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貫徹落實“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花都區政協充分發揮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踐行“協商于民、協商為民”的宗旨,把重民情、解民憂、惠民生貫穿于履職的各個領域和環節。
反映社情民意惠民生。花都區政協堅持以委員為主體,以機關為保障,在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構建雙向、暢通、規范的政治傳輸渠道,使群眾的意愿和訴求及時、有序、充分地表達,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理順社會情緒、增進社會共識,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今年以來,共邀請政協委員36人次,對區各職能部門所涉及的教育整頓、司法隊伍整頓、述職述廉述德等12次主題活動進行參與監督;積極開展“兩代表一委員”履職活動,共組織5批次21人次深入基層察民情、走進一線辦實事,接待來訪群眾32人次,收集6類16條民生訴求,主動與區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先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垃圾分類、道路交通等問題的妥善解決。
投身基層服務解民憂。花都區政協充分運用政協的資源和優勢,主動融入、加強對接,結合企業和社區需求,聯系服務企業、居民,幫助解決企業和群眾難題。深入轄區15家企業開展走訪,了解企業21條需求,協調各方渠道,回應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推動問題訴求解決,努力營造優質營商環境。結合“在職黨員回社區開展服務”活動,組織區政協機關30余名黨員,深入14個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垃圾分類、交通知識宣傳、燃氣安全宣傳及滅火演練”等活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八小時之外”的先鋒作用,真正把服務落到基層、落到實處。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選派部分黨員領導干部駐守隔離酒店,做好境外航班旅客隔離的服務保障工作,為守住國門筑起一道堅實的防護墻。嚴格落實市政協辦公廳要求,向全區233名委員轉發《凝心聚力 全力以赴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硬仗---致廣州市各級政協委員的倡議書》,部分政協委員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向抗疫一線捐贈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醫衛界委員投身全區核酸檢測、疫情防控和后勤保障工作中,與各界群眾攜手并肩奮戰在防疫抗疫第一線,展現為民履職的責任擔當。
順應群眾需求辦實事。圍繞區委區政府“我為群眾辦實事”總體安排,結合區政協職能使命,共組織政協委員開展專題調研視察和民主監督活動7次,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務實建言、主動作為。緊盯“書香校園建設”開展專題視察,助力打造廣州地區“公共館+學校+社區”首創閱讀新模式,打通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為更好吸引讀者、惠澤社會作出積極貢獻。著眼“破解綠蘿產業發展難題”開展專題調研,就突破綠蘿產業發展瓶頸、推進花都區農業現代化發展、加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建言獻策,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聚焦“精神殘疾患者”閉環式管理開展民主協商,探討當前“精神衛生體制建設不夠健全”“精神殘疾患者預防干預體系缺失”等問題的具體對策,為創建“和諧花都、幸福花都”添磚加瓦。圍繞“法治花都建設、中醫藥事業發展、提升交通安全”等開展民主監督,建言補齊民生短板,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動改革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圍繞推動花都區餐飲人才隊伍建設和餐飲行業健康發展協商議政,為推進“粵菜師傅”工程,打造花都餐飲文化品牌,凸顯“花都味道”建言獻策。圍繞充分發揮空鐵樞紐功能、培育和發展會議展覽業開展專題調研,為打造花都會展產業,打開空鐵樞紐世界之窗發揮政協“智囊團”作用。圍繞花都區婚姻登記處升級擴容建設,提升全區婚姻登記服務水平,組織政協委員提出意見建議,推進花都區“婚慶+”產業的大發展。區政協還充分發揮政協委員扶貧助學慈善基金作用,2020年,聯合區婦幼保健院(胡忠醫院)為235人次困難群眾救助醫療費用17余萬元,今年將持續實施困難群眾住院愛心救助項目,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