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樂聚港澳青年 共創灣區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樂聚港澳青年 共創灣區未來 > “五樂”行動
穗港澳青少年走讀“老城市新活力”
  • 聽全文
  • 2022-07-18 10:13:27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新時代好少年走讀廣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題研學實踐活動持續進行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日前,由市委統戰部、市文明辦、市關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市文廣旅局主辦的“喜迎二十大 新時代好少年走讀廣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題研學實踐活動在廣州持續開展。

  結合“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主辦方組織6大主題精品研學路線,借助廣州“新時代好少年”和穗港澳優秀學生的視角觀察和實踐體驗,帶領更多青少年“讀懂廣州 熱愛廣州 奉獻廣州”,講好廣州故事,為廣州未來的發展凝聚青春之力。讓我們跟隨研學團中三地青少年的腳步,在“智造之城”“生態之城”“商貿之城”“文明之城”等線路中讀懂廣州。

  研學團涵蓋穗港澳三地的青少年,分別沿著以“紅色之城”“智造之城”“文化之城”“生態之城”“商貿之城”“文明之城”為主題的6條精品研學路線“走讀”廣州。

  智造之城

  體驗國之重器的“速度與激情”

  7月8日,15名青少年相繼走進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和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走訪了解廣州高新科技和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發展現狀,記錄、拍攝他們所見、所感的廣州“智造”。

  在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的展館里,人工智能虛擬主播用多種語言給大家播報,講解員介紹了虛擬主播背后的故事。“AI+翻譯”也給大家帶來驚喜,青少年嘗試讓機器翻譯普通話和粵語、四川話等,場面十分有趣。現場發言時,大屏幕上將語音實時快速并準確轉換成文字,讓人大開眼界。

  “什么是超級計算機”“為什么要研制超級計算機”……在超級計算科普教育基地,講解員為大家科普了超級計算機的基本知識,介紹其發展態勢,以及在工業設計制造、生物醫藥健康、大氣海洋環境、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應用。詳細的介紹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到,超級計算機不僅可以支撐起大國重器,也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服務于各行各業。

  港澳學生代表、廣州市第一中學學生蔡琳表示,本次研學之旅,她對超級計算機最感興趣:“天河二號很壯觀,我為祖國的科技發展感到自豪!經過這次研學,讓我對超級計算機有了更深的了解,以為離我們很遙遠,原來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研學團的青少年在博物館認真參觀學習

  商貿之城

  感受千年商都的經典魅力、時代活力

  “商貿之城”研學路線是一條反映廣州千年商都發展變遷歷史的路線,帶領青少年從昔日輝煌繁華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黃埔古港,來到如今蓬勃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穿越”了解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在廣州的發展變遷,感受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的無限活力。

  研學團的青少年來到坐落于三百多年前的十三行遺址上的廣州十三行博物館體驗。在博物館里,大家仿佛置身于當年萬舸競帆、商賈云集的繁華之地,廣彩瓷、廣繡、通草畫、銅胎畫琺瑯等中國外銷藝術品和進口商品琳瑯滿目,再現十三行的輝煌歷史。

  “十三行以前是外商交易的場所,船舶則停在黃埔古港,在這里交稅、裝卸貨物。”粵海第一關紀念館講解員說。研學團第二站來到黃埔古港,穿越到曾經“一口通商”的粵海關,重走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古港遺風。

  最后一站,研學團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輻射探測芯片、傳染病快速檢測試劑盒、3D打印六軸機器人等產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些都是基地進駐單位設計研發的產品。

  “這里環境很新鮮,有科技感,還有點夢幻感,以后有機會我也愿意在這片沃土發展。”港澳學生代表、廣州市培英中學學生蓋梓同參觀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后這樣說道。

  生態之城

  進“廠”下“田” 領略“生態廣州”

  7月9日,來自海珠區各中小學的青少年走進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和南沙明珠農業公園,學習生態環保新理念,感受鄉村振興之路,從多個角度走讀“生態廣州”。

  “好漂亮,沒想到垃圾焚燒發電廠也能建設得像景區一樣美!”科技感滿滿,如同景區般的園區,讓廣州市六中珠江中學學生陳啟漳驚嘆連連。他說,生活垃圾能變廢為寶,成為發電的“重要燃料”,真是太神奇了。

  廣州市第六資源熱力電廠位于增城區仙村循環經濟產業園內,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225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75萬噸,年發電量約2.7億度。在參觀過程中,不少同學表示對垃圾焚燒的發電流程和原理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更清楚地認識到做好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近距離觀察外形奇特的蛇瓜和老鼠瓜、體驗VR水稻插秧、下田里干農活……當天下午,“生態之城”首發團的孩子們來到南沙明珠農業公園“打卡”,過足一把“超級小農夫”癮。

  “隨著時代發展,手機、數據將有可能發展成為‘新農具’‘新農資’。”在農業科普館里,孩子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學習沙田農業的發展史、了解數字漁場模型及魚菜共生4.0模型、體驗新型農業的便捷與魅力。在“超級小農夫”課程中,孩子們通過學習種植、養護水稻知識,真正體驗農耕文化。

  文明之城

  探索城市文明規劃發展新理念

  “文明之城”研學團第一站來到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這里展示了廣州市推動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的重要成果。

  講解員首先向青少年介紹了這座集嶺南建筑特色和低碳節能環保為一體的建筑。在展館內,青少年通過AR投影、木制模型等科普手段深入了解了廣州的歷史和未來發展規劃。

  在海珠區的新時代驛站·會展東內,信息時報公益事業部總監黃鶯給青少年帶來一堂生動的公益實踐課,課上介紹了廣州部分志愿者的感人事跡,講述“我志愿、我快樂、我奉獻、我成長”的志愿者心聲。青少年還在課堂上用紙筆設計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環保產品。

  走進被譽為“城央綠心”的廣州海珠國家濕地公園,青少年在這里看到自然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走進福壽果廊,強烈的陽光瞬間被綠蔭遮蔽,講解員沿路介紹了海珠濕地目前的生態保護情況和保護措施,學生們紛紛用手機記錄下濕地美景。

  執信中學的李欣潼被海珠濕地的美景所吸引,她說:“通過游覽海珠濕地,我了解到環境的保護對于一個城市的文明建設有多么重要,講解員也介紹了很多保護環境的措施,我以后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這些。”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