中小企業通過工業互聯網運用自主創新工業軟件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培育信息消費領先企業,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智能經濟,優化智能化產品和服務運營,引導企業創新“輕量應用”“微服務”。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和協同創新格局。(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2.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強化優質算力普惠供給,以場景應用為牽引,推動模型及服務(MaaS)模式變革和數據高質量開放共享,構建從算法模型創新到產業實踐轉化的閉環創新體系。培育10個以上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打造10個左右人工智能優秀應用場景,推出100個人工智能優秀案例和解決方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四)穩中有進,優化塑鏈
13.促進企業提升信息服務質量。鼓勵企業強化軟件產品價值,豐富自身產品體系,共性技術優化升級,提升服務能力與服務質量。鼓勵國有企事業單位、骨干企業開放應用場景,強化融合應用牽引,共同挖掘、創新解決方案,加快行業應用產品研發、迭代與升級,深耕特定行業、領域實現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行業一體化解決方案。(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14.拓展產業鏈群發展空間。研究構建多層次、多梯隊的軟件產業用地用房保障體系。深入摸底新型產業用地(M0)、商服用地,梳理可出讓用于支撐互聯網軟件產業發展的備用地及列入土地整備計劃的地塊清單。推動本地頭部企業購地建立總部,建設創新平臺、孵化基地集聚生態;鼓勵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本地腰部企業購地或購房建立總部。鼓勵各區劃定主導產業為軟件產業的工業產業區塊,引導符合產業規劃的項目在區塊內集聚。組織供應工業用地時,各區政府、廣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應組織擬定投入產出監管協議,明確產業門類、投資強度、產出效率等指標,納入編制的土地供應方案一并公告。推動市屬、區屬國有企業積極參與項目代建。(牽頭單位:各區政府、廣州空港委;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15.建設特色化專業化軟件園區。開展廣州市軟件名園、軟件特色園入庫,構建“名園+特色園”的階梯培育發展體系,促進軟件園區集聚集群高質量發展。聚焦工業軟件、區塊鏈、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主題,培育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集中度較高、具有產業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園,不斷提升園區特色化專業化運營管理水平。落實國家軟件發展戰略任務部署,積極爭創中國軟件名園,鼓勵各區對入駐軟件名園和軟件特色園的企業給予支持。(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各區政府)
16.完善載體公共服務能力。推動市級、區級軟件行業協會、聯盟、智庫等第三方中介組織提升對軟件行業發展和管理的服務支撐水平。推動行業企業研究制定產業發展和行業管理的行業、團隊等標準。支持建設提供系統適配、技術攻關、標準驗證、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數據服務等基礎支撐的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國資國企在內的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加大云計算、大數據、元宇宙等新技術的應用場景,開展信息化項目建設。鼓勵發展軟件服務外包平臺,為企業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協同工作環境。(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跨部門聯動,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深入對接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工作部署,統籌產業鏈整體工作,研究落實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實施,充分發揮“鏈長制”引領作用,協調解決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各有關單位,各區政府)鼓勵各區建立完善互聯網軟件產業推進機制,科學制定本區推動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加大招商引資、載體建設、項目推進、人才培引等工作力度。(牽頭單位:各區政府)
(二)強化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和省對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在廣州市現有相關財政資金中加大對互聯網軟件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支持互聯網軟件企業上市、掛牌。引導金融機構對互聯網軟件企業加強支持力度、提升服務水平、創新金融產品。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給予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根據國家、省有關精神研究制定軟件發展政策。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產品按規定進入政府采購市場。(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委金融辦、市稅務局)
(三)創新人才支撐。深入實施“廣聚英才”人才工程,引進符合軟件產業發展方向的創新領軍人才和團隊,培育一批青年后備人才,打造梯次銜接的高層次人才隊伍。鼓勵高校聯合重點企業、科研機構等培養“高精尖缺”軟件相關的復合型人才。支持高校申報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合作建設軟件人才基地、軟件實踐基地等。按規定落實高層次人才相關優惠政策,按政策規定在住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財政補貼。(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各區政府,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稅務局)
(四)優化發展環境。鼓勵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骨干企業、高校、戰略咨詢機構等開展互聯網軟件相關的學術交流、產業發展論壇、產研合作、供需對接、軟件比賽等活動,加強軟件領域的交流合作。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優勢、地緣優勢等,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軟件產業的合作與建設。(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加強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宣傳培訓和督促檢查,推動使用正版軟件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盜版”等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牽頭單位:市版權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政務和數據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能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