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不是南沙過客,在這里是有根的”
蕉門河畔,旭日初升,香港青年李嘉明一如往常地從自己所住的人才公寓出發,步行1.7公里到創享灣開始自己一天的工作:為來訪客人講解中心功能定位、參與籌劃港澳青年各類活動……今年7月初,李嘉明作為暨南大學在讀大學生,來到廣州市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實習。
讓人意外的是,這位語速飛快的“00后”此前對南沙并不熟悉。“盡管如此,但是重大政策的出臺讓我感覺到機遇就在眼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南沙!”李嘉明興奮地告訴記者。
李嘉明所說的重大政策正是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南沙方案》出臺后,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正式落地,申報指南開始公開征求意見;獎補力度全國領先的港澳青創“新十條”措施發布,服務港澳青年“綜合體”的全新模式在創享灣建立……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支持舉措,為港澳青年在南沙追夢、圓夢再添新動能。
南沙創享灣
政策吸引人才: 南沙“新十條”獎補力度全國領先
“南沙對身為港澳青年的我有知遇之恩!”澳門青年劉延鑫對廣州日報記者感嘆道。2019年,他從北京大學行政管理系碩士畢業,恰逢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南沙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定向招聘港澳人才。通過一系列選拔,劉延鑫順利入職,成為首批在廣州公職機構任職的港澳人才。
為什么選擇南沙?他直言一個人的發展,既要看個人努力,也需要城市平臺。他細讀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提到要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在南沙,大有可為!”
劉延鑫
劉延鑫的判斷是準確的,他用一組數據說明南沙平臺之大、機遇之大。“2020年4月剛入職不久,我就接手了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籌建工作。如今,基地已匯聚30多個落戶在談企業,社會總投資超過270億元。”
“基地占地8平方公里,這是什么概念?約等于1/4個澳門的大小。”劉延鑫感嘆道,這不僅是對港澳青年能力的充分信任,也能看出南沙擁有足夠廣闊的天地支撐青年快速成長。作為南沙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企業籌建處一級專員,他得以直接接觸到不同的粵港澳企業,搭建起三地之間的橋梁,這讓他很有成就感。
如今南沙還以最強力度、最大誠意推出獎補力度全國領先的港澳青創“新十條”。單個在南沙就業的港澳青年3年最高可獲51.5萬元獎補資金,單個在南沙創辦的港澳青創企業3年最高可享受450萬元獎補資金。此外,還在全國首創“薪金補貼”“職業資格、技術職稱和執業資格證書補貼”“促進就業獎勵”“一卡走南沙”4項獨有條款。
政策一經發布就廣受好評。“‘新十條’政策以最大力度便利港澳青年到內地發展,鼓勵香港青年可以踴躍投身大灣區創業就業。”香港高鋒集團合伙人兼副總裁、G-Rocket高諾國際加速器聯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黃俊瑯表示,G-Rocket高諾國際加速器也將積極發揮橋梁作用,加強創業基地建設。
平臺成就夢想:“廣闊市場空間讓我們敢想敢做”
南沙不僅吸引立業者,也吸引著創業者在南沙逐夢。來自香港的創業青年、駿德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楊宛瑩希望在父輩的基礎上,為集團開辟新賽道,打造咖啡產業鏈聚集地。她看中的是世界第五大港口廣州港的主力港區——南沙港。如今在南沙的駿德食品供應鏈保稅倉,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生豆堆積如山。她希望能在南沙實現從咖啡生豆的采摘、倉儲、運輸,到烘焙加工、產品設計、金融服務等“一站式”供應鏈服務。
“廣闊市場空間讓我們敢想敢做。”出生于香港普通家庭的孫弘睿,如今已是粵港澳(南沙城)國際青創社區總經理、廣州市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主任,也努力在南沙實現“創業夢”。“我在香港長大,到廣州讀大學后我發現這里有著廣闊的市場,過去在香港嘗試的創業活動限于市場規模無法集成宏觀商業價值,但在這里,每一種需求都可能比香港要多得多。抓住這個機遇,可以讓我更快實現夢想。”
廣州市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
孫弘睿所在的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位于創享灣,正式啟動于6月28日。這一為支持港澳青年融入灣區發展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由粵港澳三地青年發起組建。首屆理事會成員除了孫弘睿外,還有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院長高民、廣州市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理事長陳經湛、G-Rocket高諾國際加速器首席運營官陳麗蘭等。這些來自科技創新、教育研學、文化娛樂不同領域的理事成員,為港澳青年鏈接了多項綜合服務資源。
秋日時節,記者走進創享灣。與幾個月前相比,這里新添了色彩斑斕的墻繪和可愛活潑的大型玩偶,青春澎湃、活力四射的氛圍更加濃厚。在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孫弘睿、陳經湛、陳麗蘭等幾位理事在為中秋節前開業的“灣區之心”郵局進行著熱烈的討論。活動費用如何、獎品怎么設置……這些都是需要他們圍坐一堂、討論拍板的活動細節。
五樂服務中心的工作機制之一就是牽頭南沙區內的港澳青創基地,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討論港澳青創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記者造訪時正逢他們在討論郵局揭牌儀式暨粵港澳青年中秋“郵”園嘉年華活動。在五樂服務中心實習的李嘉明,也要參加理事會的會議。他向記者解釋:“按照原來的設想,我們理事會只需一個月碰頭一次,但由于最近各項活動很多,我們已經在一個月內開了好幾次會。”
五樂服務中心的設立正是南沙高標準建設青創平臺的重要寫照。以創享灣為示范基地,南沙在這里建立起服務港澳青年“綜合體”的全新模式。創享灣引進的6個港澳青創基地共引入青創項目(團隊)超1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團隊)53個,項目涵蓋科技研發、文化藝術、教育培訓、商務服務等領域,基地日常辦公人數超200人,其中港澳青年超80人。
與此同時,創享灣還落戶了專業服務平臺——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服務中心,引入了規則銜接平臺——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一個集青創交流、規則銜接、專業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就此搭建起來。
服務打消顧慮:“申請人才公寓最快只要兩三天”
李嘉明目前在五樂服務中心實習,是五樂服務中心的其中一位工作人員。理事會討論后決定的細節由他負責落實對接,絡繹不絕的來訪參觀團隊也由他負責接待。
“我們五樂服務中心圍繞港澳青年發展需求,從創新創業、實習就業、教育研修、交流交往、樂享宜居等五個方面提供貼心服務,讓港澳青年在南沙創新創業有平臺、實習就業有崗位、教育研修有通道、安居樂業有保障……”李嘉明講解起來,對南沙情況熟悉如同家常。
其實李嘉明來到南沙只有短短兩個月。七月初,他通過校友介紹來到五樂服務中心實習。他坦言,自己在《南沙方案》發布之前對南沙了解較少。但就讀于暨南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的他對政策有著不一般的敏感,“朝著政策方向走,未來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李嘉明
工作上獲得信任,生活里也感受到溫暖。從南沙政策給予的補貼資金支持,到南沙組織的港澳青年活動,劉延鑫深深感到,“港澳青年不是南沙的過客,我們在這里是有根的”。他也把這種感恩反饋給這片土地,通過參加抗疫等志愿活動,承擔起作為新南沙人的社會責任。
李嘉明也是如此。“申請人才公寓最快只要兩三天。”得益于南沙各項港澳青年服務,七月初剛來到南沙不久,他就申請了人才公寓,七月底就拎包入住了距離創享灣1.7公里的人才公寓。
為幫助港澳青年安居樂業,南沙提供了全方位“管家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提供港澳青年公寓或給予每人每年最高2萬元住宿補貼,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還可購買共有產權房;為港澳青年發放“港澳青年人才卡”,符合條件的持卡者在南沙可享受居留、住房、子女入學、就醫、工商、稅務等全方位綠色通道服務,實現“一卡走南沙”。
隨著港澳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正式落地,申報指南開始公開征求意見,李嘉明堅信,南沙將聚集更多像他一樣來自港澳的逐夢青年。劉延鑫也對南沙發展充滿信心:“希望未來通過繼續發揮我們的作用,吸引到更多港澳青年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去,真正做到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圓夢灣區!”
劉延鑫:
一個人的發展,既要看個人努力,也需要城市平臺。在南沙,大有可為。
作為南沙新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企業籌建處一級專員,我得以直接接觸到不同的粵港澳企業,搭建起三地之間的橋梁,這讓我很有成就感。
李嘉明:
朝著政策方向走,未來才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重大政策的出臺讓我感覺到機遇就在眼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來南沙。
我堅信,南沙未來將聚集更多像我一樣來自港澳的逐夢青年。
數說南沙
創享灣引進的6個港澳青創基地共引入青創項目(團隊)超100個,其中港澳青創項目(團隊)53個。
南沙以最強力度、最大誠意推出獎補力度全國領先的港澳青創“新十條”。單個在南沙就業的港澳青年3年最高可獲51.5萬元獎補資金,單個在南沙創辦的港澳青創企業3年最高可享受450萬元獎補資金。
南沙還在全國首創“薪金補貼”“職業資格、技術職稱和執業資格證書補貼”“促進就業獎勵”“一卡走南沙”4項獨有條款。
為幫助港澳青年安居樂業,南沙提供了全方位“管家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提供港澳青年公寓或給予每人每年最高2萬元住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