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基層延伸 往縱深發展 全市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力爭圓滿收官
鎮街團建指導員、村(社區)群團助理……去年以來,在廣州天河、南沙、從化、增城4個區的基層團組織中,誕生了這樣一批全新的崗位。
新崗位需要新血液。人,從哪里來?他們,有可能是中學德育副校長、媒體記者,可能是鎮街年輕干部、非編人員,還有可能是“三支一扶”人員和社工……
多樣化的選聘方式,極大擴充了基層團的工作力量,構建了全新的人才梯隊。通過三組數據可以直觀看出增量:四個試點團區委工作力量增加56人,比改革前增加77%;鎮街工作力量增加218人,為改革前的3.8倍;村(社區)工作力量增加864人。
1000多名基層團干部的加入,在廣州共青團聯系青年、服務大局的組織體系中,讓團的基層力量薄弱狀況率先得到明顯扭轉,團的組織力得到了明顯提升。這一系列數據背后,是廣州在啟動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提交的其中一份硬核“答卷”。
數據翻倍背后:
一張強團改革硬核“答卷”
今年是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百年奮楫,作為中國共青團的誕生地,廣州一直有著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光榮傳統。
當前,廣州市各級團組織肩負著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使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十四五”時期深化群團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黨的領導,積極履行推進改革職責,在建機制、強功能、增實效上持續用力,推動廣州共青團改革不斷向基層延伸,向縱深發展。
2021年5月,團中央印發《關于擴大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廣州市天河區、南沙區、從化區、增城區入選此輪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擴大試點區名單。
立足全局謀一隅、抓好一隅促全局。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推動共青團在縣域強化政治功能、形成社會功能,制度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建帶團建實效進一步增強,團干部來源渠道進一步拓寬,團的社會領域覆蓋密度進一步提高,團組織的大局貢獻度進一步提升。各試點區主動作為,勇于創新,力爭以優異成績迎接改革試點終期評估。
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還將由區級層面上升至市級層面復制推廣,努力在全省范圍形成示范效應。
強化政治引領:
打響“發令槍”繪制“路線圖”
黨領導團前進,團緊跟黨奮斗。為做好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廣州共青團不斷增強為黨做好青年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堅持以黨建掌好“舵”與“帆”,以制度夯實“根”與“基”,一年來黨建帶團建實效得到進一步增強,制度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
廣州各試點區成立以區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改革試點工作納入區委常委會研究討論議題,同時,將團建、隊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考核體系和區級黨委巡察監督工作內容,已落實將團建經費納入黨建經費整體計劃、將青年工作經費納入區級年度財政預算。
在強化團教協作方面,各試點區已落實團區委負責人進入同級黨的教育領導機構和教育督導機構,同時落實少工委“雙主任”制度,由團區委主要負責人、區教育部門負責人同時擔任區少工委主任。
有了“發令槍”,還要有“路線圖”。廣州堅持制度先行,夯實“根”與“基”。
去年7月19日,團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廣州新時代基層黨建帶團建的若干措施》,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緊接著,廣州召開全國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及行業系統團建試點工作推進會,對各項改革試點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去年8月,市委深改委印發《廣州市“十四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明確將共青團改革試點工作納入廣州市“十四五”深改事項任務。
為進一步拓寬團干部來源渠道,廣州還積極推動改革團的工作力量選用機制。
配齊團區委工作力量方面,4個試點區通過配齊團區委專職團干部、選配兼掛職和項目化、社會化選聘的方式增加團的工作力量,團委機關現有各類工作力量129人,比改革前增加了56人,增幅77%。天河區團委增設1個內設科室和3個編制,成為本輪全省試點縣區團委編制增幅第一。
配強鎮街團的工作力量方面,各試點區落實鎮街團(工)委書記專崗專設,51個鎮街配備鎮街專職書記(副書記)51人。通過購買服務、調配兼任等方式在全省創新推動新增配備鎮街團建指導員84名。從學校、醫院、科研院所、科技創新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等領域選拔配備鎮街團(工)委掛兼職副書記111人,今年5月,團市委繼續加大統籌組織力度,會同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下屬信息時報社遴選23名優秀黨團員和青年社區記者到試點區轄區鎮街團(工)委掛兼職,屆時鎮街一級工作力量將達到改革前的3.8倍。
在充實村(社區)團的工作力量方面,廣州探索構建“團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梯隊,在不新增加財政經費支出的情況下,選配864名村(社區)群團助理充實基層一線工作力量。
拓寬社會覆蓋:
緊密聯系青年融入大局
改革,還要活躍基層,勇于拓展新領域,要把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為共青團團結引領廣大青年施展才華、建功立業的主戰場。
立足當好黨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廣州共青團堅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認真履行引領凝聚青年、組織動員青年、聯系服務青年的職責,把共青團縣域改革放在全市發展大局中去謀劃,把改革和廣州中心工作彼此融合,促進改革提質增效,充分提升新時代共青團的組織力、引領力、服務力和大局貢獻度。
一年來,通過加強陣地建設、組織覆蓋,在廣州各試點區,團的社會領域覆蓋密度進一步提高、團的社會功能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大局貢獻度進一步提升。
各試點區聚焦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積極推進兩新團建,探索青年聚集情況,成立青年社團、依托“青年之家”建立團組織等方式,科學合理地擴大和優化區級團委管理幅度,更加扁平地聯系覆蓋更多青年。
截至2022年3月,4個試點區現有社會領域團組織數3304個,比改革前增加了750個,增幅30%;指導成立區級團辦青年社團19個,比改革前增加了9個,增長率90%;“青年之家”數233個,比改革前增加了193個,增幅480%,已實現100%覆蓋鎮街的目標。
堅持服務大局方面,廣州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的“質”與“效”也在提升。
近年來,廣州圍繞“樂游、樂學、樂業、樂創、樂居”五方面為港澳青年來穗發展提供政策保障。越來越多的港澳青年,在廣州追夢、筑夢、圓夢。
南沙區制定首個以共青團為主導的、專門面向港澳青年的扶持政策文件《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實施辦法(試行)》,打造“灣區啟夢港”支持港澳青年發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平臺。累計超過5.2萬名港澳青年在南沙交流交往,近2000名港澳青年來到南沙實習,260個港澳青創項目團隊(企業)扎根南沙創新發展,開創了粵港澳青年交流新局面。
從化區則著力打造青年鄉村振興新業態。在原有1個區級“青年之家”的基礎上,形成了覆蓋8個街道、20個特色小鎮的“1+8+20”青年之家站點模式,圍繞村淘電商、鄉村旅游、創新創業等內容,舉辦了20多期專題培訓班和交流活動,打造全鏈條服務的創新創業生態,助力從化建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
增城區團委聯合區委組織部等有關單位共同推出增城區“青年創業展翅計劃”,為全區創業的青年及優秀創業項目提供3年本金總額1000萬元的免息貸款、免費技能培訓和信息跟蹤服務,多方面對青年創新創業給予扶持,以增強青年創新創業新動能。
持續擴大成效:
打造改革試點工作樣本
號令響,路線明,發展已入縱深。一年來,廣州共青團持續科學謀劃推進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引領廣大團員青年讀懂廣州、熱愛廣州、奉獻廣州,已逐漸打通強團改革“最后一公里”。
值得關注的是,2022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工作安排將聽取《我市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情況的匯報》列入市委深改委會議議題,這也為共青團改革試點創造了有利條件。
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聽黨話、跟黨走是新的征程上共青團的使命擔當。接下來,廣州共青團將查漏補缺,總結提升,及時打造改革試點工作樣本,持續擴大改革試點成效。同時,扎實開展“喜迎二十大、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持續組織開展“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全面提升團在社會領域的組織覆蓋密度;推動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縱深實施;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團等,為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貢獻青春力量,在實現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中扛起廣州擔當、作出廣州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