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設施,大“變身”!近年來,廣州加快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探索城市高品質建設、高質量治理的途徑,在全市積極推廣社區設計師工作。聚焦市民需求,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日前邀請行業內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對廣州大橋底公廁、大南路公廁、1路公交車總站公廁開展了設計改造,打造城市品質建設的精品示范。
廣州大橋底公廁設計
打造二沙島便民服務設施“新名片”
公廁位于二沙島、廣州大橋底,如今面臨廁位不足、立面簡陋、氣味較大且第三衛生間缺乏等問題。廣州市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馬震聰及其團隊關注市民需求,契合場地周邊高品質城市面貌,致力于打造二沙島便民服務設施“新名片”。
設計師團隊改變公廁現有布局,為其融入了第三衛生間,并保留了管理設備間,做到在解決通風不足、氣味難聞等問題的同時,豐富內部空間功能,提升市民使用體驗。不僅如此,設計師團隊還根據場地現狀特點,以通透的設計造型,植入“木棉花”元素,打造舒適、簡約、大方的城市公廁。
廣州大橋底公廁改造效果圖
環形屋檐下,公廁室內外空間若即若離,營造出“堅韌簡約”的整體風格。木棉的花瓣自然形成廁所空間,內部采用開放式天井布局,通過豎槽分隔提高室內采光與空氣流通,既保證了公廁的通風,又保護了使用者的隱私。
大南路公廁改造
打造北京路商圈的“小精致”
大南路公廁位于北京路核心商圈,起義路與大南路交界。該公廁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廁位數量較少且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已無法滿足當今日益增長的居民和游客使用需求。改造邀請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胡展鴻團隊主持設計。設計師團隊提出將“公共性”作為改造突破的重點,將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放在首位。靈活使用輕介入、低成本的改造手段增加廁位數量、優化公廁內部流線、提升女廁廁位比例,整體優化公廁使用體驗,打造北京路商圈的“小精致”。
在外立面提升上,設計師團隊結合公廁所處步行街花店與燈飾店較多的特點,提出“花之鋼琴”的概念,通過鋼琴琴鍵般疊合的格柵曲線勾勒公廁外表皮。夜深人靜,暖光從建筑的空隙中透出,與大南路的燈飾店交相輝映。
大南路公廁改造效果圖
1路公交車總站公廁改造
打造學校旁簡潔大方的“巧立方”
1路公交車總站公廁位于署前路與廟前直街相交處,西側為地鐵進出風口,東側為署前路小學,南側為1路公交車總站。公廁常常有大量的游客、學生、家長使用,但卻面臨著廁位不足且缺乏第三衛生間等問題。為更好為市民排憂解難,項目邀請南沙原創建筑設計工作室主持建筑師劉珩參與設計。設計師團隊打通內部閑置雜物房增加公廁廁位,同時優化公廁內部流線并增設了工具間及第三衛生間,大大提升了公廁的空間功能。不僅如此,還通過設置多功能厚墻的方式,匿藏清潔用房的工具存貯功能,做到在有限的場地內,最大化提升市民用廁體驗,成為學校旁一座簡潔大方的“巧立方”。
1路公交車總站公廁設計效果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社區設計師公廁改造系列項目致力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注重對城市文化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高效結合,借助設計的力量,解決市民使用公廁時遇到的困難。未來將加快推進項目實施,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宜居、宜業、宜學、宜游、宜養的品質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