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全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攜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

廣東今年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 聽全文
  • 2022-01-21 09:05:01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安排9000億元建重點項目

  1月20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鄭人豪提交大會審議的《廣東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透露,2021年廣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4萬億元、增長8%,比年度預期目標高2個百分點。

  2022年,預計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安排省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9000億元,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

  總結2021年:廣東有力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根據報告,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部署的“雙區”建設、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等九大方面重點任務都取得積極成效。去年以來,廣東省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并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成功舉辦了第130屆線上線下廣交會、從都國際論壇等50多項重大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有力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去年一季度,廣東省經濟增長18.6%,上半年放緩至13%,前三季度增長9.7%,經濟恢復放緩態勢明顯。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缺芯”“缺柜”“缺電”等制約因素交織疊加,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一年來,廣東省千方百計暢通循環、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同時,受2020年基數影響,去年宏觀經濟數據較好,但微觀市場主體生產經營存在諸多困難。因此,廣東省把穩企業擺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強助企紓困,切實通過穩企業穩經濟保就業保民生。全省超7.3萬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額3708億元,全年為企業新增減稅降費超1400億元。全省凈增各類市場主體142萬戶、總量突破1500萬戶,為穩經濟保就業留住“青山”奠定了基礎。

  展望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

  2022年,廣東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不過,報告也指出,實現這一目標面臨不少困難挑戰,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經濟增長壓力很大,必須付出艱苦努力。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確定稍高目標,主要考慮“十四五”規劃的重大項目陸續實施,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望回升,工業投資將保持穩定增長,同時國家將繼續加大專項債資金發行力度,通過政府投資有效撬動社會投資,將有力支撐全省投資較快增長。進出口總額增長3%,這一目標與近十年進出口年均增速基本相當。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

  具體來看,廣東提出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其中廣州肩負著怎樣的擔當?

  根據報告,2022年廣東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安排省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9000億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聚焦水利、能源、產業鏈安全、節能降碳、物流、社會事業和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謀劃一批補短板強弱項項目,持續激發投資潛力。繼續出臺和落實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完善充電樁、換電站等配套基礎設施,推進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

  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落戶廣州

  “雙區”建設方面,報告提出加快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推進廣佛環線等項目建設,爭取建成佛莞城際廣州南至望洪段。抓緊推進廣州鐵路樞紐能級提升工程、廣珠(澳)高鐵、廣佛江珠城際、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持續優化大灣區空域結構,推動京廣空中大通道擴容,加快廣州白云機場三期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

報告提出,抓緊推進廣州鐵路樞紐能級提升工程。圖為廣州南站(資料圖片)

  報告強調,要加快實現廣州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大力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和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著力提升綜合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實施《廣東省中新廣州知識城條例》,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知識中心。推進廣州科學城、穗港智造合作區建設,支持打造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試驗區。推動數字人民幣、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落戶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平臺。進一步加強廣州與深圳在科技創新、綜合交通樞紐、現代產業體系、社會民生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支持廣交會創新機制、豐富業態、拓展功能

  著力提升數字化發展水平,推動《廣東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落地落細,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數字經濟強省建設,加快建設廣州、深圳國家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創新應用先導區、廣州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報告提出用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等自由貿易協定,優化提升廣交會,支持廣交會創新機制、豐富業態、拓展功能,打造中國全方位對外開放、促進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