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人民防空深入人心
人民防空就像一座城市的“隱形”守護者,融入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作為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人民防空教育是城市人防整體防護能力的基礎,是深化人民防空戰備職能的重要保證。在廣州,除了每年一度的“羊城天盾”城市人民防空演習,人防宣傳依托廣州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線上線下同時發力,人民防空教育走進校園“從娃娃抓起”,更通過巧用洞口房等多種方式不斷打造居民身邊的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陣地。
人防館“線上線下”聯動普及知識
不久前,一場“學人防知識 度平安暑假”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在廣州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舉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近30名中小學生及家長體驗了VR逃生游戲和手搖防空警報器,并學習了疏散掩蔽姿勢、防毒面罩佩戴、防護服試穿。前來參觀的家長陳女士說,“這種‘宣教+體驗’的模式讓人防知識‘活’了起來,大小朋友在體驗的同時也記住了防空防災、自救互救的知識點。”
廣州市各中小學同步開展防空襲緊急疏散掩蔽演練
今年7月,廣州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被命名為第九批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尖端的武器模型展示、模擬實戰的沙盤、仿真構建的城市綜合管廊……這里遍布國防與人防宣傳教育的“黑科技”。不僅如此,參觀者還能在“核、生、化防護”主題空間體驗防護服試穿,學習識別毒氣毒劑;通過移動VR演練體驗系統,嘗試去撲救“地鐵火災”、參加“人防演練”或“校園反恐”……
該館面向黨政機關、人防專業隊伍、重要經濟目標單位、人防基層組織及民眾,通過圖文影視、模擬互動、實物展示、虛擬成像等方式,展現人防發展歷程,傳授人防知識和技能,增強國防觀念和人防意識,共筑護民之盾。
其中,羊城天盾演訓廳為全國首創。記者了解到,羊城天盾演訓廳以廣州羊城天盾演習為背景,通過超大主屏與地屏實景化互動演繹,讓參訓人員親身體驗人民防空行動過程。
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00年開始,廣州市每年結合防空警報試鳴,組織代號為“羊城天盾”的城市人民防空演習。“羊城天盾演訓廳是我們館的核心展項,集人民防空組織指揮、訓練演練、知識普及、互動體驗于一體,具有模擬演練、互聯互通、訓練考評、比武競賽多種功能。”
“人民防空教育是國防教育的組成部分,目的是提高全民的愛國主義熱忱、增強國防觀念和人民防空意識,使廣大群眾掌握人民防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9月18日正式開館以來,廣州市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館已成為全市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和平臺。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該館線上訪問量近30萬人次,線下參觀體驗人數逾5千人次。
巧用洞口房讓“人防宣教在身邊”
當防空警報響起時,該怎么辦?早在2018年7月,市人防辦與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等五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全市各中學每年利用國防教育日等時機至少開展一次防空疏散演練”。次年,廣州將舉行防空疏散掩蔽演練的學校范圍擴大到全市1542所中小學(含中職學校),持續推動人防進學校工作落實落地。
廣州人防宣傳進學校活動從中小學延伸到大學
2020年,廣州市人防宣傳進學校活動從中小學延伸到大學。當年9月18日,廣州以廣州大學為人防宣傳及疏散演練示范點,打造全省高校第一個人防宣傳教育基地,并正式掛牌,形成階梯式、一體化、層進型宣傳模式,成為培養青年學子愛國主義情懷和人防意識的孵化器,并以此為基礎輻射廣州大學城所有高校。
“除了演練,我們還在越秀區知用中學和建設六馬路小學打造了融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人防教學科普宣傳角,受到學校的歡迎。”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學生群體,廣州發放動畫版的人防科普視頻,嘗試線上線下雙線教育,致力于實現人防、國防教育從學生抓起。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強社區居民國防教育和人防知識普及,廣州多措并舉讓“人防宣教在身邊”。如今,走在體育西路公共人防工程內,商鋪附近的陳列區不僅有防化服等裝備展示,還有人防知識普及;在越秀區光塔街陶家巷社區“人民防空黨群服務站”,門口的LED大屏幕隨時播放社區通知、防護知識,站內應急包、防毒面具等物品擺放有條不紊,各類圖文資料隨處可見、隨手可取……
值得一提的是,陶家巷社區“人民防空黨群服務站”是一處防空洞口部房。“洞口房是人防工程與地面的連接部分,平時處于閑置狀態,我們一直想把它有效利用起來。”市人防辦相關負責人說,該辦在調研中得知,不少社區缺少辦公用房。這讓他們想到不妨將洞口房提供給有需求的社區使用,同時將洞口房打造成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陣地。“根據人防工程的公益性質,這一舉措可實現社會效益、國防效益雙贏。”
作為試點,依托洞口房建成的陶家巷社區“人民防空黨群服務站”于今年1月初投入使用。目前,廣州市人防辦正指導各區人防部門,參照陶家巷社區這一試點經驗,推進一批洞口房的開發利用,實現“一塊陣地、兩種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