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賡續紅色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研學線路串珠成鏈賡續紅色血脈、傳統文化活動多點開花浸潤群眾心靈、“紅棉老兵”走進紅色場館講述革命故事、專家院士開設“第二課堂”傳遞科學夢想……
近年來,越秀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不斷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與文化供給體系建設,善用紅色資源有效延伸陣地,創新文化服務釋放惠民能量,持續推動文明實踐可感可知,為越秀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老城市新活力引領區、打造高能級國際大都市核心區凝心聚力。
紅色資源蘊藏英雄精神 歷經百年依舊熠熠生輝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漫步廣州越秀,紅色資源星羅棋布,這里是“沒有圍墻的紅色文化博物館”,在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中共黨史上的十個第一”,在31處紅色革命遺址中,有8處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越秀區以創建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為抓手,依托豐富的紅色史跡點、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廣大市民群眾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目前,越秀區建有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10個特色站點。結合越秀文化云平臺,越秀將31處紅色革命遺址、254個黨群服務陣地打造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宣教點。
今年3月,“英雄花開英雄城”2024廣州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系列活動正式啟動。作為系列活動的核心區域,越秀區圍繞十二個板塊舉辦千場主題活動,全面生動講述紅色故事、展示紅色風貌。
紅色史跡提升人居環境。文德東路上,百年建筑文德樓在今年迎來重新開放。這是全市首個在居民區內部運行的紅色場所,文德樓3號2樓舊居展廳對面就是街坊們的家,一次繡花功夫的“微改造”造就了紅色史跡與人居環境和諧共生的場景。
文德樓成為“家門口的紅色學堂”,作為越秀區延伸文明實踐陣地觸角,是創新文明實踐載體的生動例證。今年文德樓聯動周恩來同志主持的中共兩廣區委軍委舊址策劃了“星火守衛海棠”研學活動,與越秀區第二學區九間小學一起舉辦了“行走文德閱見初心”活動。
紅色研學串聯資源地標。近日,2024年廣州市越秀區紅色研學季正式啟動,推出十大活動板塊,發布“五條紅道”紅色精品研學路線。通過追尋紅色足跡、品讀紅色經典、上演紅色話劇、開展紅色游學、打造紅色音樂場景等形式新穎、類型豐富的活動,擦亮“紅色研學季”的“金字招牌”。
今年,越秀區通過與上海黃浦、龍巖連城等紅色資源集聚地區的合作,探索打造跨城的紅色旅游路線。在去年紅色研學季發布的五條紅道基礎上,推出結合了上海、龍巖紅色文旅資源的五條紅道升級版。
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紅道、偉人足跡……一條條線路串聯起區內紅色史跡,讓市民游客從研學中感悟先輩精神。此外,越秀還開展“百年經典榮光”主題暢享會,舉辦集研學營、紅色文創、閱讀、志愿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紅色市集,用演藝、創意為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賦能,形成多元化、特色化的紅色文化傳承弘揚陣地。
紅色德育持續“出新”“走心”。目前越秀已逐步探索形成了一張成熟的“青少年紅色教育地圖”。該區組織全區33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革命遺址與79所區屬中小學校結對共建。眾多中小學校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烈士陵園、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等場館,舉辦“雷鋒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展、學雷鋒主題隊日、紅色詩詞誦讀、文藝展演等多種類型的活動數十場。
打通基層理論宣傳“最后一公里”
“退伍不褪色,為大家講好紅色故事是我們的責任擔當。”在越秀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區、學校等地,常常出現身穿“紅棉老兵”紅馬甲的宣講隊成員。他們是由退役軍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越秀區紅棉老兵志愿服務隊。
隊員當中,有參加過戰爭的老戰士,也有在和平年代保家衛國、戍守邊疆的年輕官兵。他們脫下軍裝組織紅色故事宣講,結合親身經歷講述革命故事,宣傳黨的先進理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益人數超38000人次。
越秀區堅持將文明實踐與理論宣講相融合,充分發揮“新時代越秀先鋒宣講團”“百姓宣講團”作用,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網絡,開展學習研討600余場次。
近年來,越秀區創新打造“越學·思踐”理論宣講品牌,推出“理論講堂”“思政講堂”“紅色講堂”“創新講堂”“先鋒講堂”“百姓講堂”等“六個講堂”。“越學·思踐”理論宣講依托紅色史跡、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學校以及企業等陣地資源,整合省、市、區三級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專家學者以及學校教師等師資資源,面向黨員干部、青少年、企業職工和社區百姓廣泛開展理論宣講,實現了宣講陣地、師資、傳播渠道的多方共建共享。
專家學者講理論、領導干部講政策、學校師生講思政、勞動群體講奮斗、青年群體講創新、鄰里街坊講故事,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的理論宣講活動,運用有溫度、帶露水、沾泥土的話語,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通俗化、大眾化表達,打通基層理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陣地建設
目前,越秀區共有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2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10個特色站點。依托文明陣地建設,越秀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浸潤群眾心靈、賦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
文化惠民活動
文化惠民點亮幸福生活。粵語童謠《廿四節氣話豐年》、中國古典舞《只此青綠》、朗誦《撐一支長篙》……一個個蘊含著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精彩節目輪番上演,這是越秀今年舉辦“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暨首屆越秀區潮趣端午新風嘉年華活動現場。
弘揚優秀傳統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群眾心靈、賦能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在越秀區的各大文化地標,每逢傳統節日,都會定期開展古箏彈奏、漢服禮儀、嶺南書畫、剪紙等廣府民間傳統技藝主題活動以及“我們的節日”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弘揚傳統文化,激發文明實踐新動能。
發力科普教育
文明育人護佑健康成長。時值暑假,越秀多地開展科普教育講座,探索“科普+文明實踐+研學教育”的模式,打造“院士+科學家+科普研學指導師”導師團隊開發科普研學課程,線上線下科普研學課程受眾超過20萬人次。
宣傳生態保護
為提升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越秀區深化“林長小隊”生態研學活動,依托各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組織全區73所中小學3萬余名少先隊員成立了3000多個“林長小隊”開展紅領巾獎章爭章活動,參與爭章的隊員近6萬人次。
文明城市創建
越秀區在各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搭建黨員、群眾參與城市文明共建共享載體,深入開展共享單車規整、文明養犬、文明交通,培育“居家安全消防診療先鋒行動1+3+N城中村治理體系建設”“共享科考驛站”等項目在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廣泛開展。越秀區連續多年開展黨員先鋒行動,推進完成群眾“微心愿”1.92萬個、民生“微項目”1065個,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評樹模范典型
堅持評樹先進模范典型,向上向善、崇德尚賢理念在基層廣播。截至目前,越秀區已上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人、“中國好人”27人、“全國最美志愿者”5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2人、“廣東省道德模范”3人、“廣東好人”59人、“廣東新時代好少年”2人、“廣東省最美志愿者”7人、“廣州市道德模范”11人、“廣州好人”186人、“廣州新時代好少年”11人、“廣州市最美志愿者”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