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議飽含民聲民意 辦理彰顯承諾擔當
人大代表建議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聯系群眾的“直通車”,辦好代表建議不僅是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支持代表依法履職的重要內容,也是政府全面履行職責、自覺接受監督的內在要求。
過去一年,在各級人大的推動下,各級政府承辦單位凝心聚力、躬身實干,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辦理任務,不斷增強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實效,讓人大代表的“金點子”落地生根。
4月24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發布了2023年度廣州市各級人大代表建議辦理工作十大優秀案例。這些案例回應了民生關切,既關注城市文化塑造、社會文明提升,又助推社會經濟發展,為“百千萬工程”蓄力。
一個個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的生動故事,充分彰顯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這些亮點突出、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先進典型案例,全方位展現了廣州人大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城市文化
新春煙花匯演重現白鵝潭
文化服務送到市民家門口
2024年2月10日,廣州珠江白鵝潭上空煙火璀璨,闊別十二載,廣州再次以新春煙花秀迎接新年。
自1995年起,白鵝潭的新春煙花匯演連續舉辦了18年,行花街、睇煙花,已成為廣州市民過年的集體記憶和習慣。包括林欣在內的多名市人大代表聯名向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盡快恢復在白鵝潭舉辦春節煙花匯演的建議》。
在市人大常委會的推動下,廣州市決定恢復春節煙花匯演活動。“我們嚴格落實煙花作業全流程監管,細化完善十二項具體安保工作措施,確保活動圓滿舉辦。”荔灣區常務副區長李鋒介紹。在精心籌備和周密部署下,當晚的白鵝潭,千架無人機裝點夜空,超13萬發煙花盛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景象,編織起了甲辰龍年的廣州記憶。
據介紹,煙花匯演共吸引一江三岸沿線約80萬名觀眾觀看。在匯演的帶動下,2024年春節假期廣州市共接待市民游客超過1555萬人次,實現了文化影響力和社會效益高度統一。
城市文化名片的塑造,不僅僅靠一場隆重的表演,更在于市民日常生活的點滴。
越秀區人大代表董敏提出了《關于加強區級文化館建設,高質量助推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建議》。承辦單位通過盤活歷史資源、落實“文化惠民”、探索數字賦能等一系列有力舉措,成功打造了逵園藝術館、榮寶齋廣州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并新建、改建222個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打造“10分鐘文化圈”,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同時,進一步營造了廣州濃厚的文化氛圍。
鄉村振興
協同治水“治出”美麗鄉村
小小路燈“點亮”前行之路
樹木蔥蘢,小河潺潺,南村鎮坑頭村正逐步呈現出一幅自然和諧的生態宜居畫卷。隨著越來越多關乎鄉村居民幸福生活的建議從紙上落到地上,廣州美麗鄉村的面貌也在悄然發生改變,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去年,番禺區南村鎮人大代表陳健明提出《關于開展南村鎮農村水環境整治的建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與迅速響應。
水環境整治后的南村鎮坑頭村
過去一年,南村鎮采取了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協同治理的創新路徑,大力推進各項整治工作。新建了9.7公里的雨水管渠和22.4公里的污水管網,對6條河涌進行了綠化升級,并成功建成5.3公里的碧道。
農村水治理,治出了南村鎮的美麗鄉村,從化太平鎮亮起的盞盞路燈,不僅點亮了村民的夜間出行之路,更照進了村民的心坎里。
去年,從化區太平鎮人大代表羅燕萍提出的《關于維修太平鎮鎮村照明系統的建議》,也得到了有效落實。自建議辦理以來,太平鎮累計在16條村更換路燈605盞,覆蓋周邊村民約4.5萬人,讓村民夜間的出行安全有了保障,切實提升村民出行安全指數,得到周邊群眾廣泛好評。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現在無需再摸黑返家,晚上出行也更安全便利!”
補齊鄉村生活的短板,是加快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必答題,隨著一系列推動鄉村振興的代表建議高質量辦理完成,廣州的廣袤鄉村正展現出新面貌和新活力。
長遠發展
優質生活圈為東部中心引“鳳凰來棲”
心理輔導教師護航青少年“向陽而生”
在“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的征途上,人大代表聚焦高質量發展,為廣州出謀劃策。廣州市以高質量辦理代表建議為抓手,推動廣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隨著廣州東部中心“現代活力核”的加快建設,越來越多新市民選擇在增城安家追夢。如何同步打造更優質的生活圈,也考驗著城市的智慧和力度。
2023年,增城區人大代表伍泳康提出《關于打造廣州東部中心樞紐核心區優質生活圈的建議》,受到增城區政府的高度重視。過去一年,承辦單位通過高標準配置市級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交通路網規劃建設、引進優質商業、教育等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代表建議辦理,一批群眾期盼的民生項目相繼建成落地。目前,廣汕高鐵“新塘站”已開通,廣匯新世界綜合體已開業,廣大附中增城實驗中學(高中部)等5所學校如期建成開學,極大地提升了周邊居民生活質量。
而在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番禺區人大代表黎曉敏提出的《關于加強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預的建議》,同樣得到了番禺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人大代表們的積極響應。
隨著一系列有力舉措的推進,番禺區226所中小學校實現了設置心理輔導室、配備心理輔導教師、定時開放、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四個100%,不僅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也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文明
推動廁所革命讓方便更“方便”
完善無障礙設施讓愛更“無礙”
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張最直觀的城市名片,代表著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綜合影響力。人大代表們不但關注城市的面子,也關注城市的里子,無論是城市角落里的公共廁所,還是特殊群體必需的無障礙設施,都是人大代表建言獻策的內容。
市人大代表陳茵明提出《關于提升我市廁所建設管理人性化、品質化水平的建議》,在承辦單位的積極推動下,廣州市通過新建、改建公廁,推廣智能技術,不斷提升公廁建設和管養水平。據悉,2023年廣州市完成新建公廁67座,改建171座,新增對外開放內設廁所112座,公廁無障礙設施覆蓋率達到85%以上。這些舉措極大解決了廣大市民和來穗旅客如廁難的問題,讓市民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政府對于民生細節的關注和用心。
加強無障礙設施的日常維護是保障所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圍繞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熱點問題,市人大代表方雪容提出了《關于加強全市無障礙設施日常維護的建議》。在承辦單位的高效落實下,目前,廣州無障礙停車位由2021年之前的不足20%提升至75%,老舊小區改造共增設無障礙通道156.1千米,惠及66.5萬戶家庭、212.8萬居民。全市新建公共建筑、新建道路、公共交通設施的無障礙設施建設率達到100%,這一數字的背后,是承辦單位對每一個細節的嚴格把控和對每一個建議的認真執行,讓特殊群體也能夠輕松享受信息化時代的便利,彰顯了廣州的城市溫度,也提升了廣州的城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