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以下簡稱“會址項目”)迎來一期工程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的關鍵節點,并順利邁入鋼結構施工和內部裝修裝飾施工階段。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項目效果圖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廣州南沙明珠灣區靈山島尖中央商務區東側,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涵蓋學術中心、科技館、科創中心、科學家公寓及配套設施等。會址項目實施分期建設,目前啟動實施的一期工程(公益性部分)包括學術中心、科技館及部分配套設施,總用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
項目采用EPC模式進行整體開發建設,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團隊先后克服了基坑開挖深度大、高支模區域廣等困難,高質量、高效率推進項目實施進度,較原定計劃提前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目標。目前,項目已邁入鋼結構施工和內部裝修裝飾施工階段,一期工程預計于2025年建成。
為打造明珠灣靈山島尖的“科技客廳”形象,會址項目主體結構建筑設計與普通建筑的平直線條不同,呈現出不規則、不連續的波浪形態,這是項目主體結構建設的亮點之一——懸挑結構。據介紹,懸挑結構的長度最長達5米,通過這一設計實現橫向變化和縱向落差,能夠加大建筑外觀形態上的變化,從而打造錯落靈動的動感美觀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會址項目建筑以浪潮浪花與風帆為建筑立意,其屋面由26片象征著海浪的曲面組成,通過將海浪的意向賦予屋頂,打造平面長170米、寬150米連續波浪形金屬屋面,與立面風帆的意向相呼應,契合“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的設計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