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一年以來共接待觀眾約30萬人次
7月1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一周年回顧活動在廣州舉行。“改擴建后的整個紀念館規模比原來擴大了,展陳的內容也全面豐富了,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讓參觀者也能夠更加全面生動地理解中共三大召開前后的情況。”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黨支部書記、館長朱海仁向記者介紹館內亮點時表示。
數據顯示,2021年6月20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改擴建竣工開館以來,共接待觀眾約30萬人次,參觀團體約5000批次,講解2000多批次,開展活動共331場。
工作人員為參觀者講解展陳
中共三大代表后人講述傳承故事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改擴建后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建筑面積、歷史文物陳列數量、現場展示效果、接待參觀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內共設置了“上下求索”“凝聚共識”“風起云涌”“理想之光”四個展出單元,全面呈現中共三大召開前的歷史背景、召開的過程、取得的重大歷史成果以及對中國革命進程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紀念館綜合采用了照片、圖表、油畫、文物、雕塑等多種形式展陳。同時采納了全息影像等新手段,給觀眾帶來如臨歷史現場的體驗。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是廣州重要的革命史跡點,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保護利用,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功能,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將這里打造成廣州的紅色文化地,作為革命傳統的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利用的典范、黨史研究中心、紅色旅游的網紅打卡地。”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瑜梅表示。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中共三大代表阮嘯仙之孫阮欽彤。阮欽彤在中共三大代表照片墻前駐足許久。“我爺爺是中共三大代表,也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的生命很短暫,但他活得精彩。雖然他只留給我們兩封家書,但他的精神卻一直鼓舞著我們全家人。”阮欽彤告訴記者,如今他是一名黨員,爺爺阮嘯仙的故事和精神給予了他強大的精神動力。
不僅讓紅色文化融入展館中,還要走出展館外
沿著扶梯走上二樓,人物雕塑重現了中共三大開會時的場景。透明的玻璃墻上全息投影技術為觀眾帶來一場沉浸式故事體驗。
在歷史文物展覽區,“小小志愿講解員”正在透過展柜與歷史對話。來自廣州市署前路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郎玉階,已經是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的一名“熟手”講解員了。“我一般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來進行志愿講解活動。二樓區域內的歷史文物是我講解的范疇。”郎玉階說,“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傳承紅色基因的機會,將來我一定會繼續參加更多的志愿講解活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創新“紀念館+”宣傳模式,不僅讓紅色文化融入展館中,還走出展館外,把紅色文化的種子傳播到更遠的地方。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打造了“中共三大”主題列車、“廣州紅”主題客輪、“開往中共三大會址的3路公交車”等進行全方位宣傳。截至2022年6月,中共三大主題列車已接待31.24萬人次,“廣州紅”主題客輪已接待3.86萬人次,“開往中共三大會址的3路車”已接待近萬人次。
“我們聯合白云機場在候機大廳里開展中共三大歷史陳列展,還在廣州飛往北京的航班里融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元素進行主題宣傳。”朱海仁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