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3屆廣交會正在進行中。本屆廣交會南沙區參展企業數量和展位數量均創新高,并推出“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展館”。乘廣交會東風,越來越多的南沙科創新品走出國門。自《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南沙區不斷完善科創平臺體系,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4月24日,記者走進南沙區科研一線,近距離感受南沙科技創新力量。
“中國芯”產品外銷17個國家和地區
在廣州南沙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的展館里,南沙本土企業廣東晶科電子運營總監鄭永生正為嘉賓介紹晶科電子新一代 Mini LED COB OD 5mm輕薄型雙面燈驅背光方案,該方案剛獲得第十一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創新獎,也是第一次在廣交會亮相。此外還有智能照明模組、背光模組、智能車燈照明模組等產品,在展會現場也備受關注。
實際上晶科電子所在展位展示的只是該企業產品應用的小小一隅。在廣交會現場,晶科電子產品身影隨處可見,覆蓋了汽車、電視、燈具等多個產業領域,飛利浦、三星、海信、TCL、創維等晶科電子的合作商均攜帶產品亮相廣交會。
“‘中國芯’自主核心技術是晶科電子的制勝法寶,我們采用的是先進倒裝LED集成封裝技術,已申請400多項專利,產品外銷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在晶科電子展廳內,晶科電子總裁侯宇告訴記者,“2006年落戶南沙,只是個小小的實驗室,當時僅十幾個人,現在已經擴展到1500多人,擁有兩個先進工廠,正計劃進一步擴大投資。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20億元,再創新高。”
自主研發百億元設備助力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在廣州海洋局南沙科研基地,記者看到,天上飛的純電無人機、海底游的水下滑翔機、深海遙控水下機器人……各種海洋探測裝備一應俱全,為海洋科研國家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增磚添瓦。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海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正式納入國務院《南沙方案》。去年整體搬遷至南沙以來,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正聚焦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重大需求,立足南沙支撐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目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自主研發的ROV系統、深拖系統等世界一流的技術設備總資產已達百億元,調查能力國內第一。我們已經構建起了全時全域的‘空天海潛地’立體化探測觀測檢測體系,實現了海洋勘察裝備的國產化。”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高級工程師牟澤霖告訴記者。
目前該局正推動可燃冰、海洋生物資源綜合開發技術研發和應用。“可燃冰是全球公認的戰略替代能源。我國可燃冰前兩次試采均創造了世界紀錄,在全球‘領跑’。目前我們正沖刺第三次可燃冰試采,力爭2024年實現生產性試采,2030年進行產業化示范開采。”牟澤霖介紹,該局去年還成功實施了國內首次船載規模化深海水取水,52噸南海深海水正在全國50余家單位企業進行產業化探索,已試驗推出了深海水豆腐、礦泉水等產品,未來將應用在日化、飲食、醫療等方面。“深海水非常純潔,無污染,應用前景廣闊。”
在世界一流、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海洋地質十二號”科考船正在準備下一次西太平洋科考調研活動。船上裝載著氣槍震源系統、電纜系統,展開后可以形成綿延數公里的超大“喇叭”和超大“耳朵”,通過傾聽來自海洋深處的地殼反射聲音,展開對地震帶的科研調查。
“海洋地質十二號”科考船正在準備下一次西太平洋科考調研活動
多項首創助推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建設
“我們的基因測序儀和檢測試劑為國產自主研發的,將降低約50%的檢測成本,檢測準確率甚至高于進口產品。”嘉檢生物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嘉檢生物是位于南沙的廣東醫谷產業園孵化企業之一。在這里,350多家企業蓬勃成長,帶來一批細胞治療、生物制藥、檢驗診斷等優秀項目。
博雅輯因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的首個人體造血干細胞基因編輯藥品的臨床試驗批文;天科雅去年獲得全球首例加載PD-1的TCR-T免疫治療臨床試驗批文……這些進展,廣東醫谷執行總裁謝嘉生如數家珍。
據介紹,廣東醫谷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自廣東醫谷落地南沙以來,得到了區政府各個部門的關心與大力支持,園區建設了4000多平方米的保稅倉,為園區企業提供了貿易商便利。除此之外,還給園區企業爭取到出口通關審核綠色通道,工商登記實現“零見面、零跑腿、自助打照”。廣東醫谷與100多家風險投資機構建立合作,解決企業“缺錢”難題,企業共獲得風險投資近60億元。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去年《南沙方案》發布,賦予南沙打造重大戰略性平臺的使命,也為南沙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
廣東醫谷形成聚集效應,生物醫藥企業紛至沓來。目前一園已經爆滿,二園尚未投產已供不應求,已經被聞訊而來的企業搶占,正在籌劃建設三園。“希望今年底三期園區能動工,明年底就可以交付了。”謝嘉生介紹。
如今,廣東醫谷已成為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最高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正致力于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產業創新中心。廣東醫谷特別設立國際醫療產業創新中心,推動海外優質醫療項目落地中國。目前中以、中比等醫療創新中心已正式落地,接待了大量的海外醫療代表團并組織和省內企業的交流合作。“很多企業產品出口,部分企業已經取得了海外注冊證,今年也亮相了廣交會。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走出去,打造一個世界一流的國際醫療產業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