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黨史學習教育
廣州開展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七大行動 助推“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
  • 聽全文
  • 2024-04-22 09:50:54
  • 來源: 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鑄文明魂魄 聚振興之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凝心鑄魂的工作,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精神保障和動力支撐。日前,為落實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通知》要求,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九部門聯合開展全市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七大行動(以下簡稱“七大行動”),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在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精準發力、共同助力、形成合力,為“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礴精神力量。

  以文化人

  黨的創新理論聲聲入心 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

  全市各區、鄉鎮(街)、行政村(社)文明實踐三級陣地建設的全覆蓋,成為理論宣講直達群眾的重要陣地。目前廣州高質量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153個,可用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室內總面積達65.85萬平方米、戶外總面積達218.55萬平方米,實現構筑起“全市覆蓋、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

  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學者講理論、身邊百姓宣講員講故事……近年來,在廣州鄉村文明實踐中,理論宣講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頻頻破圈出彩,如春風溫暖地吹遍了每一個社會的角落。

  “田園綜合體采取共建共營模式,業態多元,正在成為從化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例證……”在從化區琶江二河橋頭的榕樹下,一場別開生面的理論宣講干貨滿滿,吸引了幾十名村民的駐足,宣講員緊密結合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深入淺出闡述黨的創新理論。

  “龍潭村這幾年變化很大。我們黨員一定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扎扎實實做好每項工作,為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毙v引起了在場黨員的共鳴。

  在增城區小樓鎮,“聽黨話 感黨恩 跟黨走”宣講活動上,增城區稅務局有關負責同志圍繞支持農產品“穩產保供”、“新農人”創業就業、發展涉農“普惠金融”、小微企業和“大眾創業”等方面的稅費政策講解讓村民們受益匪淺。

  怎么才能讓理論宣傳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有溫度?廣州市新時代十佳百姓宣講員,大源村村委會黨委委員、團委書記李慧妍道出了關鍵:“用群眾聽得進去、愿意接受的方式去講故事,既要接地氣,又要有思想和正能量的傳遞?!?/span>

  心系群眾、貼近群眾,才能影響群眾。作為土生土長的大源村人,李慧妍和同事發起修編《大源村志》,用兩年的時間搜集大源村400多年來的史料,挖掘出一代代為大源貢獻力量的黨員故事。對民情村史的熟稔,是李慧妍開展工作的基石。

  在花都區梯面鎮,每到下午五點后,“客家嫂”們邁開步子,走進群眾家中,在面對面噓寒問暖、拉家常的過程中,以接地氣的鄉音、通俗的語言,就村民普遍關心的問題釋疑解惑,積極宣傳黨的創新理論和黨的各項好政策,這樣的“鄉約5點”已成常態。

花都區梯面鎮紅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梯面鎮村民習慣在下午五點后返回家中,這一特點正是“鄉約5點”活動的由來。梯面客家嫂紅色宣講隊的創始人吳展紅明確指出,只要“梯面客家嫂”持續存在,“鄉約5點”活動就會持續進行,確保當地居民能夠深切感受到黨組織在日常生活中的關愛與溫暖。此外,“客家嫂”還以多樣化的形式,如客家山歌演唱、舞蹈表演、故事會等,積極舉辦各類學習宣傳活動,旨在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并傳播鄉村文明向上向善的積極力量。

  綠美廣州

  生態提升擦亮鄉村和美底色文明成色

  在廣州,文明創建工作和綠美鄉村行動互促互進,生態文明之花綻放在鄉間田野。在“增綠”上善作善成。圍繞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和區鎮村綠化重點工作,廣州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城鄉統籌發展為方向,以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為標準,大力開展綠美鄉村行動。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在全省率先印發《廣州市鄉村綠化技術指引》,組織區鎮村綠化專題培訓千場,培訓近八萬人次。各區鎮村綠化種植苗木29.3萬株。在增城區,3878名鄉賢成為支持綠美生態建設的生力軍,該區共籌集專項社會資金626萬元。去年全市共舉辦義務植樹盡責活動近一千三百場,種植苗木12.79萬株。

  “增綠”的同時,廣州也在“防治”上持續發力,以治理村莊垃圾、廁所、污水、“三線”、亂搭亂建等環境衛生問題為重點,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諸多現實例證中,黃埔區南崗河的蝶變是其中典型。

整治后的南崗河

  伴隨著城市快速發展,這條全長24公里的黃埔區“母親河”生態曾經嚴重惡化。黃埔區開展“散亂污”整治等專項行動,多年累計清理違建2萬多平方米,整治污染源1300多宗。如今的南崗河90%以上是生態岸線,荒灘改造成了“鷺洲螢谷”。

  農居環境的提升,是綠美鄉村建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從化區太平鎮的每一個村落,鄉道縱橫交錯,房屋井然有序,環境清新整潔。自2023年起,該鎮積極推行“戶清掃、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運體系,已成功開展全鎮大掃除行動30余次,累計清除村生活垃圾19800噸,清理村內溝渠約2904公里,村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明新風

  推進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鄉風

  龍舟文化是嶺南文化的瑰寶,是傳承文化、維系鄰里的重要紐帶。在白云區人和鎮,端午節期間,除了緊張刺激的龍舟賽,各個村的龍舟隊都會精心準備一桌豐盛的龍船飯,寓意著祈求風調雨順、生活美滿。

  然而隨著龍船飯場面越發氣派,攀比風氣也悄然蔓延。一些龍舟隊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和聲望,不斷增加設宴的桌數。奢侈昂貴的食材取代了傳統的脆皮燒肉、辣椒頭菜花肉,舉辦龍舟活動逐漸成為村社和村民的負擔。

  隨著一次在全鎮范圍開展的移風易俗專項整治,相互攀比、大操大辦的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人和鎮明確節儉辦節,不得相互攀比、大操大辦,倡導理性、節儉的價值觀。如今,各個龍舟隊設宴之前先統計賓客人數,再決定龍船飯桌數,菜式回到傳統樣式,既熱鬧喜慶又簡單方便?!褒埓堖€是得吃這些傳統菜!”一位村民高興地說。

  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從簡辦席文明風尚,遏制高價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陳規陋習……過去幾年來,廣州因地制宜,利用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多種舉措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持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在今年清明節期間,紅白理事會成為推行文明祭掃新風尚、將移風易俗宣傳內容落到實處的重要抓手。廣州市民政局指導、聯合村(居)紅白理事會組織開展“移舊俗 倡新風”清明宣傳活動。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規律。如果需要了解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及喪事辦理手續,敬請認真閱讀《羊城白事一本通》?!鼻迕鞴澢跋?,一本由廣州市民政部門編印的《羊城白事一本通》服務手冊被送入了全市2800多個村居,紅白理事會成員手持手冊,深入村居,耐心細致地向村民們宣傳相關惠民政策以及文明祭祀等要求。

  紅白理事會會員中,不少都是殯葬信息聯絡員、社工或是有婚喪事務辦理經驗的人員,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村民婚喪需求動向,及時提供政策咨詢和辦事指引。各區民政部門選擇一至兩個村居上門指導,與紅白理事會成員深入交流,對政策服務進行答疑、重點宣傳“困難群眾喪事零元可辦”惠民減免政策、“身后事一站式聯辦”服務,用心用情做好溝通。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