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骚寡妇影院,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入口网站,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不卡顿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服務 > 最新服務 > 教育服務

廣州繼續推進基礎教育擴容、職業教育提質 打造人才宜居宜業首選地

  • 聽全文
  • 2025-03-13
  • 來源:廣州日報
  • 分享到
  • -

在家門口的好學校上好學

  “家門口的好學校”持續“上新”、職業教育辦學質量與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高等學府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近年來,廣州著力構建“公平卓越、活力創新、開放包容”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推進基礎教育加速擴容、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將教育的溫度通過一項項具體舉措傳遞給每個家庭,繪就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的圖景,讓優質教育資源成為人才在南粵乘風破浪的底氣。

138043ed3f68e5577a79.jpeg

在華師附小,同學們課間走出教室、擁抱陽光、快樂活動,盡情“撒歡”。

  基礎教育擴優提質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

  近年來,廣州開足馬力新建學校和校區,學位供給跑出“加速度”。2024年廣州校園“上新”,全市新開辦51所基礎教育公辦學校(含幼兒園),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7.92萬座。一批學校因地制宜、創新設計,依托集團化辦學發揮片區教育品牌優勢,實現“新建學校開辦即優校”。例如,廣州開元學校西校區創新設計出內外融通的“陽光教室”,每一層教室直通運動場,讓孩子們在開闊空間中盡情奔跑跳躍;海珠區寶玉直實驗第二小學依托名校教育集團,以優質師資、特色課程達成“小而美”。各所學校呈現出“優質均衡、百花爭艷”良性競爭、富有活力的發展態勢,推動孩子們全面而個性化地發展。

  高中階段教育學位供給同樣啟動“擴優提質”快進鍵。2024年,廣州高中學位建設取得重大突破,9所新開辦高中學校(校區)迎來首批新生,全市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計劃10107個,共計80416個,占中考報名人數62.18%,較2023年提升4個百分點,為近五年之最;在5個區的5所區屬公辦中職學校開展綜合高中試點,首批招生1100名,為孩子們鋪就更寬廣的求學之路。

  今年廣州再次提出,計劃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6萬座、普通高中學位1萬座,大力推動市六中花都校區等新學校(校區)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清華附中灣區學校二期等重點項目的建設進度,進一步滿足廣大市民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需求。

  產教融合持續深化

  為技能人才提供沃土

  在穗各級各類職業學校161所、在校生89.32萬人……廣州職業教育辦學體量在全國各大城市名列前茅,辦學條件、辦學質量、社會認可度穩居全省前列。此前廣州科教城項目一期建設順利完成,占地面積10.79平方公里,總投資344億,目前12所職業學校約10萬學生已完成入駐,廣州職業教育的軟硬件條件再上新臺階,為技能型人才發展成才提供沃土。

  近幾年,廣州本地生源報讀本市中職學校占比、中職學校統一投檔完成率都有大幅提升。2024年,廣州市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含升學)達96.43%,其中升學率64.68%,較上年度提升1.2%,486名中職學生升入本科。

  廣州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提升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對社會的“吸引力”和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內驅力”。目前,廣州中、高職學校專業已100%對接市21條重點產業鏈。近三年,廣州市中職學校對接人工智能、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新設專業49個;持續推動建設20個省高水平專業群、43個省“雙精準”示范專業。全市已立項建設9個市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布局建設44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車、醫藥衛生等技能要求高、人才培養周期長的產業領域,開展中高企協同、長學制人才培養試點,計劃完成率和報到率均達到100%。

  2025年廣州職業教育繼續闊步向前。以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設立的“廣州職業技術大學”已通過省級評估,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市屬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零”的突破。廣州將繼續打造職業教育培優工程,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進一步優化職業學校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搭建更多產教融合的創新實踐平臺,確保教育與產業發展同步前行。

  高等教育實力攀升

  科教產聯動促進產業升級

  廣州擁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一批全國知名高校,每年吸引著莘莘學子報考。截至2024年10月,廣州地區普通高校84所,院校數量全國第二;在校生164.2萬,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一,占全省在校生的58.4%。其中市屬普通高校12所,全日制在校生約14.8萬。廣州共有7所高校20個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行列;9所高校(高職院校)進入“雙高計劃”建設。15所高校擁有ESI全球前1%學科,總數達143個,其中前1‰學科25個,科研實力與學術影響力穩居全省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設立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正朝著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成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首選地、高水平創新人才聚集地這一目標邁進,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的創新實驗場。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是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打通人才價值實現通道的重要一環。廣州將著力構建科教產聯動的技術攻關機制,發揮評價政策、教育資源配置等多元化支持手段的作用,引導高校聚焦前沿技術布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豐富高質量成果源頭供給;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同時,聚焦服務對接工作機制改革創新,促進市校“雙向奔赴”,支持高校參與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強環高校創新園區和大學科技園建設,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同時,廣州將著力優化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付”制度,推動高校科技創新要素向新質生產力流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緊密結合。

  聚焦人才培養,服務戰略需求,廣州將以教育開放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效能,持續實施高等教育創新工程,推動高等教育差異化、特色化、高水平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提高高等教育對科技人才培養、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相關附件
相關新聞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關注 · 廣州政府網