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潮涌灣區逐浪高 二次創業正當時——寫在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召開之際

  • 聽全文
  • 2023-07-23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2023年,廣州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鼓擂擂中開啟新征程。

  一個個重大項目密集開工、一場場國際盛會接連舉辦、一批批企業家爭相來穗投資……全市上下掀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極大提振了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充分展現了團結奮斗的嶄新面貌。

  回望過去半年,廣州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堅決落實省委部署要求,繼續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領頭羊和火車頭作用,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中奮力開創廣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回望過去半年,廣州目標堅定,步履堅實,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上,廣州正用一份份凸顯經濟韌性與活力的成績單展示出奮力“走在前、開新局”的昂揚之勢、奮進之勢。

  在過去203個日日夜夜里,人們欣慰地看到,向上的力量,奮斗的精氣神,在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展現出來。站在城市發展新起點,弄潮兒廣州再向潮頭立,等待長風破浪。

1.png

南沙迎來黃金發展期,科技企業紛紛前來,圖為蕉門河一帶

  (一)

  改革是發展的根本動力,開放是廣州的最大優勢。

  1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100多年前,就是在這里打開了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40多年前,也是在這里首先蹚出來一條經濟特區建設之路。

  珠江奔流不息,浪花激蕩著開放發展的最強音。在珠江匯入大海的地方,更是折射出高水平對外開放帶來的生機活力:截至今年6月初,南沙區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超241個,市場主體總量超27.1萬家,其中2023年新設企業6822家;粵港澳大灣區航運聯合中心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被國務院納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試點;高規格配置的省南沙工委亮相……《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一年多來,“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生動實踐,在這片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斷上演。

  5月30日,南(沙)中(山)高速萬頃沙跨海特大橋主橋合龍,粵港澳大灣區兩大重要交通樞紐——南中高速與深中通道正式連通。“硬聯通”拉近了灣區城市之間的距離,“軟聯通”則打通粵港澳的制度規則,進一步深化大灣區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加快落地;與港澳規則對接任務清單和對接RCEP規則體系也日漸完善;隨著企業和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地實施,242名港澳居民享受減免額2897萬元;去年9月,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同日開學。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采用十二年一貫制辦學模式,可提供1000多個中小學學位,著力培養擁有“香港根、中國心、世界觀”的學生……粵港澳大灣區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合發展。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軟實力,也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前,廣州正在扎實推進營商環境6.0改革,以“刀刃向內”的決心和勇氣大力改革,讓營商環境“優”無止境,堅決落實鼓勵引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為各類所有制企業營造公平、透明、法治的發展環境,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最大程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民營企業信心更足、外資企業蓬勃發展的態勢持續增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底,《廣州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也讓廣州成為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之后,第一批開展民營經濟立法的城市之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介紹,廣州通過立法解決發展涉及的要素保障、規范引導、權益保護和創新發展問題,提振廣州297萬戶民營經濟經營主體的信心。

  站在更加開放的起點,廣州也正在以更開放的心態和胸懷,敞開雙臂,歡迎來自全球的朋友。

  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也越來越廣。短短半年,法國總統馬克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埃塞俄比亞副總理德梅克等外國政要,在廣州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亞洲青年領袖論壇上,亞洲各國的青年才俊齊聚一堂共話未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全球企業家共商投資趨勢、資本風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讓剪不斷的友誼延續千年……當然,還不能忘了一場廣州與世界客商的雙向奔赴:史上最大規模的第133屆廣交會上,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十余萬境外采購商蜂擁而至的畫面,也成為屬于這座開放廣州的獨家記憶。本次廣交會意向成交超22億美元,在全國主要外貿城市中排名第一的成績單,再次向全球客商展示了其自身作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強大實力。

  (二)

  5、4、3、2、1,點火!

  北京時間2023年6月7日12時10分,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執行此次任務的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是在廣州南沙生產的首批火箭之一,以“一箭26星”刷新中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作為經濟總量超過28839億元的經濟大市,廣州一向都把“科技創新”擺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位置,走出一條“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生態優化”的全鏈條創新發展道路。

  “2+2+N”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日漸完善、“人體蛋白質組導航計劃”獲科技部同意啟動前期工作、廣州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心掛牌運作……如果說這些高屋建瓴的科技創新離我們的生產生活還有距離,那更多走進產業一線的新技術攻關成果,已經為廣州的產業升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廣汽埃安發布全新一代高性能集成電驅技術群“夸克電驅”,電機功率密度提升100%,讓廣州電驅研發進入“納米時代”,也將深刻影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牢固的科創根基,彰顯了廣州的經濟底蘊,也推動著廣州現代化的產業體系轉型升級。

  廣州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始終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入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作為華南地區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廣州擁有全國41個工業大類中的35個,形成汽車、電子產品、石油化工三大支柱產業,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回望過去半年,從孚能科技廣州總部、巨灣技研總部及生產基地動工,到TCL中環廣州項目落戶,從推進粵芯三期、增芯、新銳光掩模建設,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項目建成投產,一系列重點產業項目在短短半年間快速推動,正是廣州發力實體經濟,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底氣。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今年,廣州落實“重點制造業項目、市級財政1:1配套扶持”政策、專班跟進、綠色通道、貼身服務等多種措施,推動廣汽埃安、廣豐五線、小鵬汽車基地產能釋放,新能源汽車總產值296.76億元,增長達到81.2%。

  先進制造業穩步向前,更多現代服務業形態也在廣州先行先試!《廣州市推動現代化服務業出新出彩實施方案》實施,全國首部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和促進消費提檔升級若干措施出臺,華潤萬象城等高端商貿主體相繼落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多項試點任務順利完成,廣州期貨交易所工業硅期貨期權累計成交量1021萬手,成交額達到6743億元……

  亮眼的答卷,也吸引著敏銳的市場主體用腳投票。今年全市新洽談產業招商項目3293個,增長53%,注冊項目1046個,增長20.4%。注冊項目協議投資5108.3億元,增長29.4%,新增市場主體27萬戶,總數達328萬戶。

  (三)

  在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城市能級反映的是城市綜合實力及其對其他地區的輻射影響程度,是城市競爭力、影響力和輻射力的集中體現。作為實際服務超過22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廣州以大格局、大胸懷、大眼界,對標世界一流城市,讓大城市展現大的風采,讓大城市擔起大的擔當,提升城市能級,走出一條具有廣州特點的超大城市轉變發展方式的新路。

  在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和轉型關鍵期,戰略規劃對于指引城市發展方向、強化城市功能、提升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2000年、2009年兩輪戰略規劃的引領下,廣州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3年,廣州再次走到了這樣的發展關鍵期。今年,廣州問計頂級專家,謀深謀細謀實城市發展戰略空間布局,以大手筆編制面向2049年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進一步明確城市目標定位、核心功能和發展路徑,著力謀劃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創策源地,優化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增強高端要素資源配置功能,加速形成現代產業體系核心集聚地,挺起城市發展的產業脊梁,建設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城市標桿。

  城市規劃建設是一場持久攻堅的馬拉松長跑,既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行穩致遠的韌勁,也要拿出無懼風雨向目標前行的拼勁。

  今年以來,廣州相繼印發了“統籌做地”10條措施和工作方案,發布《優化城中村全面改造項目審批流程的通知》,《廣州市舊村莊舊廠房舊城鎮改造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廣州市城中村改造條例(征求意見稿)》也正在快馬加鞭出爐的路上,頻繁出臺的政策,顯示了廣州市推動城中村改造的決心和魄力,向著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完成2000億元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奮進,為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探路。

  力爭9月底建成開通廣汕高鐵、年內開通白云站;年內開通5號線東延線、7號線二期等線路……重磅好消息不斷傳來,廣州綜合交通樞紐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看天上,白云國際機場連續三年獲評“全球機場服務質量滿意度第一”“中國最佳機場”。去年,白云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611萬人次,連續三年居全國單體機場第一位;今年1-4月國內航班起降架次已超2019年同期水平,完成旅客吞吐量1882萬人次,同比增長106%,客流量繼續保持全國機場首位。

  看海上,廣州港已建成20個集裝箱深水泊位,出海航道可滿足10萬噸級集裝箱船與15萬噸級集裝箱船雙向通航。2022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6.5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486萬標箱,分別位居全球第五、六位;今年1-4月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4.8%、3.0%。

  軌道上,2022年,鐵路樞紐旅客發送6708萬人次,居全國前列;今年1-4月發送旅客3953萬人次,同比增長79.0%;廣州南站高鐵班次、客流量均居全國第一;廣州地鐵通車里程621公里,位居全國第三。

  樞紐是廣州的獨特稟賦,交通是廣州的顯著優勢,下一步,廣州將錨定建設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現代交通網絡目標,圍繞樞紐能級、樞紐融合、樞紐經濟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力。

  (四)

  7月9日上午,在距離廣州近5000公里的新疆喀什地區疏附縣明德小學綠茵場上,一場海珠區后樂園街小學與明德小學的足球友誼賽正在激烈地進行。通過足球夏令營,初次面對面的廣州、疏附兩地小朋友結下了更加深刻的友誼。

  足球夏令營、“客家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示范點……大力支持明德小學建設只是廣州援疆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起,廣州對口支援新疆疏附縣,一批又一批廣州援疆干部從珠江之畔出發,奔赴昆侖山下,共同譜寫了一幅產業援疆、智力援疆、文化援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欣欣向榮的繁榮圖景。

  開展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貴州畢節、黔南、安順、新疆疏附、西藏波密、重慶巫山、福建龍巖、黑龍江齊齊哈爾……從對口支援到東西部協作,再到對口合作,盡管相隔千里,卻能攜手奔赴山海之約。

  手足情深,攜手奮進。支持促進粵東、粵西、粵北發展,是推動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廣州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推進對口幫扶協作梅州、清遠、湛江、肇慶工作,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向著更高水平和更高質量邁進。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展開地圖,廣州鄉村區域面積約5800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積三分之二,有1145個行政村,具備廣闊的鄉村發展空間和開發價值。近年來,廣州穩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九成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鄉村標準,連續4年獲全省推進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珠三角核心區第一名。當前,廣州正不斷完善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有力措施,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動城與鄉之間、區與區之間優勢互補、錯位聯動、協同發展,為構建全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作出貢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期,廣州市統計局對全市11區39條行政街200個社區,5000名年齡在18-65歲的常住居民進行了入戶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市民認為廣州是理想的居住城市。廣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廣州實施更加積極就業政策,努力推動更高質量充分就業。1-6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5.18萬人,全省排名第一,完成全市年度任務的66%。

  為了應對今年的小學入學高峰年,廣州通過新建、改擴建、“民轉公”等方式增加學位供給,特別是公辦學位供給。其中,2023年全市新開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44所,總體上小學一年級學位供給能夠滿足新生入學基本需求。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群眾獲得感的重要工作。截至2023年6月,廣州已累計完成881個小區的改造。改造過程中,住建部門主動了解居民訴求,“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

  廣州市聚焦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健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持續完善人人享有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廣州擁有養老機構283家,養老床位7.2萬張,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83%。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643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100%,今年底將實現村居全覆蓋。

  生育關乎民生,連接民心。廣州不斷優化生育政策保障機制,落實生育支持配套措施,加大托育服務供給。目前,廣州已建立涵蓋從婚前到孕產期、新生兒各個階段較為完善的母嬰健康服務鏈條。

  ……

  今年以來,廣州著力建設更高品質的幸福廣州、健康廣州、美麗廣州,相繼推出系列惠民生、暖民心的舉措,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推動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衡、更加優質、更加可及,讓人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

  盛夏當時,年中已至。開放的廣州,機遇無限;創新的廣州,活力升騰。

  回望過去,廣州堅持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機遇、大文章,全力推進《南沙方案》落地落實,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立市,強化教育科技人才協同支撐,堅持“拆、治、興”并舉推進城中村改造,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州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呈現你追我趕、賽龍奪錦的良好勢頭。

  立足當下,國家和省賦予廣州多項重大政策利好,黨員干部在多輪疫情大戰大考中淬煉了敢想會干、善作善成的能力作風,地理區位優越、產業門類齊全、科技資源豐富的優勢更加凸顯,廣州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堅定走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這條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奮進之路。

  舟行萬里,每個人都不可或缺;城市發展,每份力都彌足珍貴。二次創業,正當其時!

  團結奮進的廣州,正以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昂揚姿態再出發,奮力建設澎湃改革開放創新動力、迸發強勁發展動能、倍增經濟縱深、重塑現代城市格局與功能、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廣州,在實現老城市新活力中奮力開創廣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持續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展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