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宏偉藍圖在這里構建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
1921-2021
第三系列 總書記走過的紅色史跡
中共七大會址
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延安楊家嶺的中共七大會址參觀。他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黨的七大制定了正確的綱領和策略,集中概括了黨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優良作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1945年4月23日到6月11日,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的時間節點,來自各地的700余名同志齊聚延安楊家嶺,代表全國120余萬名黨員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何去何從指明了方向,為新中國的成立構建了宏偉藍圖。
延安楊家嶺革命舊址局部
2015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安楊家嶺,瞻仰中共七大會址。站在中央大禮堂內,總書記動情地說:“這里我來過多次,插隊時每次到延安都要來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禮。”對于七大的歷史功績,總書記指出:“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
中共七大會場
日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沿著總書記走過的紅色史跡,來到楊家嶺革命舊址,探尋中共七大的紅色故事,解讀其中蘊含的豐富精神密碼。
故事鉤沉
楊家嶺是延安時期中央機關的集中所在地。1938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者飛機轟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機關當晚由城內的鳳凰山麓遷駐這里。毛澤東、張聞天、朱德、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陳云等領導同志也都在這里居住過。一時間上千名干部云集,幾十家單位進駐,楊家嶺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繁榮。楊家嶺革命舊址講解員劉婷介紹:“在這里,毛澤東同志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的有40篇。他還在這里會見了許多中外著名人士,有愛國華僑陳嘉庚、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黃炎培、第二次到延安的斯諾和美國女記者斯特朗等。”
參觀者在楊家嶺革命舊址的周恩來舊居參觀。
與六大相隔17年的中共七大
“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
“我們面前這座古樸典雅的建筑就是中央大禮堂,它是為召開黨的七大專門修建的。禮堂建筑由延安自然科學院的楊作才設計,陜北綏德、米脂等地的能工巧匠負責施工,籌建于1940年,1942年建成。朱德同志曾風趣地說,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開代表大會。以前,因為條件所限,黨的前六次代表大會都只能借別人的房子開自己的會。因此這座禮堂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站在中共七大會址前,楊家嶺革命舊址館長侯振龍向記者介紹道。
楊家嶺朱德舊居
從1928年黨的六大到1945年黨的七大,其間整整相隔了17年,17年當中中國共產黨也多次籌備七大,但由于戰爭等多種原因,六次延期,終不能如期舉行。在此期間,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需要總結,中國革命繼續前進的行動指南和實踐路徑需要明確,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召開一次能夠增進團結、明確方向的大會才能解決。隨后,當局勢相對穩定、整風取得重大成就,有必要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新中國做準備時,中國共產黨決定召開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下午,伴隨著雄壯的《國際歌》,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隆重召開。代表著全國121萬黨員的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補代表齊聚一堂。毛澤東向大會致《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明確地指出兩種命運的斗爭和全黨的任務。他說:‘我們的任務不是別的,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團結全國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我們黨領導之下,為著打敗日本侵略者,建設一個光明的新中國,建設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統一的、富強的新中國而奮斗。我們應當用全力去爭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侯振龍說。
會議歷時50天
通過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黨章
“七大共歷時50天,大型會議召開了20多次。”侯振龍指著會場照片向記者介紹:“毛澤東同志向大會提交了《論聯合政府》的書面政治報告,并就報告中的一些問題以及其他問題作了長篇口頭報告。大會充分發揚民主,對重要報告進行了認真深入的討論,尤其是毛澤東同志的政治報告,先后討論修改達9次之多。會議討論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軍事決議案和新黨章,選舉了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44名中央委員、33名候補中央委員、13名中央政治局委員和5位書記處書記形成了一個梯隊合理、人員齊整、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
據介紹,黨的七大的重大歷史功績是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即“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同時,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證。
講好延安故事
用VR等形式再現延安歲月
1945年6月11日,大會舉行閉幕式。毛澤東致題為《愚公移山》的閉幕詞,號召全黨“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侯振龍說:“每當給觀眾們講到這些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像放電影一樣,當年的那些人、那些事,仿佛就在我身邊,我看得見他們的忘我奮斗,感受得到他們心中的熱血和信仰。”
“如何講好延安故事?我覺得,我們不但要做傳播者,更要做踐行者。”侯振龍表示,楊家嶺革命舊址的講解員同時擔任著延安多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正致力于用生動、現場的方式,讓前來學習的觀眾,尤其是孩子們能夠觸摸到這些紅色基因。
“在建黨100周年來臨之際,楊家嶺革命舊址將通過組織一些快閃活動,把一些故事編排成小品,豐富大家的參觀體驗感。將來,我們還想做一些高科技的嘗試,如通過VR或視頻連線等方式,讓人更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以多種形式,讓更多人以互動的方式參與進來,讓延安精神傳播到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年延安的歲月。”侯振龍說。
專家新讀
中共七大倡導的優良作風是黨不斷勝利的力量源泉
中共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策略,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使全黨特別是黨的高級干部對于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規律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從而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
1945年6月11日,毛澤東同志致《愚公移山》的閉幕詞。他高度評價了中共七大的歷史性作用,指出:“這次大會是團結的模范,是自我批評的模范,又是黨內民主的模范。”毛澤東號召全黨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全國人民一起,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從此,愚公移山精神成為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一個強大的思想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繼續弘揚愚公移山精神,要求我們要以新狀態迎接新挑戰,以新能力引領新常態,以新作為開拓新局面。
黨的七大制定了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毛澤東同志著重指出: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中關鍵的一條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與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講話內容一脈相承。
中共七大已經閉幕70多年了,但它確立的指導思想,所倡導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所總結的革命經驗,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都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并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力量源泉。
受訪專家/原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中心主任石和平
廣州實踐
用好紅色資源 傳承紅色基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廣州近日編制《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發展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到2025年“十四五”期末,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全面建成,3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達15個,紅色旅游年接待人數達4300萬人次左右。
大元帥府舊址紀念館(以下稱“帥府館”)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成功運用統一戰線這一革命法寶并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歷史見證地,也是孫中山先生晚年政治生涯的重要歷史見證地。為了用好紅色資源,帥府館近幾年打造了品牌項目“帥府之夜”。在最近的一次“帥府之夜”上,大元帥府特邀優秀創作團隊創作了12首原創歌曲,將舊址兩棟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變為舞臺,結合投射到建筑上的光影變化,呈現出精妙絕倫的視聽效果。去年,帥府館又全新打造了“攜手1924”再現式歷史實景劇,“觀眾跟著演員走”的演出效果大受好評。這是我國人物類和舊址類紀念館、博物館中首次推出的再現式歷史實景演出。館方負責人介紹,把“歷史事件”“學術內容”轉化為好看、好接受的“文化產品”的過程是將紅色傳統熔煉成為今天人們的精神財富的實踐,也是立足廣州豐富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建構“講好故事”的流程、方法和體系的探索。
帥府舊址的這些實踐,可以說是近年來廣州大力推進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建設的一個縮影。廣州這幾年一直致力于用好豐富的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講好廣州故事。例如,通過加強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推動楊匏安舊居陳列館修繕開放;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項目順利開工;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修繕工程完工……廣州已完成了全國紅色旅游資源普查試點,為全國紅色旅游資源普查提供了“廣州樣板”。通過盤活紅色資源,現在到紅色史跡點“打卡”,正成為廣州年輕人熱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