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 > 綠美廣州 數說生態

廣州圍繞森林、城鄉、濕地等系統推進生態修復 海珠濕地鳥類增至197種

  • 聽全文
  • 2024-05-30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海珠濕地今年4月迎來了重量級新“旅客”——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物種東方白鸛,至此,海珠濕地鳥類增加至197種;在廣州老城,首條空中步道“云道”于去年年底新增夜間開放,璀璨華燈照亮了幸福生活……

  轉變并不僅是個案——近年來,廣州以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為抓手,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系統推進生態修復,圍繞森林、城鄉、濕地等重要生態系統實施了多項重大工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在羊城徐徐展開。

  規劃引領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

  城市要高質量發展,始終離不開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廣州地處東江、西江、北江三江交匯的陸海過渡地帶,擁有山林、河湖、濕地、農田、海洋等多樣化的自然資源。同時,廣州作為超大城市,高密度建成空間和超2200萬的實有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現實壓力較大,多年以來的高強度人類活動和快速城市化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面臨城市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矛盾突出、各類生態要素保護與修復缺乏系統整合、城市韌性與人居環境品質有待提升等核心問題。

  因此,廣州加強生態修復工作的頂層設計,通過探索新路徑、新模式以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通過功能和要素統籌配置提升生態空間的綜合價值。

  2023年10月,《廣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正式印發實施,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生態修復,著力提升生態系統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超大城市“以人為本”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樣本,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宜居花城奠定堅實的生態基礎。

  還綠于民 最美“云道”讓生活更幸福

  2020年5月1日開放的“云道”正式名稱為“白云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對于老廣州人來說,這是一條串聯起城市記憶、環境資源的最美“空中步道”,可以從傳統中軸線上的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花果山到達麓湖,漫步其中,感受廣州四季美景已經成為美好生活的重要體驗。

  為子孫后代守護好白云山、越秀山,廣州積極開展城鄉生態系統修復,堅定不移實施白云山“還綠于民”工程,通過拆除違建及環境整治進行城鄉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治理,新增和改造綠化面積28.44萬平方米,建成6.2公里“云道”。此外,高標準推動168公里綠道、約513公里碧道建設,新增城市綠地0.7萬畝、鄉村四旁綠化1萬畝、立體綠化6.14萬平方米,建設森林步道255.8公里。

  與此同時,推進森林生態系統修復,以從化、增城、花都北部山體為核心,推進森林質量優化提升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修復,2023年完成森林提質增綠23.5萬畝,其中森林質量優化提升20.6萬畝,新增造林綠化2.9萬畝。

  護紅樹林 夯實現代海洋城市生態根基

  在廣州最南端的南沙坦頭村,有一片廣州現存天然紅樹林中面積最大的連片區域,占全廣州現存天然紅樹林面積的70%以上。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創建了“廣州市南沙區坦頭村紅樹林保護與修復科普行動項目”,今年5月,歷時兩年的項目已經完成,改善了天然紅樹林區域分布不均勻、群落結構簡單的現狀,實現海岸帶和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我們的工作得到了政府、村里和社會公眾的大力支持,每次活動都有很多參與者,我們越做越有干勁。”廣州市海洋雙碳研究會副秘書長杜宇燕說。

  不僅僅是紅樹林,近年來廣州著力夯實現代海洋城市生態根基,不斷強化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組織實施了虎門大橋北側重點海灣整治、海鷗島紅樹林海岸升級改造與生態修復、大角山海濱公園生態海堤改造及提升等海洋生態修復項目,完成岸線整治修復長度7.3公里,營造修復紅樹林面積212公頃,有效提升城市海洋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強化了岸線生態減災能力。

紅樹林能強化岸線生態減災能力,圖為南沙濕地紅樹林。

  保護濕地 實施生態系統修復

  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前身是花縣(花都)青石海水泥廠及采石遺址。“花都湖”是花都歷史上最大的城市公園建設項目,為保持原生態、回歸自然,在建設花都湖的過程中,昔日巨大的水泥廠采石坑被改造為湖,原來的沼澤地也被改造為濕地園區、桃花灣等。與此同時,先后關閉了附近河流周邊的污染企業,清理河涌淤泥,修建起生態河堤,種植上大量的水生植物,增加曝氧機,提升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自然生態環境得到徹底恢復。

  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實施濕地生態系統修復,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州全市147條河涌全面消除黑臭,實現長治久清,入選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示范性城市;實施了海珠濕地的人工復合濕地、花都湖濕地的礦坑湖、從化生態設計小鎮、南沙濕地、天河大觀濕地等濕地的保護建設和生態修復,推進南沙濕地、番禺海鷗島紅樹林海岸等沿海灘涂與紅樹林濕地的生態修復,其中海珠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