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新時代檢察人,我將把畢生熱愛與激情投入檢察事業,辦好每一起案件。黨代表和檢察官都是沉甸甸的責任,我將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省黨代會精神。
一份份檢察建議書,折射出她在辦案背后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努力;一封來自被害人女兒的感謝信,彰顯了她從一名普通干警成長為“全國十佳公訴人”不變的初心: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她就是張瑜,廣東省廣州市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助理。5月22日,她作為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聆聽了黨代會報告。“黨代表們工作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奮斗目標:為人民服務。”
愛跟自己較勁的“川妹子”
“剛開始,張瑜法學理論功底還不夠扎實,法庭辯論略顯稚嫩。”如今在檢察系統里名氣響當當的張瑜,2011年從中山大學法學院畢業,剛進入花都區檢察院時,曾被“師傅”杜華這樣評價。
別看張瑜外表溫柔,她可是個愛跟自己較勁的“川妹子”: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法學專業;大四一年,白天在律所實習,晚上備考司法考試,3個月考出了448的高分;自大一養成跑步習慣,至今堅持每天慢跑5公里以上。
對待工作,她的狠勁更不減。花都區檢察院給青年干警制定了培訓計劃,從法學理論、法律條文、司法解釋,到指導性案例、語言表達、控辯演練等,反復進行系統培訓。張瑜對標全國公訴人的競賽標準,把所有休息時間都用來訓練。
如今,她幾乎能將《刑法一本通》中所有的法律條文、司法解釋熟練地背下來。備賽期間,她積累了兩件“法寶”:一是密密麻麻近10萬字的筆記本,二是錯題本。憑著這兩件“法寶”,很多問題張瑜都能快速給出答案。
辦案中,張瑜注重找出案件背后隱藏的細節
通過訓練,張瑜的綜合素質和技能得到明顯提升,逐漸在廣州市、廣東省公訴人與律師控辯賽中嶄露頭角,2020年在廣東省公訴人業務競賽中名列前茅。先后獲得“廣州市公訴標兵”“廣東省公訴標兵”“廣東省十佳公訴人”等榮譽稱號。
2020年9月,她參加第七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全國十佳公訴人”稱號,與隊友共同創下該項競賽廣東檢察機關代表隊歷史最好成績。
辦案要從當事人角度著想
“她辦案細致規范,分析論證深入透徹,結論嚴謹準確。”在同事眼中,張瑜身上展現著辦案求極致的工匠精神。
“辦案是一項嚴謹的工作,必須懷著敬畏之心,謹小慎微、一絲不茍,真正做到客觀公正、不枉不縱。”辦案中,張瑜注重找出案件背后隱藏的細節。她承辦的800余件案件,許多開始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經她辦理后都表示認罪服法,且適用法律得當,無冤假錯案。
“省黨代會提出要提升司法公信力。檢察官依法行使國家檢察權,在人民群眾心中,檢察官就代表著國家和法律。”因此,她認為在辦案中,要從當事人角度著想,注重法理情相融合。
在一起故意傷害案中,一個年輕母親騎電動車行駛時,被一名精神障礙患者用石頭砸中頭部不幸身亡。張瑜閱卷時發現受害人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便主動到家中走訪,了解到這個家庭因母親突然離去變得支離破碎,孩子們失去母愛,家中還有患重病的老人需要照顧。
此后,張瑜多次回訪,給孩子們帶去禮物,給予母親般的關愛。因行為人無力賠償,張瑜為其爭取到3萬元司法救助金,還積極協調民政、婦聯、居委會等開展多元救助幫扶。
“案件辦結后,我收到了一封來自被害人女兒寫給我的感謝信。”張瑜說,孩子的父親告訴張瑜,女兒的愿望是將來也要成為一名像她那樣的女檢察官。
“一個好的檢察官,不能只就案辦案,應該關注案件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通過檢察履職促進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張瑜對記者說。
“打破砂鍋問到底”
2021年7月,張瑜調入廣州市檢察院工作,主要協助第三檢察部副主任吳悠辦案。“對某個問題的探討,往往經過一輪討論后意見已闡述清楚,但她不會就此結束,總是查閱收集理論文章和檢答網相關參考資料發給大家,繼續新一輪探討。”吳悠對張瑜的執著精神印象深刻。
張瑜不僅精通業務,工作熱情也很高,只要涉及辦案或與辦案相關的工作,她都會表現出“雀躍”的姿態,積極主動承擔,充滿活力和沖勁。
有一次,吳悠與張瑜提前介入一起職務犯罪案件。因涉及犯罪事實多、犯罪類型特殊、案件復雜,辦案組連續7個小時討論案情。討論過程中,張瑜對案件涉及的各種問題都能說出如何處理,并能準確說出相關法條和司法解釋是如何規定的,大家都對她深厚的法律功底贊嘆不已。
生活中,張瑜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充電,系統化整理業務知識,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保持專業精進。她還經常向大家分享所思所學所得。得益于此,2021年9月,她受聘為國家檢察官學院檢察教官。
從檢11年來,張瑜先后獲得“全國十佳公訴人”“廣東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