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史學習教育
活用珠江沿岸紅色資源筑牢英雄城市的根和魂
  • 聽全文
  • 2021-09-10 09:51:46
  • 來源: 南方日報
  • 分享到
  • -

英雄城市 紅聯(lián)珠江

  沿江西路上,沙基慘案“勿忘此日”石碑時刻告誡著國人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長堤大馬路上,東亞大酒店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廣州開啟新時代……延綿千年的珠江,不僅是廣州的母親河,更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xiàn)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而進行的艱苦斗爭。

  廣州是近現(xiàn)代民主革命策源地,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tǒng)、厚重紅色文化歷史的英雄城市。如今,珠江兩岸,一個個紅色地標,串起了熠熠生輝的“紅色記憶帶”。一段段紅色記憶,澆鑄了革命城市的不朽豐碑。

  當前,廣州在積極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qū)的同時,全力推進珠江沿岸高質(zhì)量發(fā)展,活化利用紅色歷史資源,打響珠江紅色文化,建設歷史文化帶,筑牢英雄城市的根和魂。

  往事越百年??工人運動潮涌珠江兩岸

  珠江南岸,廣州解放大橋西側,一棟坐南朝北的4層白色洋樓在綠樹掩映下格外顯眼,門匾上寫著“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以下簡稱“一勞大”舊址)。

  與“一勞大”舊址隔江相望,距離約2公里的廣州市人民公園,當年叫廣州市立第一公園。1922年5月1日,工人們從這里出發(fā),舉行了萬人大游行。當日下午,“一勞大”正式召開。從“八小時工作制案”到“罷工援助案”,10項影響深遠的決議案獲得通過,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這一年,被稱為“中華勞動運動紀元年”。

  如今,“一勞大”舊址已成為珠江南岸一張紅色名片,建起了廣州職工大學堂,面向廣大職工提供各類免費課程。

  往事越百年,珠江雖不語,歷史不敢忘。

  廣州是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工人運動的中樞,第一、二、三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召開;中華全國總工會在廣州成立,并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工人赤衛(wèi)隊在廣州起義中浴血奮戰(zhàn)……珠江兩岸,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工運遺址和歷史文物。

  沿江中路以北500米,有一座名叫“東園”的紅色小樓,一百年前,這里還是江邊淺灘。

  1925年,為抗議帝國主義制造的上海“五卅慘案”,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爆發(fā)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省港罷工委員會就駐扎在這里。這場大罷工持續(xù)了16個月,封鎖了香港,沉重地打擊了英帝國主義,這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工人運動史上也是罕見的。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今年七一前,改造后的東園文化廣場亮相。來自越秀區(qū)的百名新黨員代表們面對黨旗許下莊嚴承諾。

  如今,東園文化廣場周邊聚集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省港罷工委員會舊址、團一大舊址、中共廣東區(qū)委舊址等一批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紅色革命遺址。廣州將東園文化廣場打造成為干部群眾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教學課堂、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基地。

  “我小時候在東川路小學讀書,去過省港罷工紀念館參觀,但那時候因為紅色文化氛圍和元素不多,印象不算太深。”珠光街東園路社區(qū)副主任、團支部書記霍劍東說,紅色史跡活化利用后,紅色文化走進了千家萬戶。

  國共合作策源地??“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lián)合起來”

  在珠江北岸,越秀區(qū)新河浦區(qū)域南臨珠江,對望二沙島。由中共三大會址遺址廣場、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中共三大歷史陳列館組成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訴說著廣州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策源地的歷史。

  1923年元旦,孫中山在上海發(fā)表《中國國民黨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新的解釋,開始將目光投向蘇聯(lián)和年輕的中國共產(chǎn)黨,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的政策。

  1923年6月12至20日,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中心議題是討論和確定國共合作問題,經(jīng)過激烈爭論,最終決定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中國共產(chǎn)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獨立性。

  中共三大是唯一一次在廣州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和近現(xiàn)代歷史的走向,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廣州,也由此成為國民革命的中心。

  中共三大召開后,以廣州為中心,“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lián)合起來”,革命力量從全國四面八方迅速匯集起來,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新局面,為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這一次的群雄匯聚,召喚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

  如今,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已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6月20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

  “滿腔的熱血已經(jīng)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紀念館二樓的展廳里,參觀者戴上耳機便可聆聽瞿秋白版、蕭三版、法語版或俄語版的《國際歌》。

  “希望實現(xiàn)沉浸式、互動式體驗,觀眾能夠在悠揚的旋律聲中,重溫這段歷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黎淑瑩介紹。改擴建后,中共三大歷史陳列館占地面積為668.42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305平方米,規(guī)模比之前擴大兩倍,能夠詳實完整地展示中共三大波瀾壯闊的歷史。接待參觀服務能力可達70萬人次/年。

  沿著珠江主航道一路往東,有一座江心島,近百年來,它守望珠江口,見證著國共合作的歷史,也留下了中國人民追尋強國強軍之夢的足跡。

  1924年1月28日,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以及國共兩黨的努力下,黃埔軍校在廣州長洲島上誕生。黃埔軍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產(chǎn)物和重要見證。參與黃埔軍校建校,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上一次具有深刻意義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

  中共培養(yǎng)的大批軍事、政治干部從長洲島走上中國革命的舞臺。其中,僅在黃埔軍校本校工作、學習過的共產(chǎn)黨員中就有共和國元帥4位,共和國大將2位,共和國上將7位。

  見證廣州解放??海珠廣場片區(qū)打造家門口的紅色學堂

  夜幕初下,珠江兩岸霓虹閃爍,一座樣式端莊古樸的鋼結構大橋跨江而立。它便是海珠橋,也是見證廣州解放的主要建筑物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海珠橋是廣州市唯一的跨江橋。1949年10月14日,解放的炮聲臨近廣州,國民黨當局用了上百箱炸藥將大橋徹底炸毀。隨著一聲巨響,造成五百多名市民死傷、數(shù)百間房屋被毀,海珠橋變成了人間煉獄。

  1950年3月25日,廣州市政府決定重建海珠橋。剛剛解放的廣州千瘡百孔,百廢待興,重建大橋既缺錢又缺技術。然而,僅僅用了1年時間,海珠橋便涅槃重生。時任廣州市委書記葉劍英盛贊,“這是工人階級的偉大勝利”。

  海珠橋不遠處,東亞酒店矗立在珠江江畔,這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酒店。

  為了迎接人民解放軍的到來,當時廣州東亞酒店的進步組織“職工同樂會”決定連夜趕制一面國旗。憑借收音機中聽來的信息和在報紙上看到的國旗圖樣,進步工人馬明利用東拼西湊得來的物料,秘密縫制完成珍貴的五星紅旗。1949年10月15日清晨,廣州第一面五星紅旗在東亞酒店三樓升起,伴隨著大街小巷一片勝利的歡騰,成為了廣州歷史上永遠值得記憶的一抹紅色。

  從海珠橋到東亞酒店,再到解放后相繼建成的海珠廣場、廣州解放紀念碑,珠江北岸的海珠廣場片區(qū)成為了見證廣州解放歷史建筑最為密集的區(qū)域,印刻了濃墨重彩的革命底色。

  珠江之畔,英雄之城。7月3日上午,來自廣州各條戰(zhàn)線的先進代表100余人來到海珠廣場,參與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升旗活動,國旗護衛(wèi)隊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護衛(wèi)著國旗走向升旗臺。

  如今,海珠廣場片區(qū)已完成升級改造,舊貌換新顏。以廣州解放紀念像為核心,通過鋪裝串聯(lián)華僑博物館、廣州賓館、華廈大酒店等8處建筑地標和2處城市公園(海珠廣場東園、西園),北延傳統(tǒng)中軸,南連珠江水岸,海珠廣場建成紅色文化活力廣場、粵港澳美麗灣區(qū)“城市客廳”。

  “海珠廣場片區(qū)是廣州紅色景點分布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把常態(tài)化的升旗儀式放在這里。”越秀區(qū)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衛(wèi)國說,越秀區(qū)正致力于活化利用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計劃把海珠廣場片區(qū)打造為市民家門口的紅色學堂,城市紅色文化的一張名片。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