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難想象,在廣州工作,厚厚的長大衣和靴子卻成了“標配”。
八月盛夏時節,記者來到位于廣州龍穴島的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體驗了一把“在廣州過冬天”的感覺。
之所以來到這里,并不是因為這里是避暑勝地,而是這里有座目前全國最大的臨港單體冷庫——南沙國際冷鏈項目。該項目于2022年5月投產,規劃建設46萬噸冷庫,一期已建成三座冷庫,目前庫容22.7萬噸,它也因此被稱之為“國內最大冰箱”。伴隨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際貿易的日益便捷,來自世界各地的新鮮水果、冰鮮水產通過這里抵達市民的餐桌,豐富人們的生活。
記者鉆進零下23℃的冷庫中
“吃貨冰箱”:存放超100個品類全球食品
“來,大家先把棉衣穿上!進去以后可不是現在這個溫度了。”南沙冷鏈業務部經理吳煒佳“警告”記者。而此時的室外氣溫在30℃以上。
所有人穿好棉衣后,經過兩道門便進入冷庫內部。一進來是一個很大的庫間穿堂,這里的溫度為10℃左右。工人正忙著將一件件椰青搬進貨車,準備發往外地。吳煒佳告訴記者:“這批椰青來自泰國。根據季節不同,廣州港到港進口水果的品類數量也不一樣,比如年底以進口車厘子為主。四五月份進口榴蓮較多,暑假期間則是進口椰子的旺季。”
隨后,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記者來到項目四樓。剛出電梯,便隱隱傳來一陣榴蓮的味道。“沒錯,我們要參觀的就是存放凍榴蓮的冷庫。”吳煒佳笑著說。當工作人員打開庫房門,一股濃郁的榴蓮味道伴隨著一陣寒風迎面襲來。走進去,地面一層薄冰,走路都會打滑。不到兩分鐘,冷庫里的寒氣便穿透棉服,讓人不自覺地打起冷顫。原來,這些來自馬來西亞的貓山王榴蓮都是液氮包裝,為保持它們的新鮮狀態,冷庫溫度控制在零下18℃左右。“榴蓮的氣味比較大,不適宜同其他貨品一起存放,這間冷庫是專門存放榴蓮的。”吳煒佳說。
“除了榴蓮、椰青,這里還有其它好吃的嗎?”記者忍不住問。
“那是當然。目前在我們冷庫里存放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種類超過上百個。都是分門別類管理的,像對面那個冷庫就是專門存放凍肉的,其中又細分豬排、牛扒、雞腿等品類,還有冷庫是存放海鮮、奶酪、冰激凌等。不僅有來自巴西的帶魚、厄瓜多爾的白蝦等海外食材,還有餃子、牛肉丸以及其他預制菜等國內美食。”吳煒佳驕傲地說,“可以說,在‘大冰箱’里能吃遍全球。”
他告訴記者,自《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以來,廣州港南沙港區國際集裝箱航線穩步開拓,總數超過150條,聯通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同時,南沙冷鏈也陸續獲批進境水果、凍肉等進口資質,越來越豐富美味的進口冷鏈食品從這里抵達廣大百姓的餐桌上。
“智慧冰箱”:2000多個攝像頭實時監控
生鮮食材對新鮮度要求很高。為了保鮮,“大冰箱”也有一套“智慧秘籍”。
在“大冰箱”的中央控制室,冷鏈公司技術負責人劉軍和他的同事們正通過計算機監控著整個項目運行情況。“這里有2000多個攝像頭實時傳輸畫面,覆蓋了3座冷庫、1個冷藏箱堆場、1個8萬平方米的外堆場和162個冷藏箱查驗平臺。”劉軍點開一個畫面,可以看到倉庫里工人正忙著裝卸,貨車按照指令有序停靠或出動。“為了確保每種食材的新鮮,不同貨物會按照不同溫度要求,分門別類存放在不同庫區。同時,冷庫按面積大小安裝制冷系統,確保溫度24小時保持在一個穩定范圍。一有風險警報彈出,工作人員就會及時查看檢修,通過智能監控系統為冷鏈產品的保鮮添加一道‘安全鎖’。”
劉軍還告訴記者,為了讓這些新鮮食材能更快地抵達消費者的餐桌,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還會同班輪公司推廣應用區塊鏈電子放貨平臺,促進冷藏集裝箱港、航、貨等各方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冷藏集裝箱進口全鏈條數字化、全程單證無紙化,大幅壓縮單證辦理時間。此外,去年10月,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南沙國際冷鏈正式啟用海關指定監管場地查驗功能,可同時開展162個進口冷鏈貨柜的查驗,查驗效率大幅提升,單位時間內貨物查驗處理能力較以往提升近三倍。
據了解,進口冷鏈貨物在南沙港區辦結通關手續后,通過高速公路向外輻射,1小時可達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24小時內可達全國各地,港口邊的“大冰箱”已經實現直通市民家的“小冰箱”。此外,由于運輸時間快,省去了中間的物流、經銷環節,南沙港口船邊直提的進口水果價格比商超市場還便宜兩成以上。
記者觀察
“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無縫銜接
作為廣州市“攻城拔寨”項目和重點“菜籃子”工程,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周邊物流基礎設施完備,貨源地豐富,物流需求旺盛。貨物在港區內即可完成查驗、集中倉、存儲等一系列增值配套服務,通關效率及運輸路徑極大提升。目前,南沙國際冷鏈項目與南沙港區的集裝箱作業碼頭形成了“港口+園區”冷鏈貨物集散模式,進口水果整體通關時效提升超過25%,已吸引眾多冷鏈進出口企業落戶,集聚效應逐漸凸顯,為城市居民“肉籃子”、“果盤子”、“菜籃子”保駕護航,滿足市民消費升級需求。
同時,憑借地處珠三角核心經濟區的天然優勢,未來廣州將形成以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為“冷鏈母港”的多式聯運格局,通過便捷發達的水路和陸路運輸向外輻射,1小時可覆蓋珠三角城市群,打造灣區1小時生鮮物流圈。依托南沙港鐵路,南沙港正在打造獨具特色的海陸雙向國際物流通道,實現“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無縫銜接,讓更多的新鮮貨物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