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綠植綠護綠 共建綠美廣州
3月,春回嶺南,大地一片生機,正是植綠時節。在廣州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社會各界力量掀起了參與綠美廣州生態建設的陣陣熱潮。日前,新組建的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正式發布了“綠美廣州”志愿服務行動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力量大力興綠、積極植綠、自覺護綠,通過多種志愿服務參與綠美廣州生態建設。
從植樹節培土圍堰種新樹,到周末志愿者巡河科普……記者走訪了解到,來自廣州不同地區、各個領域的行業協會商會、志愿服務團體等社會工作系統,在過去一個月展開了數十場圍繞綠美廣州建設的公益活動,興綠、植綠、護綠蔚然成風。而每一個行動者背后,既有自己的綠美廣州情結,也對如何共建共治綠美廣州有著更多期待。
市非公黨委攜手民企共建綠美番禺
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廣州“植”此青綠
去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今年2月29日,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正式掛牌展開工作。從部門職責看,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負責統籌指導人民信訪工作,指導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健全和落實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統一領導全市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工作,協調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指導“兩企三新”(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指導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負責志愿服務工作等。這個3月,“如何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綠美廣州建設”則成為了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掛牌組建后開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幸福成果。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向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發出了“綠美廣州”志愿服務行動倡議書,倡議多方積極開展科普宣教活動,發動和組織植樹造林、古樹保護、林分改造、巡河護河等志愿服務,并自覺護綠,做綠美廣州的守護者。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素有愛綠植綠之風,20世紀50年代,廣州全民義務勞動開掘荔灣湖、東山湖、流花湖、麓湖,繼而開園道、植林木、筑亭架橋、栽花種草;當下,植樹種綠亦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如今,廣州市森林覆蓋率41.6%,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2%。但建設綠美廣州,不僅需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需要公共參與,傳綠美之風。上述負責人表示,社會工作系統廣泛聯結社會各界,有助于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綠美廣州的生動局面。值得關注的是,在發出倡議書前,今年3月8日,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便組織干部職工和市行業協會商會及會員單位職工代表開展“鄉村綠化 志愿有我”義務植樹活動,此后,廣州社會工作系統和行業協會商會、志愿者又先后組織多次認領認種生態林活動,已發動志愿者3.1萬余人,認捐、認種樹苗8051棵。
但這場愛綠、植綠之風,并未止步于此。
以“綠”聯結人與自然,掀起志愿服務熱
一掠山河萬木生。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廣州,山水林木不僅氤氳出了這座城市的風土人情、自然環境,也承載著人們的城市記憶和感情,而自然生態的保護和美好環境的傳承,不僅需要戰略規劃,還需要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去。
“這是一個持續性、常態化的事情。”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實際上,更早前,從2021年起,廣州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在從化、花都、增城區植樹造林,打造多個“廣州社會組織公益紅樹林”點位,共發動近百個市級社會組織黨組織和工會組織參與義務植樹活動,發揮社會組織“綠色傳播者”的作用。
除了植樹,廣州社會各界也從不同層面,普及自然生態保護觀念。
這些年,志愿者郭露絲及其所在的志愿者團隊舉辦民間河長培訓120余場次,9000余名志愿者接受培訓,組織常態化的民間河長隊伍日常走巡1000余次。在她看來,自然生態保護的關鍵在于人人參與,“如今我們也在聯動公園、志愿者驛站開展相關科普活動,自己設計科普互動環節,希望更多人了解自然生態,守護自己的綠美廣州。”
和許多志愿者一樣,正是因為對廣州的情懷,郭露絲等人把生態環保志愿服務作為工作之外的重要事業。從9歲開始,如今已經是一名大學生的林穎就跟著母親參與生態環保志愿服務,同時也見證了東濠涌的巨變,在其看來,人和自然緊密相聯。從2003年畢業至今,廣州市綠點公益環保促進會創始人袁淑文更是成為全職公益人,通過生態環境教育志愿服務項目推動大學生成為環保行動者,面向中小學生、社區居民開展生態環境教育活動,“就像‘綠點’的名字一樣,生態科普只是一個起點,重要的是讓大家從了解開始,并成為行動者。”
“建設綠美廣州,既需要專業化,也要大眾化。”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接下來挖掘更多綠美志愿者,培育更多綠美品牌志愿服務項目。”
社會多方協同行動,讓“綠”意處處盎然
“綠”不僅關乎生態,亦關乎發展。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產業發展路徑上讓“綠”意盎然,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讓人們共享收益,同樣是建設綠美廣州的重要一環,而行業協會商會在此扮演著重要角色。記者從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了解到,僅過去一年,廣州金融業協會銀行類會員單位綠色貸款余額超9000億元,涉農貸款余額近3000億元,參與起草數項綠色領域團體標準,助力綠色低碳發展。而廣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亦多維度推動房地產行業參與綠美廣州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科技在房地產開發中的實踐應用。廣州市百貨業商會、各地駐穗商會等也紛紛響應號召參與植樹,以實際行動支持綠美廣州生態建設。
“這些都是社會工作系統以及社會各界力量在綠美廣州建設的重要補充。”有專業人士指出,近年來,廣州持續開展森林城市品質提升,現已初步形成“森林圍城、綠道穿城、綠意滿城、四季花城”的綠色生態格局。此前,更是制定《綠美廣州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以華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為統領,實施綠美廣州“八大工程”,“這一系列工程,也需要社會力量動起來。”
記者多方走訪發現,不少社會組織、志愿服務團體對此次廣州市委社會工作部發布“綠美廣州”志愿服務行動倡議書充滿期待。
過去,社會各界在“綠美廣州”建設的行動呈現出“小而美”“分散落地”的特點,在聯動社會專家、公共場所資源,聯合行動以及團隊賦能方面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郭露絲分享道,“開展志愿服務同樣需要籌集經費覆蓋各類成本,也需要對接各類社會主體,但志愿者在這方面資源和渠道有限。”袁淑文表示,期望社會組織未來可以與城市周邊公園或自然景區有更多合作機會,讓生態科普與生態實踐有效銜接,并實現專家學者聯動。在她們看來:“廣義社會工作概念的出現,或有助于促進社會工作統籌協調,整合不同板塊社會工作資源,讓各方協同起來,更可持續、更專業、更全鏈條地助力綠美廣州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