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完成市本級實事35015件
全新升級的6.6公里臨江碧道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放松的好去處。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廣州市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辦好一件件民生實事,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滿意度、民生實事精準度和共同富裕感知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實施市本級實事41464件,已完成35015件,切實取得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成效。
累計建成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179個,家庭養老床位突破1.6萬張。
加快推進河涌整治,147條城市黑臭水體和50條重點治理河涌已全部消除黑臭。
高標準建設生態碧道,全市新建成43.8公里碧道、32個口袋公園、23.3公里緩跑徑、29.5公里園道。
推行“雙報到”機制,全市共有27.9萬多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逾3000個單位黨組織向屬地鎮(街)報到,圍繞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創建文明城市等開展服務活動5.1萬多次,參與服務活動的在職黨員達79萬多人次,為群眾辦實事27萬多件。
民生建設水平實現“大變化”
“參加粵菜師傅培訓后,我開的‘農家樂’每年收入從幾萬塊增長到十萬元以上!”在從化區粵菜師傅培訓室,一位從2018年就開始參加培訓的朱師傅這樣告訴記者。一直堅持參加培訓,讓她不斷提升自己的廚藝水平,2019年她還獲得了“羊城工匠杯”從化粵菜師傅美食烹飪獎。隨著廚藝水平的提高,朱師傅開的“農家樂”回頭客越來越多,收入自然水漲船高。
從可操作易見效的“小切口”入手,廣州落實好就業、養老、教育等具體任務,推動民生建設水平實現“大變化”。截至目前,實施市本級實事41464件,已完成35015件,切實取得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成效。
高質量推動“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工程羊城行動有明顯成效。截至8月底,全市鑒定粵菜師傅獲證8992人,全市資助“粵菜師傅”類工種職業技能提升培訓4564人;“粵菜師傅”“南粵家政”、農村電商分別培訓8992人次、5.88萬人次和4591人次。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基本養老需求不斷被滿足。日前,人民日報刊發題為《1.6萬老人有了家庭養老床位》的整版報道,聚焦廣州為有照料需求但未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廣州市“老有頤養 幸福頤康”為老服務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提前完成預期目標,累計建成街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頤康中心)179個,家庭養老床位突破1.6萬張,切實增加了優質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拉近了養老服務“一碗湯”的距離,滿足了養老不離家“一張床”需求,幫助老年人實現了“養老不離家”或就近在自己熟悉的社區養老的愿望,為幸福養老提供了更多選擇。
為全面落實中央“雙減”工作部署,廣州落實“雙減”再出新招。8月26日,廣州市教育局印發《關于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通知》,提出了減少考試次數和作業量,優化校內課后服務和作息安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在廣州市教育局與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共建的清華附中灣區學校正式啟用后,該校探索分層教學,合理設計作業難度和總量,讓班上同學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教育,享受成長樂趣。
居民“生活越來越舒心了”
前不久,有家住廣州市海珠區的居民給附近的江南西垃圾壓縮站送來了錦旗?!耙郧皦嚎s站周邊環境非常臟亂,臭氣熏天?,F在變得干干凈凈,一點臭味也聞不到,也沒有噪音擾民,生活越來越舒心了!”家住廣州市海珠區海幢街杏林小區的邵女士告訴記者,她每天都會經過江南西垃圾壓縮站,這樣“無聲”的變化對居民們來說真是暖上心頭。
原來位于杏林大街20號的江南西生活垃圾壓縮站,由于地處居民密集區,對周邊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噪音和臭味是市民群眾投訴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如何保證垃圾壓縮站的正常運作,同時優化壓縮站周邊環境衛生,廣州市海珠區高度重視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升級改造江南西生活垃圾壓縮站,通過配備噴淋降塵除臭設備、完善污水收集系統、補種綠植美化外墻等舉措,有力提升市容環境和居民生活品質。
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噪音擾民等問題是廣州市聚焦提高公共服務滿意度的重要體現。
開展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印發2021年交通擁堵點治理項目清單及方案,其中,2021年市本級計劃完成20個交通擁堵點位治理。截至目前,市本級已完成10個點位治理任務。
加快推進河涌整治,147條城市黑臭水體和50條重點治理河涌已全部消除黑臭,治理后的河涌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煥發新活力、呈現新面貌。
開展機動車亂鳴喇叭專項整治,全市范圍內禁鳴喇叭,重點查處7類鳴喇叭行為,查處機動車亂鳴喇叭848宗,切實減少機動車噪聲污染,還廣大市民寧靜的工作生活環境。
高標準建設生態碧道,全市新建成43.8公里碧道、32個口袋公園、23.3公里緩跑徑、29.5公里園道。其中增江碧道、蕉門河碧道等被水利部作為“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在全國廣泛宣傳?!稄V州市碧道總體規劃和實施》項目榮獲WLA世界景觀建筑大獎的“建成類-城市空間”獎和LILA(國際景觀獎)“基礎設施類”獎。
黨建引領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重點民生項目,辦好民生實事是一項大工程,需要強化統一領導、頂層設計和整體推進。截至目前,市領導每人包干認領5項重點民生任務,市領導掛帥10項廣州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全市各區、各部門制定涵蓋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辦實事項目清單1732項。
作為確?!拔覟槿罕娹k實事”活動落地見效的政治基礎和組織保障,廣州市把“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系作為辦實事的“動力源”,把黨組織、黨員為群眾辦實事“雙微”行動作為辦實事的“加速器”。
11個區、176個鎮(街)實現“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綜合指揮調度平臺全覆蓋,辦理呼應工單810萬余件。推行“雙報到”機制,全市共有27.9萬多名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逾3000個單位黨組織向屬地鎮(街)報到,圍繞疫情防控、垃圾分類、創建文明城市等開展服務活動5.1萬多次,參與服務活動的在職黨員達79萬多人次,為群眾辦實事27萬多件。
在天河區鳳凰街漁沙坦社區,部分道路未安裝路燈,居民群眾夜間出行不便,希望街道社區能加裝路燈。街道黨工委線下發布“亮燈暖心”安裝路燈項目,區住建局機關黨組織及時承接,與街道共商安裝路燈事宜。目前計劃在漁沙坦社區東邊坑1-20巷約200米地段安裝路燈,為周邊800多戶居民群眾夜間出行提供照明,有力保障出行安全。
“您的心愿、我的志愿”——黨組織、黨員為群眾辦實事“雙微”行動持續開展,依托“12345”熱線、“穗好辦”等線上平臺收集群眾現實關切,在市級融媒體平臺145個街道公眾號設置“有求必應”欄目,依托全市各級2800多個黨群服務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立“群眾微心愿連鎖店”,截至6月上旬,已面向全市黨員群眾征集“學子追夢”“安全屋”“金雁小學堂”等民生微項目2382個,已領辦1367個;征集群眾微心愿15618個,已認領9697個,實現“小事街道就近辦,難事各級跟進辦”。
在從化區呂田鎮,鎮第三小學位于廣州市最北部山區,交通相對閉塞,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其中有33位學生來自低保家庭,生活十分困難,有的家庭月收入僅1200元左右。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的旺盛期,為保障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該校通過“雙微”行動發布“‘愛心午餐’一學期”“微心愿”。不久,中共廣州市從化區教育局機關委員會發動黨員群眾,認領了33名困難學子的“微心愿”,為他們籌得2.4萬余元,順利解決了一學期的午餐費用,大大減輕了他們的家庭負擔,確保他們能夠集中精力安心學習、茁壯成長。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住有宜居、出有暢行、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弱有眾扶、急有速應,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廣州在“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發展之路上步伐沉穩,信念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