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解決好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賦予廣東在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的使命任務,寄望廣州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
立足新的發展定位、發揮自身稟賦,緊緊錨定“一年開局起步、三年初見成效、五年顯著變化、十年基本改變”的目標,廣州深入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切實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黃埔區逕下村田園風光吸引了許多游客
強區促鎮帶村
盤活經濟腹地
“百千萬工程”的發力重點在區縣、在鎮街、在村社。廣州各區鎮村條件差別大,特色化、差異化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必然邏輯。針對這三個不同層次的區域節點,廣州推動強區、促鎮、帶村,盤活城市戰略空間,讓其成為廣闊的經濟腹地。
“一區一策”,特色路線,廣州謀劃各區差異化、品質化發展,推動越秀、海珠、荔灣、天河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引領區”,黃埔、番禺、南沙打造“產城融合發展標桿區”,白云、花都、增城、從化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
聯城帶村,“鎮”當其時,越來越多專業小鎮、特色小鎮在廣州拔節生長。例如,花都花東鎮依托毗鄰白云國際機場的優勢,匯聚了玉湖冷鏈、京東物流、GAMECO等一批重點項目,從“郊區大鎮”一躍成為“經濟強鎮”。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成為游人奔赴的“詩與遠方”,也是村民“家門口”就業的“此心安處”。
將“小盆景”做成“大產業”,花都區赤坭鎮瑞嶺村成為“超億元村”;從“貧困村”變“打卡地”,從化區溫泉鎮南平村以荔枝產業實現華麗變身。廣州2個縣(市、區)、7個鎮、57個村入選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鄉村振興考核連續第五年獲得珠三角核心區第一名。
科技賦能產業
“無人”也能春耕
成績背后,少不了科技的賦能與人才的支撐。從“種稻米”到“種科技”,廣州的鄉村吸引了越來越多科技人員帶著新技術、新理念奔赴而來。
無人機飛播水稻種子、拖拉機實現高精度無人駕駛……時值春耕,坐落在廣州黃埔蓮塘村的極飛“超級農場”,正在探索水稻全程“無人化”種植模式。目前,廣州瞄準“現代生物種業、精準數字農業、生態環保安全”三大科技創新方向,著力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廣州還與企業、高校聯動,讓企業、高校人才與鄉村實現雙向奔赴,村鎮迎來市場的力量和知識的力量。
“舌尖上的經濟”正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引擎。近年,廣州做深做精“土特產”文章,培育預制菜加工收入超億元企業25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粵字號”農業品牌總量全省第一。
借力世界500強企業,延伸荔枝深加工產業鏈;運用“互聯網+”思維,為貴州雞蛋等“爆品”打造消費幫扶一站式服務網絡平臺……從這些鮮活的實踐中可看到,城鄉間自由流動的不僅是資金、是人才,還可以是思維、是技術,這些流動的要素正繪就廣州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一張圖”。
大抓產業發展
堅持項目為王
2024年,進入加力提速之年的“百千萬工程”要如何突破?不久前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大會“百千萬工程”研討活動給出了答案——大抓產業發展,堅持項目為王。2024年第一季度總投資額達628億元的15個重點項目在活動現場簽約,覆蓋廣州全市各區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彰顯出“頭號工程”的“頭號速度”“頭號力度”。簽約的項目中絕大部分是產業項目,例如投資200億元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交易中心等。
項目引領,金融助力。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廣州分行行長李大龍表示,未來三年,對市“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將給予超3000億元的信貸支持。農行廣州分行將在服務產業發展、項目建設與典型打造上當好示范。
從區、鎮、街齊發力,到聚焦產業發展、項目支撐,廣州緊抓“百千萬工程”新機遇,唱響了鄉村振興的“新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