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劃高,政策好,發展快,環境好……近年來,廣州南沙區吸引了眾多人才,其中不乏港澳地區的青年。
據中國新聞網2021年7月報道,5年來,南沙集聚高層次人才和骨干人才超過1.2萬人。南沙出臺實施“集聚人才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港澳青創30條”“人力資源產業園發展扶持辦法”等系列人才政策,2020年發放各類人才獎勵補貼約5.3億元;實施“南沙人才卡”服務保障,累計發放人才卡12344張;創新推出人才共有產權房,在全區20余個住房項目中規劃建設人才公寓5000余套,高標準打造一批國際/港澳人才社區、青年人才公寓。
位于蕉門河畔的“創享灣”,是南沙區集交流、規則銜接、青創、科創合作平臺于一體的青創基地。從2021年7月投用至今,“創享灣”已經引進青創項目近1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59個。在南沙區,像這樣的青創基地已經有10個,累計簽約入駐港澳青創項目團隊超過300個。
南沙“創享灣”
2016年,從英國倫敦進修設計專業歸來的吳嘉惠,在香港工作一段時間后,決定到內地創業。今年32歲的吳嘉惠告訴澎湃新聞,他在香港讀大學時就開始創業了,當時他就發現,因香港沒有制造業,基本上好的創業想法都要來珠三角尋找供應鏈、合作方、市場渠道等。
在很多年前,吳嘉惠就留意到,香港媒體經常提及南沙的發展。回到內地后,機緣巧合之下,他認識了南沙負責招商的工作人員,遂來南沙實地考察。因十分看好南沙發展前景,他便選擇了南沙。
吳嘉惠的創業思路是,把共享辦公空間TIMETABLE打造成港澳青年創業基地。他在南沙打造的TIMETABLE青創基地,一經推出便受到市場追捧。目前,該基地進駐了接近50個項目,其中40%的項目都來自港澳地區。
“南沙先行先試的政策,也讓我們基地的項目大大受益。”吳嘉惠表示,根據《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QFLP)境內投資試點管理暫行辦法》,在申報南沙QFLP的試點企業,有機會享受到優惠政策;香港居民在南沙工作稅賦與在香港基本一致,這對港資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今年6月底,南沙區出臺南沙港澳青創“新十條”,給予到南沙就業執業的港澳青年一次性最高12萬元就業獎勵和每月最高5000元薪金補貼,給予聘用港澳青年的用人單位最高20萬元招聘錄用獎勵。吳嘉惠表示,南沙港澳青創“新十條”是全國首創,也是南沙區政府聽取港澳青年的建議后出臺的,這有效地縮減了香港大學生在香港和南沙就業的薪資差距,大大增加了南沙對香港青年的吸引力。
“科創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香港有8大院校的高質量科研成果,但從科研成果走向市場化、產業運作的過程是要探索的。”吳嘉惠向澎湃新聞表示,未來,他的創業基地要不斷支持和幫助這些有夢想的港澳創業青年,用他們積累的案例和經驗,讓這些青年創業者少走彎路。
在吳嘉惠看來,南沙有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完善的產業制造業,而香港有優秀的高校科研成果、人才和海外資金。《南沙方案》的出臺,標志著南沙將協同港澳打造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無論資金流、市場信息、政策銜接將會更加一體化,粵港澳的生產要素的分工將會更加完善和有效率。
“南沙有著很好的地理優勢和產業能力,為香港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在南沙未來會誕生一批優秀的創科企業。我的使命就是讓更多優秀的港澳創業者能夠參與大灣區建設。我們還設立了具體的指標目標,希望到2025年,推動創建100家具規模的港澳臺僑初創企業參與南沙的發展。”吳嘉惠說。
在南沙區創業的香港青年吳嘉惠
2021年4月,南沙開發區管委會成立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采取接近香港行之有效的咨委會運作模式,首批聘任來自內地和香港政商學界的27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士。吳嘉惠是該咨詢委員會委員,是青年創新就業小組的港方組長,他所帶領的小組曾為南沙打造“創享灣”港澳青年創業平臺、推出港澳青創新10條和完善執行細則等獻計獻策。
2020年,從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后,想著南沙是自貿區,發展前景好,90后黃釗逸報考了南沙區的公務員。工作兩年,他的感受是,“南沙年輕人多,工作氛圍好,效率高。”
黃釗逸的父母是香港人,在中山做儀表生意。黃釗逸從小在大灣區生活、讀書,他熟悉大灣區各大城市。黃釗逸說,相較廣州市區,南沙的人不是特別多,但環境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近些年,已經入駐了很多企業,建了很多高樓”。
“如今,南沙到大灣區的各個城市都很方便,有些半個小時就到了。”黃釗逸已經在南沙買房,“安家了”。閑暇之余,黃釗逸會和其他港澳青年一起團建,大家一起研究討論南沙的最新優惠政策,看自己是否可以享受,也會彼此分享周邊好玩的休閑娛樂場所。
黃釗逸表示,南沙有汽車、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機會多,優惠政策多,且生活成本較小,非常適合年輕人來此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