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看南沙”新聞發布會總結《南沙方案》發布一周年“成績單”
南沙六月,海闊風暖,進入一個既得收獲又須播種的季節。
去年的6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作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的新定位。
新起點,新征程。這一年來,廣州南沙奮力開發建設,大動作頻頻,重大政策接連落地,重大項目相繼啟用,努力建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和新引擎。
“第一年的年度目標任務已順利完成。”6月14日,在“高質量發展·看南沙”新聞發布會上,南沙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魏敏表示,未來,南沙將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全力做好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這篇大文章。
南沙鳳凰湖一帶
這一年的“五個關鍵詞”
科創:“力箭”升空“氫跑”加速“芯芯”向榮
一年來,南沙聚焦實體經濟發展,科技產業雙策源能力進一步增強。
上周,中科宇航參與研制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一箭26星”成功發射,刷新紀錄。早前,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參與研制的國內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成功首飛。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在南沙建成投產,將開啟我國最大運載火箭的批量生產時代。
中科空天產業化基地
目光回到地面。南砂晶圓、芯聚能、聯晶智能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讓南沙實現國內首個寬禁帶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面向汽車產業未來,南沙大力發展新型儲能,落戶融捷、巨灣技研、“液態陽光”等項目,建成國內首個固態儲氫型制加氫一體化示范項目,啟動全國首個氫能乘用車示范項目“南沙氫跑”。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最強有力的支撐。南沙也在加快重大科創平臺建設,迎來多個好消息: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獲批復,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交付使用。
逐夢:港澳青年創業獎補力度全國領先
一年來,南沙聚焦深度對接融合,青年創業就業合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南沙不僅深入實施支持港澳青年發展“五樂”計劃,出臺“港澳青創新十條”政策,還根據深入的調研,增設“薪金補貼”“證書補貼”“就業獎勵”“一卡走南沙”4項獨有措施,單個在南沙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最高可享受51.5萬元獎補,獎補力度全國領先。現已建成創享灣等港澳青創基地12家,入駐港澳臺青創項目團隊(企業)超500個。
在創業就業服務保障方面,南沙構建“住房補貼+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住房保障體系,組織超2000名港澳青年在南沙參加“百企千人”實習計劃。
開放:“硬聯通”“軟聯通”同步加速
一年來,南沙聚焦營商環境優化,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功能進一步擴展。
面向世界,既要有基礎設施“硬聯通”,也要有制度規則“軟聯通”。南沙港區四期全自動化碼頭、近洋碼頭、海嘉碼頭以及南沙國際物流中心的建成,為南沙增強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給予“最硬”支撐。
“軟聯通”方面,南沙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全球溯源中心獲中國管理科學獎,持續深化“無證明自貿區”“交地即開工”等改革。截至目前,已累計形成884項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其中被國家和省、市復制推廣409項。
銜接: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將出臺
一年來,南沙聚焦需求精準銜接,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步伐進一步加快。
一年來,南沙積極尋求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公約數”,創新粵港澳合作模式,推動規則銜接向縱深前進。目前,已有52個港澳商協會在南沙設立代表處,成立了分別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何厚鏵任顧問的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和粵澳發展促進會。
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首個品種工業硅期貨和期權,累計成交額超3280億元;獲批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啟用大灣區(廣州南沙)跨境理財和資管中心。
在民生領域規則銜接方面,南沙在法律服務、衛生、建筑、規劃、稅務、旅游等6個領域實現對港澳人士專業資格認可,涵蓋6大產業領域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即將出臺。
品質:打造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
一年來,南沙聚焦服務品質提升,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建設進一步取得突破。
在優化提升城市設計方面,南沙編制形成廣州南沙空間方案,深化慶盛樞紐、南沙灣、南沙樞紐3個先行啟動區城市設計,規劃建設約3萬人規模的港式國際化社區。
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方面,獲批全市唯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去年9月正式開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建成使用,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基本建成,正分別申報綜合類和中醫類國家醫學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
隨著南珠中城際、深茂鐵路廣州段開工建設,深中通道南沙線、獅子洋通道等項目加快建設,深中通道橋梁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南沙外聯內通的交通樞紐功能不斷強化,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從藍圖走向現實。
一線走訪
南沙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吸引力的平臺
6月14日下午,記者跟隨廣州“高質量發展·看南沙”調研團前往南沙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日前刷新紀錄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正是“南沙造”。
從2020年9月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的開工建設,到今年1月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落成投產,“南沙造”火箭用不到三年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彰顯出打造中國商業航空航天第一極的魄力和實力。
“我們計劃今年一共發射3枚火箭,同時正在加快推進亞軌道飛行器研發實驗,爭取盡快實現亞軌道飛行器首飛。”中科宇航(廣州)裝備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副總師李秦峰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衛星公司都知道廣州南沙有一家過硬的火箭企業。”
為何中科宇航“獨愛”廣州南沙?“大灣區在召喚我們。”李秦峰介紹他們選擇南沙的理由:廣闊的珠三角經濟腹地,由來已久的改革開放經驗,位于大灣區的幾何中心的南沙,交通便利、出海便捷,而且工業用地較為豐富,為企業將來的發展、擴大生產規模以及不久將來的海上發射,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平臺和想象空間。
作為鏈主企業,中科宇航在南沙的落地也“反哺”整個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精益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的投產,將帶動千億級規模的宇航動力研發、衛星研發、火箭衛星測控等上下游關聯產業鏈在這里匯集。
茶文化借力南沙走向世界
六大實驗室、全國最大的留樣室……走進位于南沙的茶里公司,如同走進一個茶業博覽館,這里有上萬種不同批次類別的茶葉樣品,還可實現全流程溯源。“茶是全世界華人公認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廣州茶里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首席行政官鄭欣告訴記者。
《南沙方案》出臺以來,越來越多的國際高端會議落戶南沙,進入會場的茶里也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國際交流加快了我們在港澳及國際板塊的布局。目前我們已經在港澳有了合作伙伴,已經上架,同時在北美、大洋洲也有合作伙伴,將茶里上架到美國和澳大利亞。”
已經成為廣州市獨角獸企業的茶里公司也承擔起更多社會責任,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南沙實習就業,推動青年就業實習項目,為優秀青年提供實習工作機會,為南沙區高質量發展貯備有力的人才力量。
數讀南沙這一年
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
2022年,該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52.58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居全市首位;固定資產投資首次突破1200億元,規上工業產值超3800億元。
科技產業雙策源能力增強——
上周,在廣州南沙組裝測試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隨著國內首個第三代半導體全產業鏈布局落地,國內首個氫能乘用車示范項目啟動。
青年創業就業合作水平提升——
建成港澳青創基地12家,入駐港澳臺青創項目團隊超500個。單個在南沙方案就業創業的港澳青年最高可享受51.5萬元獎補。
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能級躍升——
以制度型開放為目標,累計形成884項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被國家和省、市復制推廣409項。
規則銜接機制建設走深走實——
52個港澳商協會在南沙設立代表處,獲批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涵蓋6大產業領域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即將出臺。
廣州這樣“撐”南沙
市發改委:廣州正爭取省層面加快出臺支持南沙的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規,為南沙建設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動省市按程序賦予南沙更大經濟管理權限,爭取實現“南沙的事南沙辦”;并爭取國家盡快出臺南沙放寬市場準入試點方案。
市科技局:全力推進南沙“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重點任務,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推動科技創新。目前,《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已獲省政府批復實施。
市商務局:《南沙方案》發布以來,廣州支持南沙用好用足自貿試驗區高標準經貿規則、廣州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綜合保稅區等政策優勢,全力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增強大灣區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