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德俊
廣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德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州國資國企將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圍繞全省、全市中心工作和發展大局,發揮國資國企“公轉”作用,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中主動擔起國資責任、展現國資作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多方面發力 發揮國資國企“公轉”作用
廣州日報:省黨代會科學謀劃、全面部署廣東未來五年的各項工作,新征程上,廣州市國資委如何把省黨代會精神轉化為推動廣州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陳德俊:廣州國資國企將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的使命任務,深入學習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多方面發力發揮“公轉”作用,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貢獻力量。
一是堅持服務“制造業立市”,助力高質量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力爭2022年完成工業投資236億元、同比增長15%的預期目標。謀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加速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軌道交通等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進國資“鏈網工程”建設,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推進穩鏈補鏈強鏈控鏈。
二是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支點,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做活做新國有老字號品牌,差異化推進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推出更多“國潮新品”促進消費。構建大消費產業生態圈,打造文商旅體融合的高品質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三是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助力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推動17家市屬國企全面完成所承擔的199個攻城拔寨項目,落實年度計劃投資1215億元。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指導廣州地鐵高質量推動20條550公里地鐵及城際線路建設,落實2022年936億元投資計劃,并推進30個國鐵、城際、綜合交通樞紐及市政道路項目投資建設。
四是推進科技創新自立自強,助力科技創新強市建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確保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超過3%,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保持65%以上。加強國企聯合攻關,鼓勵企業聯合科研院所共建跨領域研究機構,參與或承擔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設施建設工作。
改革成效顯著 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廣州日報:省黨代會提出,要強化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突破,聚焦科技創新、國資國企等領域先行先試,打造標志性引領性改革品牌。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請介紹廣州市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工作情況。
陳德俊:廣州市國資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全力以赴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前,廣州市已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階段性成果,改革成效顯著。
一是國有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通過下功夫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國有經濟經受住了疫情的嚴峻考驗,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展現強大韌性和活力。截至5月底,廣州全市市區兩級國企資產總額達5.76萬億元。1-5月,市屬國企實現營收3854.6億元,同比增長3.3%;實現在地規上工業總產值2107.6億元,同比增長12.8%;完成在穗工業投資額60.35億元,攻城拔寨項目實際完成投資557.74億元,占全市比重約22%,年度計劃完成率45.9%,高于時序進度4.8個百分點。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1-5月,市屬國企研發投入63.2億元,同比增長16.2%。2020年以來,新增研發機構103個、累計618個,其中國家級43個;院士工作站13個、高新技術企業283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率約70%、專利超1.77萬項、“雙創平臺”79個、“專精特新”企業25家,4戶企業獲批“科改示范企業”,多個產業鏈關鍵節點取得突破、居行業領先。
三是混改工作持續提質擴面。與各種所有制投資者融合發展,市國資委監管一級企業有5家整體上市企業,近六成二級及以下企業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近三年年累計實現混改企業322戶,引入非公資本522億元。
四是國資布局結構持續優化。持續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2020年以來,完成6組8戶一級企業戰略性重組,完成食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等專業化整合。重點產業園區加速推進,支持市屬國資基礎設施和城市公共服務項目創新盤活,支持市屬國企配合各區參與盤活村級工業園及村級工業留用地。
五是市區協同聯動深入推進。推動市屬國企與央企、省企、高校及市域各區等相互取長補短、產業協同發展,已在番禺、花都、白云、黃埔、天河、南沙等區成功舉辦6場合作交流簽約活動、開拓新增項目105項,合作涉及金額達1424.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