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事急辦 周末“不打烊”
亮點速覽
明確“一門辦理”“一窗辦理”
《條例》明確政務服務事項“一門辦理”,要求政務服務事項“應進盡進”;明確政務服務事項“一窗辦理”;規范線上線下融合辦理,要求提供政務服務的相關單位按照辦事指南要求全流程網辦,基本目錄和辦事指南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同源公布、同步更新,實現政務服務事項的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對未能一次性告知、不接收申請材料或者未按時辦結的情形,申請人可以到“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反映訴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應當受理、轉辦、督辦并及時反饋辦理情況。強化數字賦能,持續精簡申請材料、簡化辦事流程、減少到現場次數。
周末、節假日提供錯時服務
《條例》著力提高行政效能,縮減等候時間。政務服務場所即時提供排隊辦理進度情況,供申請人查看、預判。政務服務場所應當根據服務對象實際需要提供工作日延時服務?!稐l例》規定相關單位通過周末、節假日錯時服務等方式提供急事急辦服務渠道。
明確政務服務如何利企
《條例》規范惠企利民政策服務。要求集中公布惠企利民政策,提供查詢、咨詢以及主動精準推送等服務;規范惠企利民政策兌現。將政策兌現事項納入全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統一辦理,主動匹配符合政策條件的主體,實現部分優惠政策免申即享。
政務環境是最大的營商環境?!稄V州市政務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稐l例》共24條,對政務服務的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鏈條的詳細規定。4月10日上午,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廣州市政務服務條例》新聞通氣會,對《條例》進行深入解讀。
群眾辦事更便利 營商環境更優
近年來,廣州市出臺了《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廣州市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管理辦法》等多部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持續推進政務服務資源整合、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聯動,全市政務服務環境持續優化,企業和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蔣晉表示,市人大常委會緊密結合廣州政務服務的優勢和特點,堅持問題導向,圍繞群眾辦事關心什么、期盼什么,作出針對性規定,為政務服務的擴面提質增效消除瓶頸、疏通渠道,實現辦事方式多元化、辦事流程最優化、辦事材料最簡化、辦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廣州市司法局一級調研員李毅表示,接下來將積極支持配合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等部門貫徹實施《條例》,確保制度紅利落地見效,將《條例》列入廣州市2025年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要點,多渠道開展普法宣傳,擴大社會普及的覆蓋面。
打造最懂企業、最惠群眾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近年來,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持續深化數字政府建設,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打造了全市企業服務總門戶——“穗@i企”平臺,匯聚企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的服務超過1.3萬項,集中發布了2000余個惠企利民政策事項。
“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式服務見行見效。已上線24個國家“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同步推出拿地即開工、機動車年審換證等21個廣州特色“一件事”,平均減環節74%、減時間76%、減材料66%。以上做法也在《條例》進一步予以固化和推廣。
2025年是廣州政務和數據工作“提質創優年”。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梁文謙表示,將以《條例》的落地實施為主線,圍繞“營商環境改革一號工程”,全力以赴開展提質創優五大行動,即:數字廣州建設提標、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提能、數字經濟發展提速、全域數字化轉型提效、數字服務提質,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和數據要素的雙重優勢,全面賦能“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據介紹,廣州市即將推出汽車平行出口、機場綜保區通關、醫療資質打包辦理等涉企服務包,以及充電樁報裝、人才引進、生育保險申領等高頻個人“一件事”場景。
“體現廣州政務服務的溫度、速度和力度”
2023年,廣州市人大代表周小蓉等曾對市、區各大政務中心進行了調研,并提交了一份調研報告。此后,周小蓉代表參加了《條例》從政府起草到人大審議的全過程,先后參加7次立法座談會、調研活動等。
“以往政務服務存在高峰時段辦事等候時間長,有些急事、特事無法得到及時辦理,部分惠企利民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周小蓉說,針對這些問題,《條例》規定實行排隊等候時間可預查預判,預約延時服務、周末節假日錯時應急服務;要求惠企利民政策集中公布、精準推送,主動匹配符合政策條件的主體,實現部分優惠政策免申即享等。
“這些規定,真正著眼于企業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加便利,體現了廣州政務服務的溫度、速度和力度。”周小蓉表示。
南菱汽車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喬永超表示,從民營企業角度,他非常關注《條例》里提到的“一窗受理、并聯審批”,這樣由牽頭部門一次性申報,減少重復材料提交和跑動次數,非關鍵材料允許“先受理后補正”提高了現場辦理效率。他認為,《條例》為民營企業提供政策、金融、人才的全鏈條支持,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資源匯聚廣州。
專家解讀
以地方立法優化政務服務制度供給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黃曉慧表示,通過地方立法優化制度供給,是將“先行先試”所積累的經驗注入法律法規制度、推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關鍵步驟?!稐l例》通過法治化、標準化、數字化手段,推動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快辦、智辦”升級,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從立法技術上看,《條例》注重條款的可實施、可操作性,其創新舉措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廣州樣本”。
她認為,《條例》有幾個亮點,一是政務服務法治化,明確政府職責,避免“多頭管理”或“推諉扯皮”;二是政務服務數字智能化,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引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升辦事效率;三是突顯便民利企導向,簡化審批流程,并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國內重點城市的政務服務互聯互通,解決異地辦事難題。
“《條例》的出臺是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群眾辦事關心什么、期盼什么而作出的針對性‘解決方案’,是為政務服務的擴面提質增效而提供的法治化‘參考答案’?!笔∪舜蟠?、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劉濤表示,其中縮減等候時間、優化工作日預約延時服務、周末節假日錯時應急服務等新舉措亮點突出,充分凸顯了政府政務服務的人性化與人情味。一直困擾群眾的“上班時間沒時間辦事、下班時間沒地方辦事,周末假期辦不了事、急事特事很難辦成事”的實際困難得到解決。
劉濤表示,《條例》的出臺充分體現了廣州市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態度與決心。群眾無小事,更加細致、更加便利、更有溫度的政府政務服務體系已然在法治的基礎上搭建,深深扎根于體系之上的“人民城市”建設之路一定會更加穩固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