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總投資120億 南沙港三大重點工程迎來節點
6月23日上午,在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6臺滿載貨物的集裝箱拖車有序駛入閘口,經過盤旋而上的環形車道駛入倉庫6層月臺,隨后叉車將拖車上的首票貨物卸入倉內。至此,倉容達25.2萬噸的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倉庫開倉試投產宣告圓滿成功。這也標志著廣州港南沙港區打造全國最大臨港倉儲物流分撥中心取得了實質性突破。
“七一”前夕,廣州港南沙港區接連迎來南沙港四期工程、近洋碼頭工程、廣州南沙國際物流中心等重點項目的部分交工驗收和試投產。據悉,南沙港三大港口重點項目總投資達120億元,涵蓋了集裝箱、商品車、綜合倉儲物流等多個方面的港口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將助推廣州國際航運樞紐能級全面提升七
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項目開倉試投產,打造全國最大單體臨港倉儲物流分撥中心
23日開倉投產的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北區工程,建筑面積達31.4萬平方米,建有3棟6層盤道式倉庫和1棟配套樓,總投資近17億元。該工程將打造為“灣區國際集拼中心”,也是目前全國最大單體臨港倉儲物流分撥中心。
廣州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和海寧介紹,北區工程內設有連接南沙港鐵路的南部集裝箱裝卸場,可以順利實現鐵路與港區間的無縫銜接,貨物能順利便捷運輸到西南地區,乃至歐洲、東南亞。
據了解,南沙國際物流中心項目分為南、北兩區建設,整體位于龍穴島南沙港三期碼頭內陸側,總建設面積約為95萬平方米,總體倉容71.2萬噸,將打造成為全國最大臨港倉儲物流分撥中心。
與北區工程間隔200余米的南區工程(廣州南沙國際冷鏈項目)是廣州市重點“菜籃子”工程,項目總倉容46萬噸,概算投資18.74億元,定位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臨港分配樞紐型冷庫功能的綜合性冷鏈物流基地,助力市民“菜籃子”不斷豐富。南區工程預計9月開倉投用。
近洋碼頭:具備靠船條件,助力打造全國最大汽車物流樞紐島
6月19日上午,“安吉26”滾裝船安全靠泊南沙港區近洋碼頭2號泊位。這也是近洋碼頭首次完成試靠船,標志其已經具備大型滾裝船靠泊能力。該項目預計在年內建成投產。
據介紹,近洋碼頭工程規劃總用地面積82.5萬平方米,一期使用岸線725米。工程建成5萬噸級通用泊位2個,水工結構按靠泊7萬噸級船舶設計,泊位長度546米,能靠泊目前全球最大8000車位滾裝船。
廣州港集團目前已經形成“東有新沙、西有南沙”、珠江東西兩岸雙翼齊飛的滾裝汽車發展格局。
近洋碼頭建成后,南沙港區沙仔島汽車作業區將形成7個萬噸級滾裝汽車專用泊位、1800米岸線、超160萬平方米堆場的汽車滾裝碼頭群,成為國內最大的汽車滾裝業務專業港區。而南沙沙仔島也將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物流樞紐島,有望帶動中國南部的汽車消費物流發展。
南沙港四期工程: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實船聯調成功
6月23日,在南沙港四期碼頭前沿,一輛輛搬運著集裝箱的無人駕駛智能導引車(IGV)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規劃路徑,將集裝箱從堆場送往岸邊,岸橋按照信息系統自動發布的指令精準地抓取車上的集裝箱,并自動放到船上的指定位置。
整個作業過程行云流水,操作現場卻不見一人。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南沙港四期工程的最新建設進展,該項目已成功開展實船聯合調試。據介紹,南沙港四期工程采用全球首創“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智能集卡、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港區全自動化”的“廣州方案”,是一套完全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
廣州港南沙四期副總工程師黃炳林介紹,南沙港四期運用了5G通信、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港內實現無人全自動化作業,采用的信息系統由國內自主研制。不同于以往的自動化碼頭采用磁釘導航,南沙港四期的IGV依靠北斗導航,定位精度可達到2-3厘米。
據了解,南沙港四期碼頭的自動化建設方案,不僅在模式上屬于全球首創,可大規模進行復制,同時也為堆場水平布置的傳統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升級改造提供了技術借鑒。同等規模下,智能化改造后的碼頭,節省人力約七成。
日前,南沙港四期工程1號海輪泊位正式交工驗收,為實現自動化聯合調試提供重要保障。南沙港四期項目建成后,南沙港區每年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可超過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