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看,黑臉琵鷺!”“我拍到了!”11月17日,“共賞灣區鳥,同筑生態夢”——第五屆廣東省森林文化周暨首屆綠色灣區國際觀鳥節開幕式在南沙濕地舉行。豐富多彩的觀鳥、攝影、科普講座及自然體驗活動吸引灣區游客前往體驗濕地之美。
據悉,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在12月下旬,南沙濕地計劃開展候鳥親子迷你馬拉松活動。
觀鳥比賽:冠軍觀測到62種鳥
南沙濕地作為大灣區觀鳥勝地,每年秋冬季節會迎來近十萬候鳥,其中不乏東方白鸛、黑臉琵鷺和白尾海雕這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粵港澳大灣區難得一見的“候鳥天堂”。其中黑臉琵鷺作為全球瀕危物種,全球僅6000多只,被譽為“鳥中大熊貓”。
在第一屆綠色灣區國際觀鳥節(南沙分會場)觀鳥比賽上,各類珍稀鳥類成為“長槍短炮”追逐的對象,參與者用鏡頭發現并記錄濕地內的鳥類種類。
獲得最佳鳥種獎的是觀察到鳥種數最多的三個隊伍,分別觀察到的鳥種數分別為62種、61種、57種;而至尊鳥種獎,是觀察到最罕見鳥種的隊伍,鳥種為白腹藍鹟。之所以觀測到白腹藍鹟的隊伍榮獲至尊鳥種獎,是因為該鳥體型相對較小,難以被觀測到。反而更加罕見的黑臉琵鷺因體型大、數量日趨增多,更容易被觀測到,南沙濕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沙濕地鳥種數超過200種。黑臉琵鷺如今在南沙濕地隨處可見,今天所有隊伍都觀測到了黑臉琵鷺。”專家預計隨著冷空氣的到來,黑臉琵鷺數量預計還會增長。
觀鳥愛好者趙先生表示:“很喜歡來南沙濕地看鳥,這幾年鳥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珍稀鳥類也更容易觀測到,說明這里的生態環境正變得越來越好。”澳門鳥會專家也受邀前來進行觀鳥科普講座,分享鳥類知識和觀鳥經驗,強調保護鳥類的重要性。
經過一上午的激烈角逐,參賽者們不僅展示了他們卓越的觀鳥技能,還收獲了滿滿的樂趣和榮譽。
除了備受矚目的最佳鳥種獎和至尊鳥種獎外,本次比賽還評選出了多個趣味盎然的獎項,如鳥口普查獎、常青藤獎和朝氣蓬勃獎,讓整個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候鳥遷徙高峰期將殺到,快來參加候鳥親子馬拉松
南沙濕地,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和重要的生態屏障,以其豐富的鳥類資源和優美的自然環境,長期以來吸引著無數觀鳥愛好者的目光。每年都有大灣區各地游客為觀鳥來到南沙濕地,通過此次觀鳥季系列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濕地之美。
據了解,南沙濕地還將舉辦“共賞灣區鳥,同筑生態夢”科普講座,包括“走出去”和“請進來”兩個環節。南沙濕地生態使者將走進羊城少年學堂,進行濕地生態管理與生態修復、濕地生態系統知識科普等方面的講座;同時,還將邀請香港鳥會來南沙濕地分享野外監測黑臉琵鷺的方法和觀鳥技巧。
為了進一步提升濕地保護的社會影響力,南沙濕地將聯合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合作開展“魅力灣區,濕地候鳥”攝影作品征集活動,鼓勵參與者捕捉濕地美景及鳥類生態瞬間,評選優秀作品并展覽。
12月下旬將進入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南沙濕地還計劃與南方文旅家合作開展候鳥親子迷你馬拉松活動,參與者可以通過親子迷你馬拉松的形式,近距離接觸自然,感受濕地之美,增強環保責任感。
除了上述觀鳥季系列活動外,南沙濕地還將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開發一系列觀鳥主題的研學產品,如“遇見鷺鳥·尋蹤黑琵”、鳥類觀察員、鳥巢的奧秘、飛鳥尋蹤等濕地生態研學課程包等,將濕地保護知識普及到更廣泛的受眾中,同時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南沙濕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此次系列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公眾對濕地生態保護的認識和參與度,共同推動生態保護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公眾參與進來,共同守護美麗的濕地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