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多輪論證咨詢 明確提出南沙未來打造“海洋城、樞紐城、人民城、未來城”
近期,廣州南沙空間方案成果(下稱“南沙空間方案”)最終形成。南沙空間方案明確南沙“海洋城、樞紐城、人民城、未來城”的發展愿景;從“面向世界、協同港澳、縫合內灣、同頻廣州”四個維度提出空間發展策略;構建“一軸四帶、一城四區”的總體格局;建設“中心城區、慶盛樞紐、南沙樞紐、南沙灣”四個重點片區,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貫徹實施提供戰略指引和空間支撐。
2022年6月,國務院印發《南沙方案》,提出南沙要建設“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到2025年先行啟動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到2035年成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臺,重點打造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青年創業就業合作平臺、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和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
如何將《南沙方案》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緊扣《南沙方案》,聯合南沙區政府開展了廣州南沙空間方案國際咨詢工作,邀請6個頂尖咨詢團隊開展專題研究,同時邀請院士大咖為國際咨詢成果進行交流探討,最終整合形成了廣州南沙空間方案成果,為南沙“建立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和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找到實施路徑,著力把南沙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
2022年7月至9月,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聯合南沙區共同開展了“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廣州南沙空間方案國際咨詢”工作。引入6家行業頂尖技術機構。
本次國際咨詢創造性地提出“空間方案”的概念,有效響應《南沙方案》。針對“空間方案”的新概念,創造性地提出“空間行動綱領”的新模式。將“戰略綱要”在戰術層面進行時空耦合的延展,對大尺度、中長期行動規劃的大膽嘗試與探索。2022年9月25日至26日,在南沙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與規劃高端論壇暨‘廣州南沙空間方案國際咨詢’專家交流會”。邀請包括何鏡堂、郭仁忠、王建國、葉嘉安等4位院士在內12位知名專家,線上線下共同對國際咨詢終期成果進行了深入研討和技術評審。
海洋城
港城聯動,建設高能級海洋城。通過匯聚灣區創新資源和戰略新興產業,將南沙建設成為廣州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承載區,以海洋科研為重點共創海洋強國。
樞紐城
打造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構建“融通全球、聯通港澳、直通灣區、貫通全市、暢通南沙”的綜合交通立體體系,推動南沙建設成為“灣區交通中心”。
人民城
打造面向國際、對接港澳的優質生活圈。塑造既具有南沙地域特色,又能體現三地融合的空間風貌與場所,以共同文化價值和生活方式促進港澳居民融入。
未來城
打造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營城示范。混合緊湊:垂疊聚落+鑲嵌城市;韌性生態:韌性岸線+藍綠空間+生態海綿;國際社區:品質社區+差異配套+全時活動。
專家說
何鏡堂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筑師
要用世界的眼光做到粵港澳深度全面合作,建議進一步提高站位,謀劃南沙的未來。
要把準南沙特點,放大南沙優勢。南沙有五大鮮明特點,一是灣區地理中心區位;二是擁有灣區最大腹地;三是南沙既是“雙循環”的交叉口,也是縫合黃金內灣的交叉點,應優化海陸空交通網絡與產業布局,把握發展機遇;四是城水相融的地域特色;五是穗港合作項目實、見效快,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港人子弟學校等。
葉嘉安
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講座教授
粵港正在“學-研-產”方面調適競合關系,南沙應從中發現機遇。香港正大力支持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制定人才政策吸引年輕人來港,加大對科技研發和成果轉換的投入。
南沙可從這些最新發展動向入手尋找空間協同機會。南沙做好“內聯”的超級聯絡人,將會增加對港澳企業和個人的吸引力。建議空間方案在此方面深入謀劃空間資源配置、優化綜合交通體系。借鑒香港TOD發展的成功經驗。
王凱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南沙方案》極大提升了南沙發展的定位,如何擔當起粵港澳深化全面合作的組織與平臺,引領大灣區發揮世界級城市群的作用,是需要重點研究與回答的問題。
南沙發展應結合灣區各城、各區的差異性,找準發展方向,補強灣區劣勢,彰顯南沙空間價值。規則對接是深化粵港澳全面合作的前提與難點,建議南沙從配套設施的國際化入手,研究制定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國際社區等的標準和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