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東省委作出“1310”具體部署后,廣州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燃起“二次創業”的奮斗激情,以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精神狀態和奮斗姿態,激活改革動力、開放動力、創新動力。
在南沙,大項目落地開花,城市拔節生長。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來,南沙迎來最好發展黃金期,創業青年、科技企業紛紛前來“搶機遇”,南沙正從一片投資熱土變成投資沃土。
二次創業,勇立潮頭。以實施《南沙方案》為關鍵抓手,南沙迎來立足灣區的戰略擘畫、協同港澳的時代機遇、面向世界的廣闊視野,藍圖正轉化為施工圖實景圖,昔日的“灣區之心”正在向宜居宜業宜游的“未來之城”邁進。
南沙創享灣一帶
改革開放:面向世界贏未來
一年前,在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國家給予南沙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高規格出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簡稱《南沙方案》),賦予南沙新的發展定位,為南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日,一批泰國佳沃金枕鮮榴蓮從南沙港通關后直供南沙區天匯百匯超市,通過手機掃描全球溯源中心溯源碼可萬里追溯商品的“前世今生”,還可一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輪之一中國香港籍“東方土耳其”號于7月14日自廣州南沙港出境,開啟其全新的遠東至歐洲航線。
一“進”一“出”,見證了南沙出海大通道更加順暢。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勃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新活力,南沙已經成為大灣區與世界的鏈接者。
對外開放重點是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與國際接軌。南沙聚焦需求精準銜接,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步伐進一步加快。7月20日,全國首個港澳律師執業孵化站在南沙正式揭牌。自2022年底該孵化站試運行以來,已孵化12名粵港澳大灣區律師,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法律服務需求正在不斷上升。“孵化站將成為打造粵港澳法律規則銜接的重要推手。”廣東廣信君達律師事務所、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凌永山作為首批粵港澳大灣區律師之一深有體會。146項境外職業資格認可清單早在6月已出臺,涵蓋6大產業領域。“《清單》及配套文件不僅解決了我們境外專業人才的職業資格問題,我們還可與本地市民一樣享受同等服務,破解境外人才來到南沙工作生活遇到的住房、醫療、讀書等難題”。廣州市南沙區慶盛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黎祥掀表示。在南沙,同樣的自主創新成果還有很多,多項“全國首創”推進粵港澳規則銜接。南沙始終堅持面向世界這個開放導向。一年來,南沙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能級躍升,以制度型開放為目標,累計形成884項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被國家和省、市復制推廣409項。全球溯源中心獲中國管理科學獎,持續深化“無證明自貿區”“交地即開工”等改革。一系列制度創新也為南沙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充足新動能,政策紅利釋放,推動南沙國際汽車貿易綜合樞紐、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冷鏈物流分撥中心、全球飛機融資租賃中心、灣區糧食分撥中心、美食美酒分撥中心等新興產業平臺持續壯大。數據顯示,今年1~5月,南沙進出口總值增長45.5%,出口增長68.5% 進口增長20.8%。
創新驅動:科技產業雙策源能力增強
科技自立自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至關重要。
南沙緊緊圍繞大灣區建設的中心目標和重大任務,推動科教融合資源驅動平臺向南沙集聚,為南沙增添引領科技創新的新引擎,科技產業雙策源能力進一步增強。
2035年建成一流科學城的夢想正在南沙扎根。7月11日,南沙區相關負責人將象征工程竣工的“鑰匙”移交給中科院力學所、沈自所領導,標志著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首批科研院所正式落地運行,南沙科學城規劃藍圖正逐步實現。
與此同時,總面積約23平方公里的《南沙方案》三大先行啟動區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大項目大企業搶灘進駐,大平臺、大通道鏈接全球,正吸引高端資源匯流。位于慶盛樞紐先行啟動區內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為大灣區產業協同注入了新活力,將孕育形成“硅谷效應”。
科研科創數據流通共享是科技創新發展的基礎。南沙進一步深化與香港、澳門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做好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增強創新發展動力。7月7日,“粵港澳大灣區科研科創數算協同創新平臺”項目在廣州南沙正式啟動,由粵港澳三地重點高校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建設,未來還將接入更多來自大灣區的高校、實驗室、企業等科創主體,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創新平臺。
栽下梧桐樹,鳳凰自然來。南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先進制造業和深海空天等新興產業集聚蓬勃發展,產業配套生態完備,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超250個,為各類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臺。科研人才、科創企業紛至沓來“搶機遇”。在6月17日以“南沙芯聲,聚勢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國·南沙國際集成電路產業論壇上,參會嘉賓紛紛表示“投資南沙沒有選錯”;“南沙我來了!很開心,很激動,很期待!”在6月28日第二期“智薈灣心·博創未來”博士團招才引智活動上,8名全國博士團成員當場簽約投身南沙科創。
“科研實力是吸引我們香港創新企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7月13日,來自不同行業的百名香港創業青年,懷揣著100個不同的創業夢來到南沙考察。在參觀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時,香港創業青年、香港城市大學孵化項目——創冷科技創始人之一古宇正發現該院具備企業研發新材料所需的檢測設備,當機立斷:將工廠和生產線整體搬遷至南沙。“之前在內地生產線試產出的新材料產品需要報關送到香港檢測,相對繁瑣。生產線搬遷到南沙后,就可以在南沙一條龍完成科研檢測到生產的全流程了。”古宇正憧憬著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前景。
二次創業再出發,南沙已勇立潮頭。“如果是博士的話,我們可以放話,來多少收多少!”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人力資源部主任薛孌立的一句話喊出了很多南沙科研機構的心聲,也喊出了擼起袖子創新創業的氣概。
“如今的南沙正處于快速成長期,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機會非常多。”廣東晶科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曾照明認為,如今到南沙創新創業正當時:“南沙正處于快速發展黃金期,機遇無限。”
灣區之心邁向未來之城
“你鑲嵌在那珠江三角,無比的秀雅令人留戀,美麗南沙,魅力無限……”參加第六屆南沙語言文化交流沙龍的外籍人才代表穿著中華傳統服飾,聲情并茂地朗誦起了詩歌《美麗南沙》,包粽子、漢字書法、投壺這些極具中國特色的體驗讓外籍人才充分感受了中國傳統文化魅力,也融入到南沙國際化人才特區的氛圍中去。
一年來,南沙聚焦服務品質提升,高質量城市發展標桿建設進一步取得突破。
搭乘廣深港高鐵從位于南沙的慶盛高鐵站直達香港西九龍站只需約半小時;南珠(中)城際正式開工建設,通車后15分鐘即可到達中山;黃埔至南沙東部快速通道項目建成后行車時間縮短半小時;乘上最快地鐵18號線,南沙30分鐘便可到達廣州中心城區……南沙積極統籌推進南沙交通基礎設施的高質量建設,按照“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理念,加快構建以南沙為中心的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奮力打造“灣區之心、開放門戶、未來之城”,也促進了區域要素更加高效便捷流動,為廣州構建科技創新“第三軸”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優勢是不少香港人選擇南沙的一個重要原因,曾照明告訴記者:“過去回香港經常要兩三個小時,虎門大橋一塞車就更嚴重。現在從南沙出發,無論選用什么交通方式,一個半小時之內肯定能到香港的家!”
宜居之城讓熙熙攘攘的人們留住腳步。這里集山、水、城、田、海于一身,擁有南沙濕地、森林公園、天后宮等寶貴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集聚了廣州外國語學校等一批名校,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等7所三甲醫院;還配有完備的“上管老、下管小,全家無憂”人才保障服務體系,解決人才發展“后顧之憂”,是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正建設成為廣大人才實現優質生活的新家園。
一直以來,南沙以在空間上居于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而著稱,被譽為“灣區之心”。如今,“二次創業”號角吹起,使命之新推動格局之變,南沙正從地理中心變身成為區域交通中心和功能樞紐中心。昔日的“灣區之心”正在向宜居宜業宜游的“未來之城”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