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史學習教育
【廣州答卷】一池金融活水 澎湃企業動力
  • 聽全文
  • 2021-10-23 09:26:59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廣州不斷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數據顯示,2020年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達223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9%,比2017年提高0.5個百分點,自2019年以來已成為廣州市第四大支柱產業。廣州市金融業圍繞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等重要任務,扎實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護航廣州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千年潮未落,風起再揚帆。站在新起點,廣州正擘畫著新的發展藍圖,《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州金融綜合實力明顯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9.5%,金融業總資產突破11萬億元。

  2020年廣州市金融業增加值達2234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8.9%,比2017年提高0.5個百分點,自2019年以來已成為廣州市第四大支柱產業。

  2020年廣州市金融業稅收收入489.3億元,比2017年增長23.1%,占全市稅收的11%,稅收重點行業排名第三。

  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地區本外幣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7.3萬億元、6.0萬億元,比2017年分別增長41.8%、76.1%。

  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到214家,比2017年增長41.7%,總市值約3.3萬億元,累計募資超5400億元。

  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綠色貸款余額約5000億元,全市累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超800億元,居各試驗區第一。

  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1.97億噸,位居全國第一。

  綠色“碩果”累累

  美麗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色金融“活水”也正源源不斷地注入美麗鄉村建設中。初春的增城,山水相映,草木豐茂,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村民多以水果種植和魚塘養殖為生。“開春時正值魚苗投放的最佳時期,但是自有資金難以彌補投入與產出之間的資金缺口,我是小規模養殖戶,缺乏有效抵押物、信用記錄相對空白,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支持。”廣州市增城區某村村民姚先生從事魚類養殖已有6年,卻被資金不足傷透了腦筋。

  片片魚塘,牽動著養殖戶的心,也引起了廣州金融機構的關注。缺少抵押物難貸款,是農戶普遍面臨的融資難題,為破解農業農村融資的難點堵點,廣州金融機構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授信調查,以整村授信、基層授信協議、農作物種植收入為授信基礎,還因地制宜推出“美麗鄉村風貌貸”“村居貸”“荔鄉風貌貸”等多款純信用、利率低的專項信貸產品。“以前從沒想過能從銀行獲得貸款,而且不僅利率優惠還不需要任何抵押物。整村授信為像我這樣的農戶解決了資金難題!”收到第一筆貸款的姚先生感慨道。

農戶與銀行小額貸款信貸員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

  通過一系列“硬核”舉措,廣州金融力量在廣闊鄉村開辟新金融行動的新主場,耕耘鄉村振興試驗田,推動鄉村實現生態宜居、產業振興,一幅產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

  廣州的金融業創新早已揚帆起航,作為全國第一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全國一線城市中唯一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在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成效評價中名列前茅。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地區銀行機構綠色貸款余額約5000億元,廣州市累計發行各類綠色債券超800億元,居各試驗區第一。

  此外,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碳配額現貨交易量累計成交突破1.97億噸,位居全國第一。落地全國水資源領域第一支綠色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全國首批、粵港澳大灣區首單碳中和債,全國首單碳中和綠色資產支持票據。

碳排放管理員在廠房內抄錄數據

  “十四五”時期,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之際,廣州將引導金融資源支持綠色發展,全面推進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深化推廣。其中,加大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力度,引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為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提供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服務。

  “輸血”實體經濟

  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居五大城市之首

  “沒想到企業還可以貸到50萬元的信用貸款,而且說有就有,太感謝了!”羅女士經營的塑料制品企業由于訂單量減少了三分之一,且受訂單回款期延長,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困難。正在一籌莫展之時,羅女士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聯系上廣州某銀行機構,沒想到馬上就通過該行APP成功申請了50萬元的云稅貸。

  一筆筆資金“活水”的注入,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也使經濟發展更強勁。近年來,廣州金融業緊貼企業生產經營,抓住市場新趨勢、新機遇,使金融服務與實體經濟相互促進,健康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地區本外幣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為7.3萬億元、6.0萬億元,比2017年分別增長41.8%、76.1%,本外幣貸款余額增速居五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第一位。

  此外,保費收入平穩增長。2020年,廣州市保費收入1495.6億元,比2017年增長32.7%,占廣東省保費收入的26.5%,保費收入規模居全國城市第三位。

  中小微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穩增長、惠民生、穩就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使資金更多流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等經營主體,廣州金融機構打造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和生態,引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經濟的田間阡陌。

  其中,創新建立廣州市普惠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截至目前合作機構累計放款超過426億元,受惠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6.4萬戶。建立應急轉貸機制,廣州市企業轉貸服務中心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撮合提供轉貸資金超過14億元,降低企業85%以上的轉貸資金成本。

  資本市場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是經濟的“壓艙石”。在這方面,廣州的稟賦和優勢備受矚目。截至今年9月末,廣州市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到214家,比2017年增長41.7%,總市值約3.3萬億元,累計募資超5400億元。

  10月8日,廣州獲中國證監會批復成為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城市,繼北京之后成為全國第二批試點城市。此外,廣州積極推動國家級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工作,已落地兩批9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

  金融科技的發展和運用,更是為普惠金融插上了“科技翅膀”,不斷拓展其服務“半徑”,讓普惠金融“飛”向了千家萬戶、田間地頭。值得關注的是,“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爭取數字人民幣試點,屆時其“支付即結算”“零費率”等特點也將推動普惠金融發展。

  敢飲“頭啖湯”

  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

  “港澳地區投資產品種類十分多元,可以投向歐洲、亞太等全球主要金融市場。‘跨境理財通’的推出,為我們投資全球資本市場提供了新通道。”在得知“跨境理財通”業務正式推出后,廣州劉女士第一時間前往銀行成功辦理了“南向通”業務簽約,成為首批“嘗鮮者”。

  10月19日,醞釀了一年多的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啟動,標志著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步伐再進一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廣州始終保持著敢飲“頭啖湯”的改革活力,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勇闖新路。

  近年來,廣州制定關于推進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貫徹落實人民銀行等部委《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及省實施方案,制定廣州市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行動方案,持續推進金融規則互聯互通等系列工作,全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等重大項目和平臺設立工作。

  廣州開展跨境金融先行先試政策,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累計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4651億元,FT(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業務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落地南沙,開立FT賬戶超4100戶,辦理企業FT項下跨境結算超1700億元。

  金融服務于民。圍繞粵港澳三地民生關切,廣州金融機構在移動支付、理財、公共服務等領域提供高質量的民生金融服務,打通跨境金融服務梗阻,為港澳居民生活、學習、工作、創業創造更加便利的金融條件。

  如今,廣州金融開放脈絡更加清晰。“十四五”時期,廣州將攜手周邊城市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增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建設大灣區資產管理中心、大灣區綠色金融創新中心、大灣區數字金融科創中心等六大中心。

建設中的廣州國際金融城

  成立廣期所

  高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

  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共監測廣州市19.5萬家企業,發現風險企業842家,累計提供風險線索795條,各有關單位累計反饋793條,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風險指數持續下降……一組組翔實的數據,彰顯著廣州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實績。

廣州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

  現代金融體制以金融市場為基礎,資產定價、風險轉移是其基本特征,期貨對沖是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最為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之一。今年4月,歷時14年爭取的廣州期貨交易所成功獲批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再添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平臺。廣期所的設立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和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

  如今,《廣州市金融發展“十四五”規劃》賦予了廣期所新使命:高標準建設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展完整的期貨產業鏈,吸引全球投資者和各類企業廣泛參與,探索形成國際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

  高標準打造風險管理中心為何如此重要?“這是因為維護金融安全,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是國家‘十四五’金融發展的重要內容。現代金融體制以金融市場為基礎,其中資產定價、風險轉移是其基本特征。期貨對沖是現代金融風險管理最為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廣州期貨交易所作為“十四五”時期廣州金融業最重要的機構和項目之一,對全力營造最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打造立足廣州、輻射灣區、面向全國的風險管理中心,推動相關現貨產業生產、加工、貿易高質量發展,強化定價中心功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向世界傳遞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廣州聲音”非常有價值、有意義。廣州期貨交易所,未來可“期”。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