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8日,廣州首條地鐵環線十一號線通車,以“環”為形,勾勒出廣州的“城市圈”“交通圈”和“經濟圈”;在開通初期,與既有9條線路換乘,城市軌道“四通八達”再進一步。
以此“環”回顧,這一年廣州交通項目碩果累累——地鐵新線開通,形成“環線+放射線”大都市地鐵網絡;南中高速項目通車,一橋通三市,打造黃金內灣重要交通樞紐;梅龍高鐵開通后,梅州至廣州通行提速縮短2小時;今年以來海關累計保障廣州白云機場口岸新開通國際航線共38條……
9月14日,梅龍高鐵首趟列車抵達梅州西站。
10月30日,南中高速正式通車。
廣州的內外聯通愈加緊密,通達全國鏈接世界的“血脈”更加暢通,展現了廣州的蓬勃生命力,以交通之“環”暢通經濟循環、賦能千行百業。
以“環”收官:城內通帶動城際通,交通圈畫出經濟圈
家住番禺在天河北工作的小李對地鐵十一號線期盼已久:“終于等到十一號線通車了!之前我每天上班坐十八號線到冼村,出站后到公司還有兩公里,路況比較復雜只能打車。”小李表示,地鐵十一號線通車后可以從龍潭站再坐到龍口西站。“下了地鐵幾百米就到公司了,不僅乘地鐵時間可控,還省了一大筆打車費。”
地鐵十一號線芳村站站臺。
地鐵十一號線肩負著串聯線網、城市的協同互動,提升人民出行幸福指數的使命,全線共設31座車站,其中換乘站達26座,開通后將有14座車站與既有線路實現換乘,是名副其實的“換乘之王”。
實現與城市內部多條地鐵線路換乘的同時,地鐵十一號線還與多條外部地鐵線路相接,乘坐地鐵十一號線可“絲滑轉線”去往黃埔、增城乃至佛山。不僅城內通,還實現城際通。穗莞深琶洲支線、廣佛東環、佛穗莞等城際線路也將與地鐵十一號線相接,以“小環”帶“大環”,廣州交通出行“朋友圈”愈加緊密。
地鐵十一號線環繞中心城區一圈,還“畫”出了一個“經濟圈”,一線串起琶洲、天河北、金融城、白鵝潭等板塊,地上是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地下是地鐵帶動人群的川流不息,發展與生機在地上地下奔流交織。
隨著十一號線的開通運營,廣州地鐵的運營總里程突破700公里。當地鐵線網密布,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圈悄然成型,由廣州地鐵運營的市內外“地鐵+城際”里程超過1000公里。
打通“環節”:出行提速“強骨骼”,線網完善“暢血脈”
交通網絡日益完善,提的是出行之速,縮的是時空距離,促的是社會發展。
廣佛南環、佛莞城際于今年5月通車,與已開通的佛肇城際、莞惠城際首尾相連,實現“四線”貫通運營,廣州最快1小時暢達佛山、東莞、惠州、肇慶。
高快速路進一步“編織”成網,延伸著城市的出行半徑。今年10月30日,南中高速通車,串起多條高快速路和國省道,成為“黃金內灣”重要交通樞紐。廣州通過南沙聯絡線(萬頃沙支線)與深中通道相連,實現與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緊密“牽手”,這條“人字形”高速公路為大灣區大聯通再次按下加速鍵,打通出行環節,人流車流物流加速流通,交通流量轉化為發展流量。
除了已建成項目為城市“強筋骨”外,多個交通項目也在火熱建設中,將在未來“暢血脈”,持續提升廣州交通樞紐能級。
在海珠灣隧道施工現場,工人們正搶抓節點,有條不紊進行橋梁承臺鋼筋綁扎、隧道防火板安裝……目前項目已完成總體形象進度的87.5%,建成后,將搭建起一條從廣州中心城區至廣州南站的快速通道,預計從內環路東曉南高架橋出發15分鐘可達廣州南站。如意坊放射線系統工程(一期)項目第二批首節沉管E1管節已于11月浮運出塢,完工后,內環如意坊立交至芳村大道兩地通行時間可由原來的15—30分鐘縮短至4分鐘左右。廣佛大橋系統工程(一期)即將通車,通車后佛山及廣州金沙洲地區可快捷到達廣州大坦沙島,隨后經珠江大橋東橋進入廣州市中心……
高效鏈接全球、便捷輻射全國、快速直連灣區。廣州正著力鍛造交通長板,引領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交通樞紐集群,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互聯互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生活的交通,正以其高質量發展推動廣州不斷“擴圈”“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