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G榜樣企業等你來薦
商業向善向上,如今,已風潮漸起。
近年來,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即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大維度評價企業)在國內已悄然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顯學。過去,不少企業家和管理者認為,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不過是企業的“面子”,但在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大潮中,這些仿佛和“企業利潤”八竿子打不著的要素,已不知不覺成為評價一家企業“能不能一直好下去”的重要標準。
然而,一家企業如何通過轉型升級,在社會價值的創造中構建安身立命之本?粵港澳大灣區又有哪些企業已經展現了這一可能?廣州日報將攜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共同舉辦2024粵港澳大灣區企業ESG發展峰會,邀請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企業領袖共議社會向善發展之路,并在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尋找ESG年度榜樣企業并進行表彰。
峰會相關負責人表示,12月10日前,廣州日報將面向粵港澳大灣區公開征集ESG企業及社會案例,歡迎社會各界推薦或自薦參與。同時,廣州日報將聯合專業機構圍繞五大領域,從中尋找ESG年度榜樣企業。
屢屢刷屏,ESG漸成“必選題”
ESG有那么重要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04年,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首次從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ESG理念。2020年前后,國內ESG迅速從概念普及邁向政策推動這一階段。2024年,國內ESG迎來了重磅政策推動,漸成顯學。
2024年,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三大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指南(征求意見稿)》,企業的ESG信息披露邁出了“標準化”的重要一步。有專業人士認為,未來ESG將從“自愿披露指標”逐漸發展為“強制披露指標”。關鍵的一點是,商業社會已從追求“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需要通過深入挖掘新質生產力邁向下一個商業形態。這時,ESG的內涵并非“指標”和“臺賬”,而是能否理解背后的社會價值創造理念,以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為切口,拆解融入到公司的決策戰略。
有學者解釋道,只有企業將社會價值創造視為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時,才有可能跳出傳統“利潤觀”帶來的局限性。專家指出,如果守著20世紀的商業思維不變,就只有被淘汰一條路。
這場峰會,探尋ESG實踐之路
近年來,廣州一直在探索商業向善向上的發展新模式。早在2017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就舉辦了大灣區社會責任論壇;2019年,攜手廣州市民政局和廣州市慈善會打造了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社會責任影響力暨廣州慈善盛典;2023年12月,攜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共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企業ESG發展峰會。
2024粵港澳大灣區企業ESG發展峰會將于12月20日舉辦。峰會面向全社會征集ESG案例(截止日期為12月10日),并從過百家企業、機構、企業家中,通過立體式的科學評估選出年度ESG可持續發展卓越榜樣、綠色創新貢獻榜樣、人文關懷卓越榜樣、企業治理先鋒榜樣、鄉村振興杰出貢獻榜樣等。
在峰會現場,除了對ESG年度榜樣企業進行表彰,廣州日報還將與CSR環球聯合發布《2024粵港澳大灣區企業ESG發展報告》,組織圓桌沙龍,邀請粵港澳大灣區范圍內專業機構、優秀企業來參與分享,探究企業如何以ESG為切口推動產業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