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安莉(右二)與赫章縣農戶一起種花。
梁安莉是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90后女孩,從2018年開始,她帶領團隊以產業扶貧的方式參與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從粵港澳大灣區去到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成了脫貧攻堅戰基層隊伍中的一員。
在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的“貴州屋脊”,梁安莉帶領鄉親們靠種花脫貧致富。她說,深入到脫貧攻堅一線才更知道祖國的偉大,自己愿意當一座橋梁,讓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走到祖國廣闊的天地中,融入國家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留學7年后毅然回國發展
1991年出生的梁安莉此前一直在香港學習和生活,15歲那年,梁安莉出國留學,7年后畢業,梁安莉毅然回國發展。
2017年,梁安莉曾到赫章縣阿西里西大草原旅行。“那是一個生態良好,沒有被過度開發,像‘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半年后,梁安莉收到了東西部扶貧協作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赴畢節考察的邀約,去了當時還處于深度貧困的鐵匠鄉。那一次,她看到了貴州的“另一面”:村民們吃的是黑乎乎的洋芋,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一家幾口人擠在用黏土和稻草混合砌成的泥墻房里。走在村里遇到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那一幕幕讓我意識到幫扶的重要性。”
“老百姓的笑容比鮮花還美”
赫章縣位于貴州高原西北部,長期以來,外出務工是當地群眾擺脫貧困的主要方式。而那里的高海拔和晝夜溫差很適宜鮮花培育,是扶貧突破口之一。
2018年初,在廣東省第一扶貧協作工作組邀請下,梁安莉與母親在廣州市番禺區共同成立了廣州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港華(廣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到赫章縣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從那時起,梁安莉從一位乘興而來的觀光客變成了常駐于此的脫貧攻堅創業者。
經過走訪調研,梁安莉看到韭菜坪漫山遍野的韭菜花、松林坡鄉滿山的千年杜鵑,由此她決定嘗試在當地開展花卉產業,在鐵匠苗族鄉中井村打造鮮花育種育苗種植基地、在興發鄉建設“云海花田”田園綜合體項目。
對于之前希望從事金融及進出口貿易的梁安莉來說,種花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創業之初,由于公司的員工大多是廣東人,無論是當地的語言、飲食還是氣候環境,都讓他們不太適應。而高海拔也讓這位從小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姑娘時常頭暈腦漲,遇上干燥點的天氣還會流鼻血。但她依然堅持了下來,用普通話與說著方言的群眾交流種花育苗技術。
2018年,梁安莉團隊嘗試引進白扇菊、橄欖綠等30多個菊花品種,并嘗試種植了500畝的薰衣草;2019年,他們又引進了北海道薰衣草、芝櫻、針葉天藍繡球等種苗,新增花卉種植面積950畝,其中雪菊200畝,迷迭香150畝,鮮花基地也由原來的100個大棚增加到400個;2020年,基地繼續引進安娜貝拉繡球等高附加值花卉,并擴繁各類種苗超500萬株。
“這些產自貴州偏遠山區的鮮花,不僅拿到遠銷澳大利亞的訂單,而且在按照標準長度尺寸、標準花球大小、標準成色采摘后,通過后期的生產工藝加工成永不凋謝的‘永生花’,成為各種室內場所擺設的裝飾品。”梁安莉告訴記者,此舉解決了花卉基地因地處邊遠地區導致鮮花保鮮難和物流成本高等問題。
此外,港華公司更吸納花卉基地周邊的民眾參與就業增收,傳統農民變身職業花農,“打卡上班”成了大家工作的新常態。“剛到基地務工時,大家基本是靠步行,現在他們人手一輛電瓶車騎著上下班。”在梁安莉看來,如今赫章老百姓發自內心的笑容比鮮花還要美麗。
帶動粵港澳青年共建家園
目前,“云海花田”田園綜合體項目和鐵匠鮮花育種、育苗種植基地等項目,總計鮮花種植面積已達1000畝,利益聯結了當地5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累計為當地3000多人創收700多萬元,其中包含為貧困戶分紅190多萬元。
同時,梁安莉還打造了粵港澳青年援黔創業基地,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橋梁,希望帶動更多的粵港澳青年了解和參與到扶貧事業中去。梁安莉說,在赫章,她親眼看到了從中央到地方是如何層層接力幫助貧困戶的,這里純樸、熱情的干部和群眾,讓她對祖國的認識不斷加深。
2020年,梁安莉團隊的鮮花基地開始迎來創收,銷往韓國和澳大利亞的安娜貝拉繡球產品供不應求。而梁安莉往返廣州與貴州的次數也更為頻繁了。
“未來我希望能鏈接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的青年朋友們加入,共同攜手建設好我們的家園。” 梁安莉表示,她還計劃在赫章配套建設薰衣草精油和“永生花”深加工基地,擴大鮮花露天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民眾參與種植,并努力打造集農業種植加工、花海旅游觀光和休閑康養度假于一體的現代化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