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在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郵輪游艇裝備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之際,第十五屆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在廣州南沙線上線下同步舉辦。當前,南沙區依托國家新區、自貿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三區疊加”的政策優勢,推動郵輪產業快速發展,為廣州大力發展郵輪產業帶來強大助力。
而這也是廣州面對《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布等利好情況,充分發掘廣州及粵港澳大灣區各行業市場潛力和生產要素優勢,吸引相關產業鏈企業聚集發展,抓好重點產業保供應促生產,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后勁的縮影之一。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州全市注冊(落地)項目869個,同比增長48.8%。廣州,正按照市委、市政府“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決策部署,把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招商引資工作重點,推動制造業招商逐漸回暖,注冊制造業項目數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幅度。在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方面,廣州創新作為,積極提供產業發展“硬”支撐。
廣汽埃安生產線
強基礎:
超2000家高新企業營收過億元
在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如同農業時代的水利、工業時代的電力。《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明確提出,支持建設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深圳鵬城云腦、橫琴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今年6月,隨著廣州無線電集團和華為等首批單位共建的廣州人工智能融合賦能中心正式掛牌,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也承擔起人工智能數字底座的角色,不斷向數字產業提供如同“水電”一般的算力資源。
“從技術水平來看,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肯定是全球領先的,當前第一期的算力規模屬于第一梯隊。” 據廣州無線電集團廣電研究院副院長(主持工作)梁添才介紹,未來五年,中心的目標是將算力建設到1000P(即運算速度每秒百億億次)。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廣州聚焦重點產業鏈關鍵環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在車規級芯片、新型顯示材料等領域實現突破。在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方面取得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目前,高新技術企業以占廣州全市企業千分之六的數量,貢獻了全市超過六分之一的企業所得稅,營收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抓機遇:
以高質量發展提升廣州高水平對外開放能級
今年3月,路易達孚攜手東凌控股集團和廣東海大集團在廣州南沙合資的富凌食品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這是路易達孚近幾年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總投資額達70億元。其中,項目一期用地規模超過270畝,預計2023年建成,包括日加工6000噸的飼料蛋白生產車間,日產量1200噸的植物油精煉車間,以及日產量800噸的包裝油車間等設施。
“在深度考察廣州后,我們發現了南沙在廣州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中心地位,同時南沙作為有多年歷史沉淀的臨港片區,兼具港口與路網,在物流方面優勢顯著,我們的食品產業園未來的其中一個定位就是成為進口糧食倉儲集散地,因此南沙在這方面得天獨厚的優勢也促成了我們落戶南沙。”據路易達孚集團北亞區綠地項目總監王大中介紹,科技創新是產業園發展的重中之重,未來他們也將和其他行業龍頭一起合作,提升全球農產品貿易的效率和現代化水平,滿足客戶和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飛速的發展、優惠的政策、巨大的發展潛力,南沙給海內外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悉,《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出臺以來,南沙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當前,南沙正圍繞“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目標定位,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繪藍圖:
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互相促進
近期,廣州印發了《廣州市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打通“科學技術化、技術產品化、產品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路徑,推動科技創新強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互相促進,為未來4年廣州落實“雙鏈”融合描畫了藍圖。
據了解,為打通“四化”路徑,廣州將實施六大重點行動。在戰略科技力量引領行動方面,廣州大力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未來3年對每家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給予累計最高600萬元經費支持;在產業創新發展導航行動方面,廣州圍繞重點產業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開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補助,對符合條件的事項最高補助3000萬元;在產業核心技術攻堅行動方面,廣州計劃增強國有企業創新能級,4年內從國資收益中安排不低于10億元支持國企創新發展;在產業創新載體提質行動方面,廣州將支持一批科技服務示范機構,最高給予50萬元獎勵。在科技產業金融融合行動方面,廣州將完善股權投資基金體系,推動設立千億級產業投資母基金和百億級創業投資母基金;在廣聚英才匯智領跑行動方面,廣州對在港澳臺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的企業給予最高50萬元的獎勵補助。大力支持企業引進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
數說
(今年上半年)
產業總體態勢走強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總量
4245.98億元
占全市GDP比重
31.6%
重點行業發展向好
三大新興支柱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速3.9%
智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速4.4%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速7.6%
高技術制造業
增加值同比增長9.6%
其中醫藥制造業同比增長35.6%
主要產品增長較快
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2倍
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同比增長1.5倍
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同比增長54.0%
智能電視產量同比增長51.6%
顯示器產量同比增長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