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中山大學等高校的禮儀志愿者專業培訓結業。
手勢姿態從容優雅,步伐高雅整齊劃一,頒獎流線行云流水——這是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頒獎禮儀志愿者專業培訓結業典禮上的亮眼一幕。
此次培訓由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執委會競賽和群眾體育部(反興奮劑工作部)和志愿者部聯合舉辦。近日,168名“小海豚”從駿永教育基地捧回結業證書,歷經22個培訓日、超200個小時的專業淬煉后,她們將在隨后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賽場上,以最佳狀態展現青春風采。
歷經超200個小時淬煉
“小海豚”的昵稱源自賽事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的中華白海豚原型,象征青春與奉獻。這群從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9所高校,層層選拔的精英學子,在本次專業培訓中接受了全方位雕琢:從基礎的站姿步態、微笑弧度,到賽事知識、應急處置技巧,再到集體模擬頒獎流程的反復演練,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專業細致打磨。為了這場專業培訓,她們放棄暑假回家和旅游的機會,接受培訓超過200個小時,用汗水換來了“端雅得體、從容有度”的專業儀態和素質。
匯報表演展專業水準
結業典禮上,培訓花絮視頻記錄了“小海豚”們的成長點滴,隨后的匯報表演更是驚艷全場——行進方陣步伐精準如鐘表齒輪,模擬頒獎時遞獎牌、送吉祥物的動作流暢規范,全體“小海豚”用專業表現提前進入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時間。“從青澀到從容,她們完成了專業蛻變。”市執委會競賽和群眾體育部(反興奮劑工作部)相關負責人在儀式上表示。本次專業培訓對標北京奧運會、杭州亞運會等頂級賽事標準,8名曾服務國際大賽的禮儀導師全程授課,為“小海豚”們打下扎實基礎。
典禮在學員自編自演的節目中落幕,對“小海豚”們來說,這只是專業服務的起點。隨后,她們將站上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臺,用最標準的禮儀、最燦爛的笑容,向全國觀眾展示專業儀態和青春風采。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參加培訓的大學生志愿者中不乏名校學霸,來自中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王梓潤是河北省定州市的文科高考第一名;而來自華南理工大學企業管理專業的張博是碩士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她們因為共同的夢想走到一起,期待與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碰撞出激情四射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