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是在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豪情滿懷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的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我們堅決把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更好地優化統計服務,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廣州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小華表示,統計數據是反映經濟社會運行的“晴雨表”,廣州市統計系統將統一思想認識,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學習宣傳貫徹省黨代會精神,聚焦主責主業真學實干、踔厲奮發,堅守統計數據質量生命線、做優做實統計服務、持續推動統計改革創新,為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貢獻統計力量,為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擔起統計責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陳小華
通過“三堅持”做實“三服務” 助力廣州高質量發展
記者:廣州市統計局將如何以實際行動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踐行到廣州未來發展中?
陳小華: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廣州要縱深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把握“三新一高”重要要求,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提供重要支撐。在這個發展大局下,我們將通過“三個堅持”來做優做實統計服務,推動統計工作提質增效,為更高起點推進廣州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可靠的統計保障。
一是堅持統計數據質量至上。數據質量對于客觀準確反映全市發展大局至關重要。廣州統計系統將自覺把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確保數出有據、真實準確,守牢統計數據質量這一底線和生命線。二是堅持統計精準“三服務”。圍繞做好對市委市政府、對經濟建設部門和各區、對基層群眾“三個層面的服務”,扎實做好經濟運行情況監測分析,及時通過客觀翔實統計數據,從行業、產業、就業、物價、結構調整等宏觀經濟數據和企業生產經營質量效益等微觀主體感受,以及行業、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長短板,著力把情況分析透徹、把亮點展示到位、把問題反映充分。三是堅持統計求真為民,不斷完善人口就業、健康養老、文化體育、婦女兒童等社會民生統計,打造萬戶居民調查服務星級品牌,緊盯群眾的“衣食住行”,聚焦基層的“急難愁盼”,以“小切口”跟蹤反映民生“大變化”,為持續改善民生提供決策依據。
積極推動國家級試點創新 繼續健全新經濟、現代產業等統計監測體系
記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始終保持勇立潮頭、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膽識氣魄。廣州統計系統將如何結合本職工作推動改革創新?
陳小華:近年來,廣州統計系統以加強統計智能化建設為抓手,圍繞技術手段和統計方法制度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構建現代化統計調查體系。
一是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積極融入“數字政府”建設,大力推進統計工作數字化改造,加快統計智庫平臺升級建設,加快應用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努力實現統計工作的“減負、增效、提速”。
二是不斷深化統計調查制度改革創新,積極參與和推動國家、廣東省統計創新試點,力爭廣州的統計改革創新力度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以重點創新試點“統會融通”項目為例,具體就是在試點企業中,通過程序實現企業會計財務報表和統計報表的智能化融通,推動統計信息獲取實現從人工到智能的轉變,使數據填報更精準,并可將報表報送時間由原來的半天或一天縮短至半小時以內,極大減輕基層統計員數據審核壓力,同時實現數據質量全面監管,這項試點已于2022年2月獲批升格為國家級試點項目;“數據生產要素統計核算”試點出爐是為了反映數據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數據生產要素創造的增加值納入現行統計體系。去年開始,我們選取了海珠琶洲片區全部“四上”企業進行試點,全面掌握了區域內數據生產要素發展情況;今年除了海珠外,我們將該項核算試點擴大至黃埔、天河、南沙、越秀、白云等區域,調查對象除了“四上”企業外,還擴大至規模以下企業及行政事業單位,調查對象從去年的1640個增加至1萬個左右。基于前期成果,這項試點也于2022年5月獲批升格為國家級試點項目。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走深走實、擴點擴面持續深化多項試點工作。
三是在重點制度改革創新試點的基礎上,我們還將不斷健全完善新經濟、現代產業等統計監測體系,努力打造立體化的統計改革創新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統計新成果,為助力廣州、廣東高質量發展貢獻統計力量和統計智慧。
加大對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資源投入和扶持引導
記者: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制造業立省不動搖,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請問廣州統計部門對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進一步夯實制造業立市的基礎有何建議?
陳小華:今年一季度,廣州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21.7%上升至23.5%,工業增加值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21年提高12.1個百分點,在經濟穩增長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對應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制造業立省要求,廣州將毫不動搖堅持制造業立市,堅定不移地加大對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的資源投入和扶持引導,鞏固、提升、發揮制造業在經濟穩增長中的重心作用。建議在接下來的3~5年,集中全市資源聚力推動智能和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生物醫藥制造業等產業在已積蓄了一批優質企業的基礎上,從強鏈補鏈的角度再靶向聚集一大批產業上下游的核心企業,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增強近幾年能迅速形成支撐的優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著眼搶占未來制造業發展制高點,緊抓廣東著力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的戰略機遇,在今后3~5年的戰略窗口期,加大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招商和項目落地推進力度,下好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先手棋,為提升廣州制造業的集聚力、生命力和競爭力積蓄力量,為推動制造業立省作出廣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