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一流科學城引領科創大未來

  • 聽全文
  • 2023-07-25 09:35:32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市委全會報告“十二個走在前列、當好示范”中提出“縱深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聚焦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推動南沙開發開放由高水平布局邁向高質量格局”。

  “二次創業”吹響號角。南沙作為廣州的未來、大灣區的未來,如何走好未來高質量格局之路?

  毗鄰港澳,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南沙科學城(下稱“南沙科學城”),是大灣區東西岸交匯之地,承載了南沙乃至大灣區科技前沿的發展動能。連日來,記者奔走在南沙科學城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見證了這里生機盎然的發展景象。

  逐夢太空,探索深海,南沙科學城核心區已迎來首批科研院所。在這里,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已經動工建設,冷泉生態系統、“風洞”項目、“識海”工程、大洋鉆探船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加快推進,為區域的協同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支撐,面向未來產業帶動廣州科技創新版圖突圍。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效果圖

  2035年,世界一流的科學城將崛起南沙,引領科技創新未來,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不斷增強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

  大院大所領跑 未來產業發展提速

  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學城正迎來科學的春天,大院大所蓬勃發展、生機盎然,正成為引領科技創新的新引擎。

  在南沙科學城核心區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幾棟橙白相間的大樓拔地而起,這就是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南沙)(簡稱“廣天院”)。作為首批進駐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的科研院所,廣天院在南沙建院以來就依托力學所雄厚的科研積累和技術積淀,布局了多項空天科技創新項目。南沙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廣天院落戶后帶動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航天航空領域的“獨角獸”企業落戶南沙區。

  遨游深海。即將進駐南沙科學城的還有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南沙)(簡稱“智能院”),該院參與研制的兩棲機器人實現了奧運史上首次水下火炬接力。同樣深耕深海領域的還有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廣州海洋實驗室)和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實驗室2019年正式運行,聚焦海洋安全和海洋戰略性資源開發核心問題開展科研攻關,獲批了14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實驗室圍繞廣東省海洋六大產業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目前已有10項成果可產業化,并已孵化4家企業。

  在距離廣天院不遠的廣東醫谷內,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學研究院(廣州)的科研人員正在探索生命科學的秘密。研究院自2021年初啟動建設以來,吸引了一大批海內外優秀科研人員加入,2年時間人才集聚效應突出,集聚了148位全職員工,其中博士59人,有十多位海外高層次人才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來到南沙發展。該院成立僅兩年多,在類器官、腫瘤新藥、影像診療、IVD制劑等多領域都已有企業或潛在企業孵化中。

  高水平科研機構、平臺紛紛布局在科學城的核心區域,聚集效應讓1+1>2。聚焦“未來產業”技術供給,孵化并吸引更多企業集聚形成產業生態集群,作為“產業前哨”的大院大所正釋放出強烈的磁聚效應。

  強基礎引高端 “大科學”引領創新

  “截至目前落戶南沙的科研院所共22家,其中省級高水平創新研究院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分別占全市的1/3、1/5。”南沙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將繼續聚焦現代海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產業,重點引入有利于南沙產業集聚、未來發展的高端創新平臺。加快推動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新能源器件循環利用能力提升項目、粵港澳大灣區交叉科學創新研究院(廣州)、廣東深空動力與信息研究院(南沙)等項目落地。”

  為何大院大所紛紛來到南沙科學城?南沙的產業環境和區位優勢至關重要。如果說南沙科學城是一顆“科學的春天”的種子,那么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產業環境就是科學研究開花結果的土壤和養分。

  深海與深空產業科技含量極高,要摘取這些科學皇冠上的“明珠”,離不開大科創平臺、大科學裝置的支撐。

  強基礎,引高端,南沙發力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南沙科技創新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逐步發展壯大的歷程。”據南沙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已列入國家發改委“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目前正在國家發改委申請立項中,爭取年底開工建設,實現南沙大科學裝置“零”的突破;積極推進臨空飛行極限測試實驗裝置(簡稱“風洞”項目)、極端海洋動態過程多尺度自主觀測科考設施(簡稱“識海”工程)項目立項,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等一批“國之重器”加快建設。

  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是南沙科學城建設的第一資源。到去年年底,僅南沙區22家科研機構就擁有博士學位人才近1000人,正高及以上職稱600多人,國家級重大人才100多人,高端人才隊伍正快速壯大,創新活力不斷激發。

  五大戰略定位 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廣州“二次創業”號角吹響。在關乎廣州科技未來的格局之爭中,南沙科學城被寄予厚望。

  這座科學城,在規劃之初便喊出建設百年科學城的雄心壯志。在前不久印發的《廣州南沙科學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35年)》中,更是提出將南沙科學城打造為有全球影響力原始創新策源地、創造創新創業驅動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新引擎,并構建以南沙科學城為核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合作創新網絡,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南沙位于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人字形”交匯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區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南沙科學城被賦予5大戰略定位: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要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發展重點承載區、全球海洋科學與工程創新中心、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產業策源地、創新發展政策改革試驗區。

  南沙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南沙科學城正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合作創新網絡,與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開展戰略合作,探索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實驗室。

  “創新驅動、數字轉型、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了世界發展的潮流。”在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穆榮平看來,南沙科學城是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主要載體,立足于“灣區之心”,有大科學裝置作為核心,南沙科學城能夠驅動整個區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帶動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

  在規劃面積99平方公里的南沙科學城內,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協同創新圈、粵港澳合作創新圈和全球合作創新圈正在構建,一座“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雛形已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