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樂聚港澳青年 共創灣區未來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 > 樂聚港澳青年 共創灣區未來 > “五樂”行動
開放創新國際化 粵港跨境合作大學帶來新理念
  • 聽全文
  • 2022-09-09 10:25:44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合辦高?!盀场钡兰柴Y

  9月1日,位于廣州南沙區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式開學,500多名新生迎來人生的重要階段。事實上,港澳高校來粵辦學早有先例。2005年,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簡稱UIC)在珠海成立,2014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簡稱“港中大深圳”)在深圳開學。鼓勵港澳高校到粵辦學,是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教育示范區的重要舉措?!稄V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也指出,要深入推進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加快打造高水平、開放型、國際化高等教育資源聚集高地。目前,港澳高校按下入駐粵港澳大灣區的加速鍵,香港理工大學(佛山)、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澳門科技大學(中山)、香港大學(深圳)的籌建均已提上日程,預計3~5年內陸續開校。

  港澳高校融入廣東后帶來哪些新理念?繼上周走進港科大(廣州)后,本報記者再次走進UIC和港中大(深圳),實地探訪這兩所先行先試、開辦多年的大學,看看粵港合作辦學開出了什么樣的新花?

  院士談治校

  先育人再育才

  為灣區輸送國際化人才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UIC校長湯濤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加強粵港澳青年交流等方面做出了明確指引。UIC是中國內地跨境合作的第一所“灣區大學”。UIC已經培養了逾1.5萬名本科畢業生,近年逾七成選擇出境深造。無論是直接就業、創業,還是深造歸來,大部分學生都選擇投身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校長湯濤教授給UIC本科生上課

  未來學校會在以下方面持續發力:

  首先,UIC將繼續將育人作為首要目標,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的可用之才,特別是多為大灣區輸送國際化人才。

  其次,要持續促進粵港澳三地交流,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爭取做出人才交流基地的示范效應。近年來,廣東持續引進港澳知名大學資源,為跨境高校間的合作創造更開放的發展環境,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在今年9月開學,澳門科技大學即將到珠海高新區與UIC相鄰作伴,還會有多所大學在籌建當中。

  越來越多的港澳高校北上辦學,證明了灣區合辦高校的成功。UIC已經扎根珠海、立足廣東,并將在引進高水平人才、加深與母體學校的產學研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范區的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校園和珠海會同古村相映成趣

  中國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已連續第七年成為廣東省內院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大學,但我們還是一個很新的學校,離最好的、國際一流的大學還是有距離的,我們一直在往這方面努力。首先,我們在招聘國際一流教授這方面做得不錯。在一些專業里面,我們的師資條件是可以跟最好的大學相比較的。

港中大(深圳)圖書館

  其次,我們學校非常強調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我們是書院制的學校,所以不管學生學的是什么專業,所有學生都要學通識教育,有關世界文明的所有東西都要學。因為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成為一個人,其次才是培養專家。大學的目的不在于教授了多少知識,傳授了多少技能,大學是教你求學和做人的地方。

  從整體來講,我們跟國際的接軌也做得不錯。國際上現在有120多所著名高校和我們有交流。我們的學生可以不用考試,直接進到這些學校里面去讀碩士、博士。

  開放的校園

  大學與古村共生共融

  灰瓦、青磚、飛檐、古樹婆娑,一間名為“張媽茶果”的小店在珠海會同村古建筑群中特別醒目。店內,老板梁金月樂此不疲地接待一個又一個顧客;店外,UIC的幾名大學生身著戲服,正在拍攝他們自己改編的老舍作品《斷魂槍》,這只是UIC的學生普普通通的一次校外課堂。

  “如果有一所大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和學生,有多種語言和文化,有藝術工作坊和圖書館,有音樂廳和體育場館,師生和居民可以共享,做到社區中有大學,大學中有社區,這將是多么美妙!”UIC原校長吳清輝一直夢想著,讓有著280多年歷史的會同古村和前衛的UIC,從身體到精神來場深度融合,誕生中國首個“大學小鎮”。

  “大學小鎮”,是許多歐美名校采用的方式。大學與社區共融共生,從而形成知名小鎮,牛津、劍橋均是如此。在UIC落戶珠海的第九年,珠海市政府與UIC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UIC將積極參與并會同及周邊村落改造成大學小鎮的規劃建設。

  UIC賦予了大學小鎮“開放、創新、國際化”的精神和內涵。2017年,隨著UIC新校園從北師大珠海校區內整體搬遷至會同古村,它便成了真正意義上沒有圍墻的大學。UIC與周邊社區、本地社會的融合不斷深化。UIC的大學會堂、演藝廳、圖書館以及部分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村民可與大學生共享公開課、講座、文化藝術活動等。這所大學越來越特別:國學資深教授在古色古香的祠堂里,講述嶺南文人及名家軼事;藝術家、社區居民與大學生,在大學禮堂同臺舉辦晚會;知名服裝設計師馬可與教授在古樸的老宅子里暢談傳承中國傳統手工藝……

  這個沉寂了數十年的古村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便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鎮,未來更是科創小鎮?!靶℃偂币灾髮W為依托,政府規劃合適的科創中心、研發孵化社區落戶其中,這里優雅的人居環境將讓世界各地的名家大師流連忘返,這是珠海市和UIC的共同愿景。

  吳清輝說,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師可以與這里的師生自由交流;師生可從大師那里汲取養分。累了,他們可以在會同古村里散散步;在放松的環境下,他們隨時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也許一個重要的科學發明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1962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兩位科學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杜威·沃森便是最好的例子,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研究領域,當他們在劍橋大學的卡文迪許實驗室相遇時,共同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

  “大學小鎮”的作用之一,正在于可以將世界各地的人才聚集起來,在交往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中西合璧的理念

  接軌國際并結合中國傳統優秀文化

  港科大(廣州)的“新”體現在學術架構、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校長倪明選介紹,在港科大深厚的傳統學科基礎上,港科大(廣州)采用全新的學科融合的學術架構,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學科大學。

  那么,作為首家內地與香港合作創辦的大學,UIC又新在哪里?校長湯濤院士說,UIC是內地首所新型博雅大學。UIC有兩大新特色:一是教育理念新。博雅教育是由西方舶入的概念,在中國的實踐中需要做適當的改良。在這方面,UIC在17年的辦學歷程中做了有益的嘗試,即在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和國情國學教育課程中,大量且有系統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收效十分顯著。

  二是管理模式新。UIC頒授香港浸會大學學位,學術質量保障體系嚴格、接軌國際,同時注重吸收中國育人傳統理念。17年來博雅教育實踐中,UIC逐步摸索出一套采用“體驗式學習”方法的全人教育新模式,采用“在做中學、知行合一”的體驗式學習方式。全程用英語教學的UIC,還開設了古琴、射道、雅樂、馬術等“六藝”的全部課程。

UIC推行博雅教育

  上學期以來,同學和老師約飯的場景頻現UIC師生的朋友圈,這是今年UIC“閱讀周”的特別福利。閱讀周不設常規的課堂教學活動,各學部籌備了兩百余項豐富的活動。其中“取賢于師,共享食光”活動很受同學追捧,學生約老師一起用餐或下午茶進行交流,費用由學校買單,上學期已有200多名學生成功與老師約飯。學生許銘洵說:“飯桌上,課程主任John Corbett教授不僅和我們討論專業課程,也和我們討論未來規劃和生活情況。”

  港中大(深圳)傳承書院制的獨特育人體系,所有學生分別隸屬于一所書院,建立各自的書院文化。書院打破了學院按專業劃分的模式,將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匯聚在一個社區管理,致力于讓學生全面發展,成長為一名復合型人才。9月2日,港中大(深圳)的第五所書院——道揚書院隆重舉行了成立典禮。跟很多高校不一樣的是,港中大(深圳)的大一新生不分專業,所有新生隨機分配到逸夫、學勤、思廷、祥波和道揚五大書院。該校候任協理副校長王叢教授說,“我們辦學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堅持國際化,給同學們展現的是全球最頂尖的學術視野,讓同學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去了解中國。同時又特別注重中西文化的結合,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中西合璧的國際化人才?!?/span>

  產學研合作

  聚力大灣區創新發展

  UIC在致力于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積極對接省市重大科技項目,大力促進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設有廣東省數據科學與技術交叉應用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人工智能與多模態數據處理重點實驗室、UIC珠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珠海高新區北師港浸大產學研基地等,也和北京師范大學共同建設數學研究中心、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人工智能與未來網絡研究院、評估研究中心等。其中,珠海高新區北師港浸大產學研基地集合多位專家教授,以及多個行業經驗豐富的投資方助陣,持續深化科研轉化和項目落地工作。截至2021年10月底,基地入孵企業已達20余家,涵蓋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生物醫藥、創意文化等多個領域,并成功為入孵企業申報知識產權累計35項。

UIC的學生在上馬術課

  港中大(深圳)同樣重視產學研合作及成果轉化。近年來,學校持續大力推進校地、校所、校企合作,建校以來,橫向合作項目和金額呈現逐年大幅上升趨勢。截至目前,學校橫向產學研項目約超140項,累計金額超過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羅智泉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在網絡性能的建模與優化方面取得階段性重大技術突破,成果已規模應用于華為在中國、荷蘭、瑞士、德國等全球5G網絡優化,支撐多個運營商5G網絡性能大幅提升。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

  目前大學已與包括華為、騰訊、京東、羅湖醫院在內的14家知名企事業單位建立一系列校企聯合實驗室,涵蓋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諸多領域。

  面向世界的未來:

  逾七成畢業生繼續深造

  目前,港中大(深圳)2022屆本科畢業生超過90%已經落實了去向,超七成畢業生繼續深造,入讀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等名校;而選擇就業的學生入職單位多是騰訊、華為、字節跳動、阿里巴巴、微軟、亞馬遜、蘋果等知名企業。

  馮瑩瑩是2022屆UIC影視學專業畢業生,被錄取為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碩士研究生。UIC的博雅教育讓馮瑩瑩覺得自己很受重視?!皩W校提供了非常多的空間給學生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和領域,鼓勵學生自我探索,尋找興趣?!?/span>

  17年來,UIC共培養了1.5萬名本科畢業生。近年來選擇出境深造的畢業生逾七成,去年更是超過80%。另外不少選擇創業的學生已取得不錯的成就,也有校友入選福布斯30歲以下精英榜、胡潤30歲以下創業領袖榜。

  和學生追求無止境一樣,UIC正在推進二期校園建設,結合博雅教育特色,打造以“人文商”為主的第一校區和以“科技、研究生院”為主的第二校區,力爭建設百年校園,并與會同古村共建中國首個“大學小鎮”。

  目前,UIC通過持續不斷的高層次人才引進,構建多元化人才培育體系。UIC躋身中國大學高端人才榜百強,現有的教師團隊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學部專任教師100%具有境外高校留學或工作經歷,近90%擁有博士學位,其中各國院士3人,IEEE等國際學會會士4人,入選斯坦福大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10人。

  UIC第二期新校園建設為躋身一流博雅型大學留出發展空間,也為未來“大學小鎮”匯集科研人才創造了條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