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視察了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和暨南大學。在永慶坊,總書記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在暨南大學,總書記參觀了校史展覽和辦學成果展示,察看了圖書館華僑華人文獻館的館藏文獻和實物,并同部分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學生交流,鼓勵他們好好學習,將來為社會作出貢獻。
離開暨南大學,習近平總書記乘車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在企業創新體驗中心,陳列著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樂源數字技術有限公司、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的產品。總書記詳細了解企業研發、銷售、出口等情況。
足跡地點·永慶坊
非遺街區化身大課堂傳承傳統文化
2018年10月24日,在永慶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記者近日回訪了曾經向總書記匯報工作的牙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民輝和粵劇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楠。過去的三年多時間里,他們把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化作各自領域的奮斗實踐,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有了新的體會與心得。
荔灣青少年粵劇專場展演
12個非遺大師工作室開進永慶坊
時隔3年多,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牙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民輝說:“我一直記得那天下午的3點30分,總書記健步走進永慶坊‘三雕一彩一繡’展覽廳,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我們每位非遺傳承人的展位前都進行了細心的觀看與交談?!?/span>
“三雕”即玉雕、牙雕、木雕,“一彩”和“一繡”指廣州彩瓷和廣繡,它們都是廣東傳統手工技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杰出代表。張民輝介紹,2020年8月,永慶坊建立全市首個非遺街區,陸續有12個非遺大師工作室進駐,張民輝的工作室就是其一。
“我們按市文廣旅局的要求,舉辦了106場牙雕技藝體驗課程,參加人數達582人次,學員們的年齡段從4歲半孩童到退休人員不等?!睆埫褫x說,非遺文化項目本來就從民間中來,現在又回到了有煙火氣的老城區。在這里,廣繡、廣彩、餅印、醒獅、簫笛、欖雕、古琴等非遺體驗課程比比皆是,不但能讓市民游客對非遺文化從認識到喜愛,也讓非遺街區不單單是購物游覽的打卡點,更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課堂。
今年,廣州進一步加大對歷史街區、非遺文化的保護力度。其中,《荔灣區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征求意見稿)》的出臺讓張民輝備受鼓舞:“不僅對牙雕技藝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直接有力的推動作用,還可以推動牙雕技藝進校園、進社區,更大范圍地宣傳它的魅力?!?/span>
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粵劇小小代言人
“總書記對傳統文化的關懷重視,對百姓群眾幸福生活的關心關切,讓我記憶深刻、感動至深?!被泟∷囆g博物館館長馬楠十分激動和振奮。當時,她向總書記匯報了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建設背景,以及粵劇戲服特色、名家流派和傳承情況??倳洀娬{,希望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
“這三年多來,一共有160多萬觀眾走進我們博物館,最高單日接待10245人次?!瘪R楠介紹,粵劇藝術博物館在收藏研究、展覽展示、公共服務、社會教育、展演交流等方面不斷提升,成為弘揚粵劇藝術和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博物館還設計開發了行當描繪、行頭制作、臉譜繪制、粵韻剪紙、節俗活動以及粵劇研學體驗等教育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尤其是青少年定期開放,寓教于樂,引導參與者在體驗中加深對粵劇及地方歷史文化的認識,深受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
2017年,博物館成立少兒粵劇傳承基地,近年來,基地積極開展普及傳承活動,與戲曲專職院校、中小學共建“生源培訓基地”,面向青少年開展粵劇培訓。據統計,先后有500多人參加了粵劇基本理論、基本功和折子戲排演等學習,并在全國小梅花大賽、廣東省小梅花大賽等多項賽事中屢獲殊榮,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粵劇的小小代言人、傳承者。
足跡地點·暨南大學
點燃中華文化傳播的“暨南火種”
2018年10月24日,在暨南大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5000多萬海外僑胞,這是我國發展的一個獨特優勢。改革開放有海外僑胞的一份功勞。他希望暨南大學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自己的辦學特色,把學校辦得更好,為海外僑胞回祖國學習、傳承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
日前,記者回訪了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三年多來,暨南大學黨委堅持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實施24條專項行動計劃,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聚焦用力、持續發力,奮力將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落細落小落實。
暨南大學
不斷擦亮百年僑校“金字招牌”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向記者回憶了當天的情景,在校史館的華文教材展區,總書記仔細翻看了由學校編寫的《中文》教材,總書記還非常認真地在展柜前翻閱了曾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鄭振鐸先生寫的《最后一課》?!斑@是暨南大學116年發展歷史上,所有暨南人難忘的時刻。這是對暨南大學的莫大關心,也是最大的鼓勵?!绷秩琦i表示。
林如鵬介紹,目前暨大有來自11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在校華僑、港澳臺學生和留學生超過1.2萬人。學校充分利用教育機構優勢,發揮社會力量,多渠道多方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了點燃每一顆“火種”,暨南大學組織開展了中華文化月、中華文化傳播大賽、中華文化大講堂、中國文化節、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展演等系列精品活動。
針對內地、港澳臺僑、華人與海外留學生三類學生,暨南大學采用“分類培養、分流教學、同向融合”的育人模式,因材施教,打造多元立體、交互融合的課程體系。除了在中國境內的“三地五?!鞭k學,近年來暨大還積極走出國門,開辦了日本學院等海外校區,并依托學校海外辦學點及全球校友會拓展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基地,逐漸形成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網絡。
“暨南大學始終把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學校辦學的使命。每一位學生在國際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一個火種。”林如鵬說,下一步,暨南大學將加快“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不斷擦亮百年僑校“金字招牌”,把“三類學生”培養成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遠播至五洲四海。
回訪三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暨大視察期間曾交流過的學生,有35%的學生正在逐夢深造,深耕專業領域;65%的學生已經在社會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貢獻青春力量。他們牢記囑托,始終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的使命擔當,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火種”。
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持續升溫
談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時的情景,暨南大學番禺校區黨委書記、四海書院院長區向麗至今記憶猶新?!捌綍r都是在電視上看到總書記,那天看到總書記本人,我們都非常激動。總書記非常平易近人,他親切地和我們握手,手很暖、很有力?!眳^向麗回憶道,總書記乘車離開后,現場師生久久不舍得散去。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鼓勵和關懷之下,學校有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在深入了解國家發展、見證國家成就的過程中激發家國情懷,凝聚起同呼吸、共命運、齊奮斗的前行力量?!眳^向麗表示,在暨南大學四海書院,來自港澳臺僑的暨南學子一起共同學習,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持續升溫。
“主要是幫助同學們完成在新環境下的適應和過渡,通過專業課程和傳統文化的學習、實踐鍛煉,加深對國情的了解和對祖國的熱愛。”區向麗介紹,暨南大學于2010年7月成立四海書院,負責暨南大學外招本科生通識教育階段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
目前,四海書院有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702名學生。四海書院創新性打造集課程研修、體驗學習、競賽活動為一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習營,同時建立了成效顯著的校內外協同創新實踐教學與訓練平臺,為港澳臺僑學子提供文化學習的優良環境和實踐平臺。
足跡地點·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
廣州中小企業堅定走自主創新道路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的廣場上,一塊刻字巨石格外醒目。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視察時,同中小民營企業負責人交流,并提到創新創造創業離不開中小企業,各級政府也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三年多來,廣州中小企業始終牢記總書記的肯定和囑托,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
2021年,廣州開發區獲批創建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該區集聚超4萬家中小企業,80%以上規上工業企業、8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均是中小企業,80%以上授權發明專利和技術創新成果來自中小企業。
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園區的廣場上,一塊刻字巨石寫著“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明珞裝備:
知識產權專利3年增近300項
2018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作為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科研成果的企業家之一,明珞裝備董事長姚維兵講述了他帶領這家中小企業如何在廣州破土而生、茁壯成長的故事。
在當時的匯報發言中,姚維兵介紹了企業的智能制造理念、創新想法和科研成果,例如明珞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00余項,其中國內外發明專利98項,有多項革命性的核心技術為全球首創,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實現數字化工廠虛擬制造與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應用落地的智能制造企業。
“在聽取各中小企業代表的發言后,總書記肯定了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币S兵回憶說,隨后總書記針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拔覀儌涫芄奈?,牢記總書記的囑咐,并堅定走在自主創新道路上,力爭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span>
下面這組數據,就是明珞如今發展的最好例證。在3年多的時間內,明珞增加了將近300項知識產權專利,其中國內/國際發明專利124項,有十多項行業內為全球領先。截至目前,明珞裝備已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667項。
一直以來,明珞在以汽車車身制造為主導的高端裝備領域大展拳腳,它的裝備成為中國智能制造高端產品的代表,并出口海外,服務全球頭部企業。從系統集成、產線交付,到核心硬件、軟件產品研發及標準化,再到工業互聯網智能數據與工業服務,明珞助力產業集群智能制造升級。其中MISP工業物聯網大數據服務平臺已連接了全球7個國家的200多條生產線近百萬臺設備,設備總價值超過30億元。
潔特生物:
“細胞工廠”成長為“小巨人”
廣州潔特生物過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建華回憶起當時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企業發展的過程。他表示,這次經歷讓他深受鼓舞。他首先向總書記展示了一個巴掌大的瓶子,這是細胞培養瓶及溫敏細胞培養瓶。因為絕大部分活體細胞在體外培養器皿中需要貼壁才能生長,潔特生物應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術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
袁建華還向總書記介紹了該公司自行研發成功的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3D細胞培養支架及細胞灌流培養系統。當時,全球只有兩家公司具有該產品的制造能力??倳洺浞挚隙酥行∑髽I的創新努力,這讓企業家們深受觸動。
袁建華表示,成立于2001年的潔特生物主要產品涵蓋了生物科研、體外診斷、細胞治療等生物醫藥領域。潔特生物已于2020年1月22日登陸科創板,同時也是廣州市第一家于2020年在科創板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2021年8月更是被納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
袁建華認為,“專精特新”這四個字做起來,首先要頂住周圍所有的壓力,專心致志去做一件事情。自成立以來,潔特生物擁有128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有26項,就是“專心致志”的最佳印證。近兩年,團隊潛心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用正壓防護服,可有效阻斷來自外部環境的氣溶膠、噴濺液及塵埃等有害物質的傳播與感染,不僅對穿戴人員起到有效的防護作用,同時提供舒適的穿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