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地青少年 攜手“讀懂廣州”
青少年研學實踐不必遠行,在廣州即可開啟豐富的城市體驗與研學之旅,親身感受“老城市新活力”。7月2日,“喜迎二十大 新時代好少年走讀廣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啟動儀式暨首發團發團活動在廣州圖書館舉行。此次活動由市委統戰部、市文明辦、市關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主辦,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協辦,信息時報社承辦。
據悉,主辦方現場發布6大主題精品研學路線,借助廣州“新時代好少年”和穗港澳優秀學生的視角觀察和實踐體驗,帶領更多青少年“讀懂廣州 熱愛廣州 奉獻廣州”,講好廣州故事。當天,“紅色之城”“文化之城”兩條路線各自發出首發團。
“紅色之城”和“文化之城”兩條路線首發團啟程
“五老”為青少年授旗,薪火相傳汲取奮進力量
現場,6條精心設計的主題研學路線正式對外發布。
“學雷鋒模范”趙燕清、廣東粵劇促進會會長倪惠英、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陳韶章、市生態環境局退休干部蔣書華、市貿促會原副會長華永剛、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金雁服務總隊總隊長李桂泉等6名優秀“五老”代表登臺,分別代表六大主題路線,為“新時代好少年研學團”代表授旗并寄語。老少薪火相傳,汲取奮進力量。
6大主題研學路線幫助青少年多角度“讀懂廣州”
“此次主題研學實踐活動是市關工委引導青少年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實踐者的一項重點工作。”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楊曉介紹,今年,市關工委計劃以“老少頌黨恩·喜迎二十大”為主線,從“聽、看、畫、寫、唱、講、演、行”八個角度,發揮“五老”優勢,通過研學實踐、講紅色故事、看紅色電影等活動,引導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發揮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
“廣州以傳統文化融入青少年研學實踐,使我深感振奮。”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惠英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構筑起人民的精神家園。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互聯互通,同根同源。此次研學活動,讓青少年有更多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讓他們零距離切身感受國家發展的現狀、民族文化的賡續創新,從而在心中種下民族自豪的種子,并扎根發芽。
6條路線分別以“紅色之城”“智造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商貿之城”“文明之城”為主題,囊括市內特色景點、大型知名企業,突出廣州城市特色,展示廣州多方面的發展新成果。研學實踐可以讓青少年從書本上“走下來”,深度體驗廣州城市功能的更新發展和城市內涵的提升。
兩個首發團率先走讀廣州
7月2日,該研學實踐活動的兩個首發團正式發團。“紅色之城”“文化之城”首發團各有15名涵蓋穗港澳三地的青少年。30名青少年分別在越秀區關工委“五老”紅色宣講團成員盧智浩、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技藝傳承人翟惠玲兩位“五老”代表的帶領下,率先“走讀”廣州。
“紅色之城”首發團第一站來到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盧智浩帶著青少年了解中共三大召開始末,重溫光輝歷程。隨后,青少年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深入了解廣州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地位與成就。“文化之城”首發團在翟惠玲的帶領下,學習廣彩手工課程,體驗廣彩魅力,傳承非遺文化。在西關永慶坊旅游區,青少年參觀了粵劇藝術博物館、嶺南傳統騎樓建筑群。在廣州華僑博物館,青少年詳細了解了廣州獨特的華僑文化及其歷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