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格局中,怎樣才能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目前,廣州正打造一批重大文化旅游產業項目,全市在建或籌建大型文旅項目18個,已落實投資32.8億元。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3220家,同比增加146家。2023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文娛體企業營收1163億元,同比增長11.6%,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00億元,實現大幅增長。
文化產業規模的增長,離不開文化生產的高質量發展。8月18日,“高質量發展媒體調研行”調研團隊走進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花園酒店博物館,以一線視角找尋答案。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選拔小小講解員 創新與公眾互動水平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提升文化軟實力:
聯合白云機場等共同推出“中共三大”主題列車、“廣州紅”主題客輪、廣州飛北京主題航班,打造海陸空全方位布局紅色文化宣傳矩陣;結合中共三大召開一百周年時間節點推出系列紅色品牌,包括百年百場巡展、專題展覽“真理的曙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等;打造“點燃理想之光”品牌,升級打造“百年恰是風華正茂”青少年研學,推出“真理的曙光”青少年研學……
家長帶孩子參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8月18日上午,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游人如織。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一位女孩子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叫付靖涵,是越秀區黃花小學六一開心果先鋒中隊的學生,也是紀念館的一位小小講解員。她說,這份任務“讓我發自內心地自豪,同時也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
對付靖涵來說,這也是一次挑戰。“面對兩千多字的講稿,我需要準確地牢記于心,更需要深刻理解,這就需要額外地去了解講稿之外的歷史背景。我們的革命先輩面對那樣惡劣的社會環境,不但沒有絲毫的退縮,而是迎難而上、勇敢拼搏、努力奮斗,這樣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我。”付靖涵說。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段瀾告訴記者,今年紀念館向各學校選拔了30多位小小講解員,經過嚴格培訓,有的小講解員已經可以講滿一整場40分鐘。讓青少年參與宣講工作,可以更好地讓參觀者了解黨史、弘揚革命精神,也是增進紀念館與公眾互動水平的一種創新。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介紹,近年來館方深挖中共三大紅色資源體系,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稱號。自2021年6月20日竣工開館以來,共接待觀眾約60萬人次,開展活動共近500場,參與活動近4300萬人次。
朱海仁表示,接下來,館方將依托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以街區內歷史文化資源為基礎,與周邊社區和產業資源等相聯系,深化區域內融合發展,形成以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為紅色龍頭的標識性紅色文化街區,與周邊歷史文化資源共同打造紅色印記體驗段,展示紅色革命歷史記憶。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是計劃在春園26號設立籌備中共三大與共產國際、聯共(布)的相關主題展覽,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沉浸式觀展互動空間,并配套設立三大講堂,定期邀請黨史專家授課,打造紅色黨史學習教育品牌。
花園酒店博物館:
全國首家以住宿行業為主題的博物館
記者來到位于花園酒店四層的花園酒店博物館時,一位爸爸正拉著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兒子讓媽媽在門口拍照。花園酒店博物館是全國首家以住宿行業為主題的博物館,自從2022年5月18日正式開館以來,迎來了6萬人次的入館參觀,舉辦了共計56場文化活動和藝術、主題展覽,正在成為國內外旅客來廣州打卡必去的文旅地標之一。
嶺南商旅集團嶺南控股總裁陳白羽介紹,博物館關注酒店與歷史、經濟、城市、建筑、文化、生活、未來等多個維度的關系,總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設有6個常設展廳、1個專業展演廳、1個360°環幕沉浸式多媒體廳、互動文創區、輕餐飲等配套設施,為受眾提供“酒店到底是什么”的豐富釋讀空間。在展陳方式上除了保留傳統實物陳列、圖文展示外,更注重互動體驗,綜合使用立體地圖、多媒體觸控屏、電子相框、照片墻、光影裝置、場景互動等智能、高科技形式探尋酒店的奧秘,植入親子互動、節能環保、酒店系統等內容,是貼近公眾的智慧型博物館。
基于傳統的酒店業態生發而出的創新生態還不止于此,中國大酒店與廣州博物館攜手,基于館藏民國菜單和食譜,打造“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化品牌,再現傳統粵菜中業已失傳或鮮為人知的菜式、工藝和技法,先后推出了側重傳統粵菜筵席制式的“消失的名菜”,重塑傳統粵式之味的“消失的月餅”,以及再現傳統粵點輝煌的“消失的點心”,成為融合創新推動文旅產業出新出彩的精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